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麗娟 方怡婷 (昆山市淀山湖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江蘇省蘇州市 215345)
福壽螺[Pomacea canaliculata(Lamarck)]又稱大瓶螺、蘋果螺、龍鳳螺。2003年3月,中國環(huán)保總局將福壽螺列入首批入侵我國的16種“危害最大的外來物種”之一,它也是江蘇省外來有害生物補充檢疫對象。福壽螺可啃食水稻幼葉,造成水稻生長遲緩、稻田缺棵,防控不及時則會嚴重影響水稻產量[1]。江蘇省昆山市自2013年在張浦鎮(zhèn)發(fā)現(xiàn)福壽螺以來,至今已在全市11個區(qū)(鎮(zhèn))有發(fā)現(xiàn),且福壽螺發(fā)生面積和發(fā)生程度呈逐年擴大和加重的趨勢。為有效控制外來檢疫性生物福壽螺的迅速蔓延和危害,筆者于2019年6月在昆山市淀山湖鎮(zhèn)進行了茶籽餅防治稻田福壽螺的效果試驗?,F(xiàn)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茶籽餅別名茶麩,為紫褐色顆粒,是野山茶油果榨油后剩下的渣,有效成分為皂角甙素,是一種植物源生物農藥,對害蟲有很好的胃毒和觸殺作用。茶籽餅作為一種天然產物,在環(huán)境中易降解,對環(huán)境、作物和人畜都安全[2-3],且對水生植物有促進生長效果。同時,茶籽餅的蛋白質含量高,可作為一種高效有機肥使用[4]。但由于茶籽餅粕中的茶皂素具有溶血和魚毒作用,因此對魚類有毒殺作用,但對甲殼類蝦、蟹無毒殺作用[3]。
1.2.1 室內容器茶籽餅濃度試驗
供試福壽螺樣品于6月14日采集于昆山市淀山湖鎮(zhèn)楊湘涇村稻田排水溝中,將采集的福壽螺置于盛有河水的塑料桶中備用。試驗設2個處理:(1)茶籽餅兌水濃度為1∶2 000,然后將2 000 mL藥液置于10 L的塑料桶中,每處理投入20只中規(guī)格的福壽螺;(2)茶籽餅兌水濃度為1∶2 000,然后將2 000 mL藥液置于10 L的塑料桶中,每處理投入20只大規(guī)格的福壽螺。分別在藥后12 h、24 h觀查記錄福壽螺的死亡情況。試驗期間需用紗網(wǎng)將塑料桶口封好,以防福壽螺逃走,并要多次檢查桶內福壽螺情況,將攀附于桶壁的螺推回至桶內藥液中。
1.2.2 稻田及溝渠茶籽餅滅螺示范
試驗稻田面積為20.3 hm2,防治時水稻秧苗雖已活棵,但每穴稻苗附著有中小規(guī)格的福壽螺10~100只,葉片被嚴重啃食,造成水稻缺棵。示范設兩處理:(A)稻田用藥。施藥前,將稻田水位降低至約3 cm,于6月20日,每667 m2用茶籽餅10 kg均勻撒施于稻田,每667 m2稻田存水量約20 t,用藥濃度約2 000倍液。(B)溝渠用藥。溝渠內大、中、小規(guī)格的福壽螺混存,撒施茶籽餅前盡量將水位降至最低(以溝渠排不出水為止),并根據(jù)溝渠水量撒施適量的茶籽餅,確保藥液濃度在2 000倍液左右。施藥后斷水3 d,分別于藥后12 h、24 h調查并記錄福壽螺死亡情況[1,5-6]。
按照重量大小分級法,將福壽螺劃分為3個規(guī)格:小螺,體重小于1.5 g;中螺,體重1.5~6.5 g;大螺,體重大于6.5 g。
福壽螺死亡判斷標準:每次觀察后將緊閉螺厴或腹足在外的螺撈出,放入新鮮河水中恢復30 min后繼續(xù)觀察,對刺激無反應者即判定為死螺。具體判斷為:(1)福壽螺不能爬行,螺厴張開,用針刺脫出的腹足,腹足不能收回;(2)螺厴緊閉,用針刺螺厴后螺厴松開,有臭液流出。
由表1可知,施藥后12 h,處理(1)的中規(guī)格福壽螺的死亡率為70%,處理(2)的大規(guī)格福壽螺的死亡率為60%;施藥后24 h,2個處理的福壽螺死亡率均達100%。
表1 室內容器茶籽餅滅螺試驗情況
由表2可知,施藥后12 h,稻田和溝渠內福壽螺的死亡率平均為78.5%;施藥后24 h,稻田和溝渠內福壽螺的死亡率均達100%。
表2 稻田及溝渠茶籽餅滅螺示范推廣試驗情況
同時,據(jù)用藥后3 d、7 d、30 d觀察,試驗田水稻生長正常,說明茶籽餅在本試驗設計用量水平下,對水稻生長無不良影響,未產生藥害。
室內容器茶籽餅濃度試驗結果和稻田及溝渠茶籽餅滅螺示范結果均表明,茶籽餅能快速有效地殺死福壽螺,且對水稻生長安全,故可選用茶籽餅作為殺滅稻田福壽螺的首選藥劑。
值得注意的是:(1)撒施茶籽餅前,需計算好田間水位和茶籽餅的投放量,確保藥液濃度在2 000倍液左右;(2)撒施茶籽餅后需斷水處理,為避免斷水后田間水分流失過快,建議將稻田水位控制在3 cm左右,而溝渠水位應降到排不出水為止;(3)撒施茶籽餅后水體環(huán)境要封閉2 d以上,以確保福壽螺的死亡率達100%,同時可避免茶籽餅外流對其他水體生物產生危害;(4)因茶籽餅對魚有毒殺作用,不建議在開放流動的河道使用茶籽餅滅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