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宇
我總以為,不是什么人都能當老師的。在我看來,內(nèi)心不柔軟、心地不善良的人,最好不要做教師,否則會誤人子弟,尤其是面對小學生,善良更是教師的底線。
小學生懵懵懂懂,無異于一張白紙,拿著畫筆的人,多數(shù)時候是他們的父母與老師。由于中國“天地君親師”的文化傳承,加之教師在學生面前呈現(xiàn)出的智力、知識的絕對優(yōu)勢,讓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對老師有著高度服從與尊崇。他們對自己的評價,很大程度上來自于老師對他們的評價。面對這樣幼小、稚嫩、單純的心靈,如果教師內(nèi)心不存善念,行為沒有底線,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是無法估量的。
一個善良的教師是充滿善意的。他們有“人性本善論”,認為孩子畢竟是孩子,絕不會惡意推測學生的行為,學生有所冒犯時,老師不會覺得自己尊嚴受到挑戰(zhàn),進而打擊報復。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說:“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一個對學生充滿善意的教師永遠不會先入為主去判斷學生的行為。
一個善良的教師是尊重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人”,在他們那里,學生是與他們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學生的人格、情感、需求與想法都會得到尊重?;蛘哒f,即使不贊成學生的想法,但至少要尊重他們提出想法的權利。遺憾的是,我們很少建立傾聽學生的機制,無從得知學生內(nèi)心真實想法;痛心的是,我們在嚴格要求學生的旗號下,罔顧學生心理需求,盲目一刀切,釀成一些悲劇。
同時,必須強調(diào)說明,把學生當“人”看,意味著不把學生當工具。學生不是老師評定職稱、競賽課獲獎、成名成家的工具,任何把學生當作自己獲取額外利益的工具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一個善良的教師是理解學生的。他們理解、同情學生的遭遇,學生遇到困難或不公正待遇,他們感同身受,也會盡己所能給予幫助。理解學生的老師,在看到學生一些反常行為時,會敏感地意識到問題,而不會麻木不仁。我有一位同事,他班上有一位學生總是遲到,批評多次仍不見好轉(zhuǎn),學生也不肯為自己辯解,他悄悄到學生家中探訪,才得知這名學生家里十分困難,母親幫酒店洗衣為生,作為兒子常替母親干活,他沒有再批評這名學生,反而充滿了敬意。
一個善良的教師是懂得寬容的。他們深知,小學生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試錯與糾錯的過程,“學校是孩子犯錯和改錯的地方”,面對學生犯錯,他們會溫和而堅定的幫助其改錯,絕不會上綱上線、無限拔高,將習慣問題演變成道德問題,進而否定學生人品,造成極大傷害。
當然,寬容不代表放縱,再善良的教師,也不能放棄自己教育學生的職責與權力。他們會讓學生承擔自己錯誤行為的自然后果,絕不會以傷害學生自尊心為代價實施體罰、冷暴力或其它變相體罰,更不會將懲罰學生異變?yōu)樽约喊l(fā)泄憤怒的渠道。曾見老師這樣處理班上調(diào)皮的學生:誰不聽話,就發(fā)動全班同學孤立他。我心想,那個學生豈不是好可憐!這樣的冷暴力比明面上的體罰更讓學生受傷,善良的教師是不會在學生心頭上劃一刀的。
我們常說,教師是一個良心活?!傲夹幕睢币辉~可作兩層解讀,一層是指教師工作難以量化,要做好須憑良心;另一層是指教師工作要有良知,要把學生當作人格平等的人,要有良心。孩子一旦踏進校園,成為我們的學生,就會無比信任我們,我們的言行舉止在他們眼里就是智慧的化身和道德的典范。我們“重權在握”,要時刻心存善意:他們是未來的成年人,成長路上我們責任重大,要盡己所能,在他們心中留下盡量多有益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