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蘊琦
(江南大學附屬醫(y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結直腸癌是臨床上比較嚴重的一種病癥,全球每年因結直腸癌而病死的患者超過60萬,這種病癥的發(fā)展相對迅速,臨床具有較高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病死率,通常為患者選擇結直腸癌根治術進行治療[1]。本文主要分析以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的患者配合快速康復護理聯(lián)合營養(yǎng)支持的效果,并將主要情況進行如下的論述。
本文行分組對照實驗,將2018年1月到2019年10月到我院進行治療的84例結直腸腫瘤患者應用抽簽法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例數等量,均為42例。觀察組患者當中男女比例為19:23,對照組患者當中男女比例為20:24,卡方=0.0497,Z=0.9175,P=0.8278;觀察組患者當中年齡最大為42歲,年齡最小為19歲,年齡平均為(31.16±5.05)歲,對照組患者年齡最大為42歲,年齡最小為20歲,年齡平均為(31.72±5.41)歲,t=0.4904,P=0.6252。所有患者均被診斷為結直腸腫瘤,采用統(tǒng)計學方法對兩組患者的臨床一般資料進行檢驗,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沒有明顯的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常規(guī)進行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對照組患者通過常規(guī)的護理手段進行干預,而觀察組則通過快速康復護理聯(lián)合營養(yǎng)支持進行干預,具體的干預手段如下:
①快速康復護理:需要組建快速康復護理小組,對小組當中的相關工作人員進行針對性的培訓,以便于能夠使他們快速上崗進行相關工作。要積極的對患者進行身體和心理的狀況評價,了解結直腸癌的相關知識,以便強化患者治療的信心和決心。為患者做好術前準備工作,麻醉以前進行相關的用藥指導,為患者口服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輕微倒瀉,手術之前還要進行禁食禁飲。手術的過程當中避免應用抗生素,還要積極的對患者進行超前鎮(zhèn)痛,手術中要注意對患者進行保暖,維持輸住患者體內的液體溫度控制在37℃左右,通過可吸收線對切口進行縫合,手術以后常規(guī)的進行引流管的留置。手術后及時對患者進行陣痛,根據患者的實際狀況來限制補液量,及早的指導患者進行下床活動,積極的為患者進行康復指導[2]。
②營養(yǎng)支持:患者在手術之前三日進行腸外營養(yǎng)支持,主要為患者采用靜脈輸注的方式進行適量葡萄糖的補充,主要為患者采用靜脈輸注的方式進行適量葡萄糖的補充,為患者進行維生素C的補充,做好城外營養(yǎng)的補充。手術以前叮囑患者堅持使用高熱量和高蛋白的飲食,并且以高維生素的流質飲食為主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手術前一日要口服適量的硫酸鎂進行腸道的清潔,手術以后兩日以內進行流質飲食,第3日過渡到半流質飲食,術后每日進行腸外營養(yǎng)補充的維持。
①統(tǒng)計所有患者經過不同干預以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并發(fā)癥主要包括尿毒瘤、切口感染、吻合口瘺、炎性腸梗阻、血容量降低、腸粘連等相關情況。
②對兩組患者經過不同護理以后的首次排氣和首次排便時間進行統(tǒng)計與比較。
通過統(tǒng)計學方法對文中的理論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驗證,所有數據導入統(tǒng)計學軟件IBM SPSS25.0進行數據分析。在文章當中的雙總體/單總體數據檢驗的時候,應用t檢驗(Student's test)驗證,而關于平均計量、樣本計量、單項檢驗量、隨機誤差態(tài)部曲線的離散程度等則應用平均數加減±標準差(±s)表達;通過顯著性檢驗方法獲取P值,并以P<0.05標識數據之間的差異為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95.24%(4/42),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8.57%(12/42),P<0.05;觀察組的首次排氣時間和首次排便時間都明顯比對照組短,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情況請詳見表1結果。
表1 兩組患者經過不同干預以后的排氣時間和排便時間比較(±s,d)
表1 兩組患者經過不同干預以后的排氣時間和排便時間比較(±s,d)
項目 n 排氣時間 排便時間觀察組 42 2.13±0.45 4.25±1.02對照組 42 3.12±0.27 5.67±1.44 t/4.3500 4.1500 P/ 0.0000<0.05 0.0001<0.05
綜上所述,對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通過快速康復護理聯(lián)合營養(yǎng)支持能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促進患者的盡快排氣和排便,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