崔為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檢驗科,云南昭通 657000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導致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等疾病出現(xiàn)的主要病因,這兩種病正在發(fā)生時傳播途徑較為類似,主要通過體液和血液進行傳播,而患者同時或先后感染這兩種病癥的可能性較高[1]。現(xiàn)代臨床研究中發(fā)現(xiàn)在所有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中,大約有10%~15%的患者會出現(xiàn)重疊感染狀況,相較于單病毒感染來說,重疊感染患者更加容易出現(xiàn)嚴重的肝臟損害,這會進一步加重患者的肝臟疾病進展[2]。故而在對患者進行病癥分析時,應當通過一種有效且定性的指標,對患者的感染狀況進行明確,這樣才能保證患者后續(xù)治療工作的開展,保證混合型感染患者的診斷準確率。該次研究實驗時間段設置為2017年9月—2018年5月,選擇63例患者作為該次實驗樣本,探究HCV和HBV重疊感染患者的生化免疫指標變化狀況分析,對患者進行臨床診斷的意義,現(xiàn)報道如下。
對該院中HCV和HBV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分析,其中63例患者作為該次實驗樣本開展研究,根據(jù)患者的病情狀況將其分為單純HCV感染組、單純HBV感染組、混合感染組,單組樣本量均設置為21;其中單純HCV感染組9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12例;年齡介于36~82歲之間,平均年齡(57.4±5.8)歲。單純HBV感染組11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10例;年齡介于35~86歲之間,平均年齡(58.6±6.3)歲?;旌细腥窘M9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12例;年齡介于 35~81 歲之間,平均年齡(58.1±6.1)歲。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在入院時認知功能正常,患者在接受體檢時,不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器質性疾病,機體功能完善;患者選擇常規(guī)治療方案進行處理。
排除標準:無法進行后續(xù)隨訪以及后續(xù)依從調查的患者;治療時存在相關禁忌患者;在3個月內接受過相關治療或存在精神障礙患者。
該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時均不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或相關器質性疾病,可耐受該次實驗中各項操作以及后續(xù)隨訪,該次研究經由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后通過,患者、家屬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詢問患者相關病史以及基本資料后,確認患者可配合該次實驗開展,兩組患者除年齡外,其他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常規(guī)對患者空腹靜脈血進行抽取分離血清。ALT、AST、TBIL指標測定選擇日立7600儀器進行檢測,該次研究選擇科華試劑盒作為則定方案,在操作時由相關醫(yī)務人員按照說明書進行測定。
由專業(yè)人員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處理軟件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該次研究中各項實驗數(shù)據(jù)中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F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該次研究實驗結果中顯示,HCV組患者的ALT(98.1±49.5)IU/L 明顯最高,其數(shù)據(jù)高于 HBV(62.3±51.3)IU/L 組合混合感染組(68.6±36.4)IU/L,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同時 HCV 組患者的 AST 值(103.6±59.5)IU/L也高于其他兩組(P<0.05)。但HBV組合混合感染組織之間的ALT值和AST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實驗結果中,HCV 組患者的 TBIL(25.3±11.3)μmol/L 數(shù)據(jù)較 HBV 組 (15.3±7.8)μmol/L 和混合感染組 (20.1±10.3)μmol/L更高,而混合感染組患者的TBIL數(shù)值高于HBV組,各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表1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組別 ALT(IU/L) AST(IU/L) TBIL(μmol/L)HCV 組(n=21)HBV 組(n=21)混合感染組(n=21)98.1±49.5 62.3±51.3 68.6±36.4 103.6±59.5 70.65±52.6 76.5±42.3 25.3±11.3 15.3±7.8 20.1±10.3
HCV和HBV在臨床上具有共同的傳播途徑,故而在臨床上出現(xiàn)兩者合并感染的狀況較為常見,而部分地區(qū)也屬于高流行合并感染地區(qū),這種病癥的傳播在該地區(qū)內較為普遍,其重疊感染率可達10%~15%。由于這兩種疾病的特殊性,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單一病毒感染就已經具有一定的難度,而兩者合并感染患者在治療時難度則更大。除此之外,兩者合并感染患者在發(fā)生疾病后,肝臟受損狀況往往更為嚴重,患者不僅愈后較差,同樣也難以耐受臨床上的各種治療方案,甚至可能引發(fā)重型肝炎,對于治療和診斷來說是極大的挑戰(zhàn),故而應當引起臨床重視。
在現(xiàn)代臨床研究中發(fā)現(xiàn),如果患者存在混合感染,HCV可能會抑制HBV的活性,進而導致HBV病毒的表達,所以在臨床研究中發(fā)現(xiàn)混合感染組患者的各項肝功能指標和血清血指標,相較于HBV,單純感染略優(yōu)。總的來說在患者發(fā)生混合感染后,兩種病毒會出現(xiàn)相互作用狀況,雖然重疊感染患者的血清轉氨酶等肝功能指標改變程度相較于單純HBV患者來說更輕,但患者的肝組織炎癥以及其他病理學改變基本一樣,甚至會更為嚴重,故而在臨床上切不可通過單一指標對患者的病癥進行判斷,應當盡可能結合患者的病程和實際病情表達,對患者進行治療方案調整,這樣才能有助于后續(xù)治療工作的開展。
該次研究實驗結果中顯示,HCV組患者的ALT(98.1±49.5)IU/L 值明顯最高,其數(shù)據(jù)高于 HBV(62.3±51.3)IU/L組合混合感染組 (68.6±36.4)IU/L。同時 HCV組患者的AST值(103.6±59.5)IU/L也高于其他兩組。但HBV組合混合感染組織之間的ALT值和AST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而在實驗結果中,HCV 組患者的 TBIL (25.3±11.3)μmol/L 數(shù)據(jù)較 HBV 組(15.3±7.8)μmol/L 和混合感染組(20.1±10.3)μmol/L更高,而混合感染組患者的 TBIL數(shù)值高于HBV組。而在古國寧[10]研究結果中,對HCV患者和HBV患者進行ALT、AST、TBIl對比,HCV患者的 ALT、AST、TBIl數(shù)值分別為(97.6±44.8)IU/L、(101.8±58.1)IU/L、(26.1±10.9)μmol/L;HBV 患者的 ALT、AST、TBIL 分別為(61.5±32.6)μmol/L、(71.6±51.6)IU/L、(16.6±6.9)μmol/L,其數(shù)據(jù)結果與該次研究結果相似度較高,但該次研究對混合感染組患者進行了進一步討論,故而具有更高的參考價值。
有研究表明,重疊感染會加劇患者肝臟炎癥程度,引發(fā)重癥肝炎和肝硬化等疾病的發(fā)生,但也有部分臨床研究認為,這兩種病毒重疊感染與HBV單純感染來說,10年病癥發(fā)生率基本一致,并無明顯變化。所以在對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需要根據(jù)患者的病癥特點進行調整,也可選擇保守治療方案對患者進行單一治病治療后,在對另一種感染類型進行控制,這樣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對HCV和HBV患者進行診斷時,應用血清標志物以及肝功能指標對其進行檢查,能夠明確患者的病癥狀況,患者在發(fā)生重疊感染后,患者的各項指標會出現(xiàn)不明顯降低的狀況,在臨床上應當予以辨別,以明確患者的具體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