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義杰
摘? 要:在傳統(tǒng)教學理念之中,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往往是以教師的教學思想為主,并輔助教材內容,對學生開展具有理論性的教學內教學活動.而學生在被動式學習模式之下過度依賴教師,使得課堂教學氛圍不夠熱烈,也難以激發(fā)學生和教師在物理課堂之中良好的學習與教學熱情。因此在現代化素質教育理念之中,為了有效增強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果,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在課堂之中開展主動性學習,需要積極轉變自身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在課堂之中構建多樣化教學內容,去挖掘高中物理學科與其他相關內容的潛在規(guī)律和潛在聯系。其中高中物理學科與通用技術學科相結合的方式,能夠大幅度增強物理學科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并能夠借助新穎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增強學生對數學物理知識點的理解,強化物理學科知識在生活中的合理的運用,提升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思維方式;通用技術
在高中物理學科教學創(chuàng)新與改革之下,通過與通用技術學科相結合的方式,能夠有效轉變高中物理學科中機械式與填鴨式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在相結合的課堂氛圍之中,積極的對物理學科知識進行了解,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增強學生在物理學科之中開展相應的學習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高中物理學科和通用技術課程的聯系性
第一,在現代化素質教育理念之中,已經要求了物理學科與通用技術學科之間內在關系的構建需求,并且從兩者構建之中能夠更好的將物理學科知識通過實踐方式進行合理轉化,使得學生能夠在通用技術課程與高中物理學科結合之中,更好的理解現代科學與物理科學存在的內在關系,并明確科學技術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有效作用,為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世界觀打下基礎。
第二,高中物理學科與通用技術相結合,能夠凸顯出人類智慧的偉大,在這一點上無論是通用技術學科還是高中物理學科,都能夠找尋到人類智慧結晶體,以此能夠證明思維勞動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巨大意義。這也是在高中物理學科與通用技術學科相結合之下,有效培養(yǎng)學生形成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主要工具。在高中物理學科教學之中,高中物理教師可通過通用技術課程將物理知識相關內容進行特殊表達,以探尋適合學生理解范圍的通俗語言,讓學生能夠將更為繁瑣的知識點內容轉化為簡單的知識點形式,從而使得學生提升自身物理學習效果,增強學習有效性。
二、高中物理與通用技術學科教學整合思考
在現代化素質教育理念之中,為了推動高中物理學科可持續(xù)發(fā)展,便需要在物理課堂教學之中轉變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通過改革和創(chuàng)新方式增強高中物理學科教學科學性與合理性。所以在高中物理學科與通用技術學科相整合的教學思路之中,能夠體現出創(chuàng)新性與改革性的教學核心觀念,通過兩者結合方式,能夠有效增強學生在課堂中對物理學和抽象化知識的理解,并能夠通過通用技術學科知識語言轉化高中物理課堂知識點,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物理課程學習。
【案例一】《技術與設計2》中有個小試驗――了解殼體結構的受力情況。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同樣也采用這些小試驗,并且在學生上通用技術實踐課的時候,叫學生利用通用技術實驗室的器材做了這個試驗。在學生做完這個試驗后,使學生既提高了動手能力又理解了物理概念。
【案例二】在講到勻速圓周運動中的線速度、角速度和轉動轉速等概念及它們之間的聯系與轉換的問題時。教師及時與通用技術進行了整合,利用通用技術課在講這節(jié)的時候,專門由教師來給它們講解,并且利用通用技術課本里提到的案例分析、馬上行動和小實驗等相關教學活動。在實踐中教師負責學生的理論指導與實驗總結,通用技術教師負責學生的操作安全與技術指導。這樣使新課程的能力目標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目標得到了真正的實施。
三、高中物理與通用技術學科整合教學的反思
1.整合教學過程中達到互補
在高中物理學科與通用技術學科相整合的過程之中,給予教師和學生最大體會便是有效解決了兩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內容的直觀性表達缺陷,從而更好地彌補了兩者存在的教學不足之處,進而增強學生對兩個學科內容的個性化理解,提升學習效果。
2.通用技術與物理課程整合不足之處
當然在高中物理學科與通用技術學科相整合的教學思路之中,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需要教師進行反思和探究,以完善相關教學內容,從而在深層次去理解課程整合的潛在價值和潛在意義。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應把握各個學科之間的內在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以此在構建整合教學模式之下應如何優(yōu)化教學銜接點,從學生的學習角度和理解方式上改進相關整合方式,提升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總之,高中物理學科與通用技術學科相整合的教學思路是利大于弊,需要在整合教學探索之中不斷進行完善,以增強兩者之間結合的教學價值,提升學生在物理課堂之中對知識點內容的理解,增強動手實踐能力,強化與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焦曉璇,景博,黃以鋒,等.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統(tǒng)的無人機地面目標跟蹤系統(tǒng)[J].計算機測量和控制,2014,22(11).
[2]溫嬋娟,歐嘉蔚,賈金原,等.GPU通用計算平臺上的SPH流體模擬[J].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圖形學學報,2013,22(3):406-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