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姍莎
摘要:基于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新格局,在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積極效果,不但要認真分析時代背景和媒體變化情況,同時還應當積極做好教育模式的轉變,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等方面實現全面創(chuàng)新,根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特點,充分利用新媒體手段,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有效開展。
關鍵詞:微時代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
引言:從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看,微時代背景下整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新的形勢,在這一局面下要想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要積極轉變教育思路,同時還要掌握新的教育手段,利用新的教育措施,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升級,根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需要,細化教育措施、轉變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在開展中具備更強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并且在整個開展效果方面得到提升。因此,按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需要,積極利用新媒體手段成為了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
一、“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分析
1、“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微時代背景下,新媒體手段不斷發(fā)展和網絡媒體的發(fā)展對整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重要影響。微時代下的微博、微信、短視頻等手段為主的網絡媒體占據著大學生的生活,使大學生不知不覺地受到了這些媒體的影響。新媒體的發(fā)展是必然趨勢,在了解新媒體特點的同時,我們也應當認識到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進作用和具體影響,從當前大學生的實際表現來看,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三個問題。首先,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增多,網絡上的信息數量多,信息種類雜,在未經分類的前提下對大學生的認知產生了較大的沖擊,使大學生在網絡思潮下無所適從。其次,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對新媒體產生了一定程度的依賴,往往依靠新媒體獲得主要信息,對新媒體中傳播的信息和內容不加判斷全盤吸收,導致了新媒體中涵蓋的一些落后的內容和文化糟粕也被大學生消化吸收掉,對大學生的成長產生了負面影響。再次,新媒體的發(fā)展對大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網絡信息的傳播使大學生在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中接收到了不利的信息,容易使大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扭曲。因此,掌握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至關重要。
2、“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的必要性
微時代背景下,新媒體的發(fā)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較大的沖擊和影響,在這一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積極效果,不但要了解微時代的特點以及新媒體帶來的具體影響,同時還應當學會利用新媒體,充分發(fā)揮新媒體的作用,利用新媒體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價值,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務,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充分發(fā)揮新媒體的作用,形成對新媒體的有效利用,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增加新的教育手段。網絡媒體的出現,使大學生整個思維變得更加活躍,在這一背景下利用傳統(tǒng)的教育手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很難吸引大學生的目光。在這一狀態(tài)下,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積極發(fā)揮新媒體的促進作用和教育作用,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在這一背景下積極開展網絡教育,充分挖掘新媒體的優(yōu)勢和特點,將其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對整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在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當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應當及時的與新媒體銜接,做好教育形式的創(chuàng)新和教育模式的轉變。
二、“微時代”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影響
1、“微時代”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zhàn)
微時代最突出的特征是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媒體手段和傳播途徑,這一背景下網絡媒體成為了重要的媒體形式,對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網絡媒體中涵蓋的信息數量多,信息種類雜,在信息的分類方面和審核方面相對較松,有些內容適合大學生了解,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能夠推動大學生發(fā)展,有利于大學生成長。但是有些信息不利于大學生收聽和收看,對大學生的整個學習和生活產生了負面影響,特別是有些低俗和消極的信息,極大的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使大學生不能夠有效分辨信息的真實性和信息的有效性。在網絡媒體的影響下,對網絡信息產生嚴重的依賴。在這種狀態(tài)下不但影響了大學生的判斷力,同時也對大學生的基本學習狀態(tài)和生活理念造成了較大影響,使大學生變得消極,使大學生不能夠正確的看待身邊的事物,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判斷,使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無法回避這一問題,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難以在學生群體中有效開展,許多學生甚至認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網絡信息差距大,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產生了懷疑,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同時也削弱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權威性,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較大的挑戰(zhàn)。
