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梅
【摘要】小學作為學生系統(tǒng)學習古詩的階段,理應得到教師足夠的重視,采取科學、適當?shù)慕虒W策略去促進學生對于古詩的理解與掌握,以此為學生以后深度學習古詩詞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在傳統(tǒng)的小學古詩教學中,誦讀古詩的形式被廣大教師所采用,且其是學生學習古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大量的實踐表明,將情境融入誦讀當中,更有利于學生感悟古詩的整體內(nèi)涵,激發(fā)學生對古詩學習的興趣。
【關(guān)鍵詞】古詩 情景誦讀 策略
如何讓小學生學好古詩,長久以來都是眾多語文教師奮斗的目標。古詩是我國詩人在其所處的時代創(chuàng)造出的智慧結(jié)晶,其帶有濃厚的時代氣息,但小學生缺乏基本的歷史知識以及生活閱歷,因此對于古詩的理解難度較大。通過不斷地探索發(fā)現(xiàn)情景式的古詩誦讀能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受,進而實現(xiàn)和詩人的“隔空對話”,增強學生對古詩的熱愛,提高學生學習古詩的效率,最終實現(xiàn)小學古詩教學質(zhì)量的顯著提升。
一、想象古詩畫面,奠定誦讀基礎(chǔ)
大量的研究顯示,小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诖?,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這方面的才能,通過正確的引導使學生能夠?qū)旁娝宫F(xiàn)的畫面在腦海中具有大致的構(gòu)建,即幫助學生想象詩人當時寫詩的環(huán)境。學生借助想象能夠最大化的感受詩歌蘊含的情感,并通過誦讀將所想象的畫面展現(xiàn)出來,有助于學生和詩人實現(xiàn)情感上的共鳴,進而增強學生對于古詩的整體把握。
以教學《春曉》為例,這首詩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如下的畫面:雨后的早晨,詩人推開窗戶,看見地上散落著許多花瓣,聽見小鳥在枝頭歌唱。在正式講課之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輕緩的包含春天氣息的歌曲,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整首詩并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其次,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如詩人剛睡醒的時候有何種神態(tài)?從詩句中你能知曉詩人描寫了哪些自然景物?以此逐漸地讓學生想象到該首古詩所描寫的場景。圖片擁有形象直觀的特點,所以教師可以利用詩旁邊配有的插圖幫助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最后,教師帶領(lǐng)學生誦讀全詩,而且要求學生在此過程中回憶剛剛想象的畫面。
在以上的教學案例中,教師充分地利用小學生想象力較強的優(yōu)點,通過適當?shù)姆绞绞箤W生對于整首詩的畫面逐漸清晰。并且讓“畫”和讀這兩者形成相互促進的關(guān)系,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于古詩畫面的理解,讓古詩更具“立體美”,從而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這首詩的興趣。
二、增加情境表演,體會詩歌內(nèi)涵
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助于維持學生的專注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了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以古詩朗誦為出發(fā)點,增加詩歌表演環(huán)節(jié),即讓學生扮演詩人或是詩中的角色。因此,學生便能走進詩人所描述的情境中,切實地感受到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繼而學生能在朗讀的過程當中流露出真情實感。
例如,在教學《江南》這首詩時,首先讓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誦讀課文,然后利用PPT課件向?qū)W生展示江南水鄉(xiāng)的人們采蓮的視頻(時間控制在五分鐘以內(nèi))。同時,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教具,包含十幾朵荷花、兩艘較大的紙船(可以容納一個小學生)。當視頻播放完以后,教師邀請兩名學生(先舉手的兩名學生)上臺扮演采蓮人來采摘蓮蓬,注意讓學生模仿視頻中采蓮人的神態(tài)和動作,并且要求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朗讀整首詩。再如,教師可以給每位學生分發(fā)一朵荷花,讓其一邊進行摘蓮蓬的動作,一邊懷有真切感情的朗讀全詩。采取這樣的方式全班學生都能參與到表演中,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通過觀看他人的表演,以及自己的親身表演,學生既能體會到語文課堂的趣味性,也能夠加強學生對是個的整體把握,利于教師實現(xiàn)提高學生朗讀效果的教學任務。
