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貞祥
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遇到難題或面對比較嚴肅的教師,通常會產(chǎn)生畏懼心理,畏懼心理對學生的損害極大,會使學生變得膽小,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甚至一些學生在產(chǎn)生畏懼心理后會發(fā)生不正常行為,例如:撒謊、離家出走等等。因此,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幫助學生消除恐懼心理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礎,需要教師高度重視。因此,本文針對學生恐懼心理如何有效處理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士提供參考和借鑒,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態(tài)奠定基礎。
關鍵詞:學生;恐懼心理;有效處理
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教育環(huán)境都不盡相同,導致學生的性格與處事風格等方面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一些生性活潑的學生,會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但是一些生性內向的學生,遇到問題卻往往選擇退縮,喜歡悶在心里,這種情況也叫做恐懼心理,多存在于學生在不擅長學科的學習過程中或遇到難題等方面[1],甚至一些學生在面對嚴肅的教師也會產(chǎn)生恐懼心理猶如老鼠見貓。這種現(xiàn)象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學習,還對學生未來發(fā)展帶來巨大的隱患,由此可見,幫助學生克服恐懼心理已經(jīng)成為當前教育事業(yè)中的重點內容,想要有效處理學生恐懼心理,需要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思維方式,尋求最佳溝通方式,了解學生產(chǎn)生恐懼心理的原因,從而針對性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1 正確引導學生,充分做到對癥下藥
引發(fā)學生產(chǎn)生恐懼心理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家長對學生的影響、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以及學生對學生的影響等因素。想要有效幫助學生克服恐懼心理,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點,找到引發(fā)恐懼心理的根源,從而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解決,做到對癥下藥,前蘇聯(lián)教育家曾說:“檢驗一個教師是否合格的標準,是當他走到學生面前時,學生是否出現(xiàn)恐懼表情,如果出現(xiàn)那么說明他不是合格的教師。”當學生產(chǎn)生恐懼心理時,會導致學生變得膽小,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2],因此,正確引導學生,環(huán)學生健康的心態(tài),是當前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個問題。
2 學生克服恐懼心理有效處理措施
2.1 消除家長對學生造成的恐懼心理
當前,一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在日常教育中,為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這些家長通常過于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如果孩子考試成績較低,便會通過打罵等方式來教育,導致孩子對父母產(chǎn)生嚴重的恐懼心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通過電話溝通或家長會等會活動上對家長做正確的教育引導,傳達良好的教育觀念,并告訴家長,學生的學習重點在于學習過程,而非學習結果,打罵的方式不僅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還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欲望,不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在日常教育過程中,需要多通過激勵性語言夸獎和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這種教育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有利于為學生未來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3]。通過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使家長與學校教育理念達成一致,從而有效克服學生對家長產(chǎn)生的恐懼心理。
2.2 消除教師對學生造成的恐懼心理
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往往會失去耐心,甚至會出言訓斥或冷嘲熱諷,導致學生不僅對教師產(chǎn)生恐懼心理,甚至對學生失去欲望,針對這一問題,教師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第一,加強重視自身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對學生要有耐心,避免將負面情緒遷怒于學生對學生心理造成影響。第二,嚴格按照現(xiàn)代教育觀進行教學,尊重學生的個性,聽取學生好的建議,不體罰學生,不以成績好壞作為衡量學生的標準[4]。第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出現(xiàn)矛盾問題時,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決,從而構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家訪過程中不易告狀為目的,從而有效克服學生的恐懼心理。
2.3 教學科目對學生造成的恐懼心理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自己不擅長的科目,或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會產(chǎn)生恐懼心理。例如: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由于數(shù)學學科理論知識較強,教材內容具有抽象性,教學課堂枯燥乏味,極其容易導致學生產(chǎn)生畏懼心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并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將書本中的抽象內容具象化,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有效克服恐懼心理。對于部分學生而言,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復雜的語法知識和繁瑣的單詞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恐懼心理,此時,教師需要通過由淺入的教學方式展開教學,讓學生由詞到句、由句到段循序漸進的學習。還有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為物理學科較難,從而產(chǎn)生恐懼心理,此時,教師需要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轉換為各種實驗,并引導學生們親自動手操作,從而使學生能夠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輕松掌握教材內容,從而克服恐懼心理。甚至一部分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對體育課程產(chǎn)生恐懼心理,在跑步、跳高等運動中不能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5],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適當?shù)倪\動,使學生能夠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展開運動,從而克服恐懼心理。
3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這也是現(xiàn)代教育中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之一,學生的性格差異、家庭背景等方面具有差異性,產(chǎn)生恐懼心理的因素也不盡相同,教師需要尋找引發(fā)恐懼心理的原因,并采取針對性措施正確引導學生,充分保證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身心健康,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梁琳.如何克服初中生學習數(shù)學的恐懼心理[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5期):198-198.
[2] 林平生.芻議如何有效克服學生習作畏懼心理[J].赤峰學院學報:作文教學研究,2009(1):25-26.
[3] 王永昭.如何解決初中學生對數(shù)學的恐懼心理[J].商情,2015:228.
[4] 原鋒.體育教學中如何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J].青年與社會·中外教育研究,2012(7):150.
[5] 王永昭.如何解決初中學生對數(shù)學的恐懼心理[J].商情,201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