2、“微時代”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
基于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有各種各樣的教育手段,但是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弊端逐漸顯露出來,積極利用新媒體和新的教育方式,成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選擇。微時代背景下網絡新媒體手段的發(fā)展,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在教育手段方面得以增加,在教育形式、教育理念方面更多的借鑒新媒體,并利用網絡媒體的傳播速度快以及影響范圍大的優(yōu)勢,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檔升級,從這一點來看,微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看到網絡新媒體的缺點及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影響,同時也要看到網絡新媒體手段的優(yōu)勢,利用其優(yōu)勢對大學生展開思想政治教育,并對大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我們要充分使用網絡媒體,利用網絡媒體將大學生凝聚到一起,使他們的政治思想高度得到有效的提高。從而使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開展過程中,能夠充分的利用網絡新媒體的優(yōu)勢,吸引學生加入,與學生產生共鳴,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接受新的教育形式,進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開展中,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能夠在教育手段方面獲得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所以,抓住微時代網絡新媒體發(fā)展的機遇,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至關重要。
三、“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創(chuàng)新探索
1、高校強化責任,構建“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分類化處理機制
對于高校而言,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有效使用網絡新媒體手段,不斷可以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而且還有利于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高校應當立足本身責任,強化教育,應當將網絡媒體的管理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優(yōu)化作為重要職責,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中,構建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分類化處理機制,對網絡媒體的信息進行合理分類,引導大學生有效閱讀,提高大學生的辨別能力,使大學生能夠對網絡媒體中的信息進行合理區(qū)分。對于積極的信息應當予以消化和吸收,對于消極的信息和負面的信息以及低俗的網絡信息應當予以抵制。通過對學生的引導,以及建立分類機制,能夠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的優(yōu)勢,使學生既能夠在網絡新媒體的影響下學習更多的有價值的知識,同時也能夠在網絡媒體環(huán)境下摒棄垃圾信息,做好信息分類,吸收優(yōu)秀信息和正面信息。通過這一方法能夠促進學生的成長,能夠讓學生在信息的接受方面自覺的過濾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在網絡媒體中筑起一道防火墻,使學生能夠在網絡媒體環(huán)境下受到正確思想的指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避免受到不良思潮的侵害,危害學生的成長。
2、優(yōu)化“微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建立師生互動平臺
從目前網絡新媒體的發(fā)展來看,依賴網絡新媒體學生之間形成了良性的互動,通過互動能夠實現信息的交流和思想動態(tài)的分享,依靠網絡新媒體平臺學生的互動頻次越來越高,學生對這種交流形式興趣濃厚,在這一背景下高校在政治教育開展過程中,應當積極利用網絡媒體平臺,應當實現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使整個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育形式。通過學生與老師的交流,及時的交換對問題的看法和認識,能夠與任課教師進行深度的思想交流,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同時,也有助于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從這一點來看,在當前的網絡環(huán)境下,以及網絡媒體平臺的快速發(fā)展下,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溝通和交流,既是一種有價值的教育方式,同時也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對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度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按照這一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高校而言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同時也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值得高校學習和嘗試。
3、大學生明確自我定位,提高個人素質
對于大學生而言,大學階段正是處于人生觀、價值觀的定型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內接收到的信息越積極越正面,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越有利。如果在大學期間,學生接收到的信息都以負面信息和低俗信息為主,那么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勢必出現障礙,對整個學生的成長和學生的日后發(fā)展非常不利。微時代背景下,學生獲取信息的手段增加,除了傳統(tǒng)的課堂環(huán)境和傳統(tǒng)媒體環(huán)境之外,網絡新媒體不斷的向學生輸送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既有積極的正面的和包含正能量的信息,同時也含有消極的負面的和低俗的信息。如果大學生不能夠做好自我定位,不能夠在網絡媒體下保持初心,不能夠正確的區(qū)分信息的類別和內容,那么在實際的發(fā)展過程中將會出現較大的問題,對整個學生的成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都會產生不利影響?;谶@一特點,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首先,應當教會學生區(qū)分信息。其次,應當讓學生明確自我定位,通過教師的引導以及學生的參與,使學生能夠對未來的發(fā)展和人生目標有清醒的認識,能夠在學習和生活中時刻對準目標,夯實學習基礎,提高學習質量,學會正確的區(qū)分信息,能夠從網絡媒體中獲得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四、做好“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價值和意義