三、延展主題情境,提高誦讀興趣
學生的學習不應該局限課堂,更應該延伸到課后,從而最大化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完成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中教授學生有關(guān)的古詩詞知識,還要充分利用好課后的時間為學生創(chuàng)造多種多樣的情景主題,如可以舉行詩歌誦讀比賽,以此提高學生對古詩情境誦讀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教師在開展比賽的過程中要注重以下兩個方面:其一,要懂得鼓勵贊揚學生;其二,針對學生的誦讀“錯誤”(讀音不準、感情不到位等)做出及時地糾正。
例如,自習時間就是教師可以利用的課后時間。教師在此時間段組織開展古詩誦讀比賽活動,雖然大多數(shù)小學生是從小學階段才開始系統(tǒng)的學習古詩詞,但是他們從小便接觸詩詞,并且能背誦較多的古詩?;诖?,教師可以將詩歌的范圍延伸到課本之外。如設(shè)定思鄉(xiāng)情境主題古詩誦讀活動,并提前將學生分為若干個語文古詩學習小組,讓每個小組的成員利用休息時間收集整理有關(guān)思鄉(xiāng)的古詩,并為自己組要朗誦的古詩配備適當?shù)谋尘耙魳?。除此之外,學生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為古詩尋找相應的動態(tài)圖片或是動畫,以此在誦讀的過程中利用多媒體營造良好的情景。比賽結(jié)束之后,教師進行恰當?shù)狞c評以及選出表現(xiàn)最好的小組,給予改組每位成員獎勵(彩鉛、小紅花、卡通橡皮擦等)。采取這種方式能為班級最大化的參與提供保證,而且在主題情境的構(gòu)建之下逐步提高學生的詩歌熱愛之情,并有利于學生展開課外的古詩朗讀計劃,進而擴展學生的“古詩量”。
四、品讀體會意境,拓展有效積累
教師引導學生感知掌握情境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讓其在品讀的過程中包含真情實感。達到學生品讀體會意境的教學目的,教師可以采取以下這三種形式:(1)反復的誦讀古詩;(2)利用課前的導讀,引發(fā)學生對古詩情境的想象;(3)評析詩中的某些字詞或是詩句。其次,教師更應該在學生品讀體會已學的古詩意境的基礎(chǔ)之上,引導學生開展課外古詩閱讀,以此提高學生的古詩的積累量,擴寬知識面,促進其語文文化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教學完一首古詩后,教師可推薦給學生一兩首與所學內(nèi)容有關(guān)的詩詞,豐富學生的積累??梢砸龑W生拓展積累同題異文的詩詞,如教學《望廬山瀑布》后,收集有關(guān)描寫瀑布的古詩;也可以收集同人異文的詩詞,如教學《飲湖上初晴后雨》后,引導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蘇軾的詩詞,再賞讀蘇軾不同內(nèi)容、不同風格的作品,以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積累;還可以積累同一寫作手法的詩句,如夸張是李白詩句中常用的手法,在教學《夜宿山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后,引導學生回顧李白或是已學詩人其他詩句中夸張手法的應用,找出一些詩句讓學生讀一讀、品一品。這樣的知識拓展,能夠把課內(nèi)外所學的知識融為一體,通過對一首詩的教學帶出對一串詩的學習,可以豐富學生的積累,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古詩獨有的魅力。
五、結(jié)語
總而言之,小學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古詩情境誦讀,提高學生對古詩的感悟,增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推動我國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提升。在古詩誦讀的過程中融入情境,學生能進入到詩中所描繪的場面,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進一步地理解古詩的主旨,體會詩人想透過詩詞表達的情感,感受到古詩獨特的魅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古詩的習慣,進而延伸課外古詩閱讀,讓學生感受詩詞的音韻之美、漢語之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徐峰.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外語文,2017,(18)
[2]薛小海.試論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課外語文,2012,(22).
[3]程杰陽.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