1、有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促進自身全面發(fā)展
微時代背景下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大學生的成長而言至關重要。大學階段是大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在大學時期信息的獲得、信息的吸收以及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建立,關系到大學生一生的榮譽,對大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這一時期如果大學生不能夠有效的區(qū)分網絡信息,如果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即使大學生順利畢業(yè),在社會發(fā)展中也終將被社會淘汰。從這一點來看,在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積極利用網絡媒體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營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以及夯實思想政治道德基礎具有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對大學生的個人發(fā)展和個體成長也產生了重要影響。由此可見,在大學階段認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按照大學生的成長需求和網絡媒體的發(fā)展情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大學生的個人成長和大學生的個人發(fā)展以及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2、有利于推動高校改革創(chuàng)新,促進高校穩(wěn)定發(fā)展
在高校教育工作開展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重要的教育內容,關系到高校的未來發(fā)展,同時對高校的整體教學工作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在這些背景下,推動高校教育工作的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夯實教學基礎,使學生能夠接受到先進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成長和學校的發(fā)展而言至關重要。微時代背景下,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對網絡新媒體的有效研究和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能夠為高校的教育創(chuàng)新探索提供有力的支持,使高校能夠對新的教育形勢有更多的了解,并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和教育手段的創(chuàng)新,為整個高校的發(fā)展和教育創(chuàng)新提供經驗和方法支持。通過這一方式,能夠使高校熟悉網絡媒體的運作模式,學會根據高校課程教育的實際需要開展相關工作,使高校的教育手段得以全面創(chuàng)新。在高校的發(fā)展過程中,能夠采取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和手段,實現教育方法的全面創(chuàng)新,推動高校的穩(wěn)定發(fā)展。因此,正確運用網絡媒體手段,并將其應用在高校教育活動中,對高校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高校教育手段以及高校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有利于培育潛文化氛圍,形成涵育的環(huán)境
對于高校學生而言,文化氛圍的營造和學習生活環(huán)境的營造,對學生的成長而言至關重要。學生是環(huán)境的產物,學生接受到的信息會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行為中做出投射。學生接受到的積極信息越多,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態(tài)度越積極,學生接受到的消極信息多,學生的整個學習和生活將會陷入到消極的狀態(tài)當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高校應當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的優(yōu)勢,不但做好信息分類,同時還要做好信息的屏蔽。通過營造潛在的文化氛圍,使學生能夠受到積極信息的影響,轉變學習和生活態(tài)度,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通過這一方式形成內涵教育的環(huán)境,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避免因不良思潮和消極信息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不利影響。
結論:通過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了解,在微時代背景下網絡新媒體的產生,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這一狀態(tài)下有效提高網絡新媒體的利用質量,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工作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成為了微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實效的關鍵。因此,我們應當根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際,深入開展網絡媒體的分析和應用,做好優(yōu)秀信息的傳遞,減少負面信息的產生,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有效開展。
基金項目:浙江省高職院校黨的建設研究會科研課題研究成果,編號:2019B42
參考文獻:
[1]張元帥.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究[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6(25):12-13.
[2]王秀娟.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思考[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6(24):90-91.
[3]賁向前.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5(27):78-79.
[4]王震,盧群群.新媒體背景下共青團做好大學生思想引領工作的路徑分析[J].海峽科學,2015(11):59-60.
[5] 陳春麗.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路徑探析[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5(05):29-30.
[6] 羅娜.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及對策研究[J].山西青年,2015(20):19-20.
[7] 伯潔.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團學工作的創(chuàng)新策略[J].高考(綜合版),2015(08):98-99.
[8] 饒華.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策略[J].中國高等教育,2014(18):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