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民益
【教學目標】
1.通過思維導圖或圖表,讓學生梳理文本信息,讓信息更清楚,強化學生閱讀策略的掌握。
2.通過語文活動,如“自述”“解說”“交流”“寫探究小論文”等活動,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表達。
3.引導學生學習科學精神,并運用這種科學精神進行交流,促進學生的精神發(fā)育。
【教學過程】
一、我從哪里來
1.經(jīng)過一周時間,我們終于讀完了賈蘭坡的《爺爺?shù)臓敔攺哪睦飦怼?,下面我們繼續(xù)每天的“你問我答”,考考你看書是不是很仔細。有些問過的題也可以再問,這也可以說是復習。
學生互相出題,互相回答;老師提問,學生答。
【設計意圖:用“你問我答”這種具有挑戰(zhàn)性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細致讀書、主動提問的能力?!?/p>
2.讀完了這本書,現(xiàn)在我們都知道爺爺?shù)臓敔攺哪睦飦砹藛??(猿,是由猿進化而來。)從猿到人,中間有個漫長的進化過程。課前發(fā)了閱讀單,讓你們先在書中找出關鍵詞句,然后畫表格或思維導圖梳理,你們都梳理好了嗎?下面來交流一下,同學發(fā)言,你注意傾聽,發(fā)現(xiàn)錯誤,舉手示意,說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出示表格,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完善表格。
【設計意圖:要交流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沒有充分的準備是不會交流出什么來的。而閱讀單讓學生的準備變得可視,讓準備變得實在。而不是口頭說說,你們回家準備,那樣大多數(shù)學生是不會完成這種準備的。準備的過程是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過程,交流的過程又是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過程。在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質疑、修正等能力,本來錯誤的聽到別人的交流變正確;本來沒有發(fā)現(xiàn)的聽到別人的介紹知道了等。通過交流,學生的表達、思維得到了發(fā)展?!?/p>
.你們看,我們把一本書讀成了一張表。提取了書中的關鍵信息,把人類進化的歷史通過一張表搞清楚了。大部分同學已掌握了這種閱讀方法。同學們再看這張表格,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交流。
預設:(1)從古猿到智人,他們離我們的年代越來越近;(2)他們都會直立行走;(3)從能人開始會制造工具,這也是猿和人的標志性區(qū)別;(4)腦容量愈來愈大,說明越來越聰明;(5)從直立人開始會使用火,這讓人類文明向前大大邁進了一大步,有了火可以……
你看,我們又通過讀這張圖,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這就是進步,這就是發(fā)展。
【設計意圖:學生閱讀知識類作品的主要目的是獲取有用的信息。但作為語文課,作為語文老師,我們必須培養(yǎng)學生準確地、快速地獲取信息的能力,這就要教給學生掌握閱讀這類作品的策略和方法。讓學生運用這種策略和方法不斷地實踐,從而形成閱讀能力。這也是語文課和歷史課的主要區(qū)別了。再者,很多學生讀完了只知道人是由猿進化而來,至于中間經(jīng)歷了哪些過程,有什么特征等不能深度發(fā)現(xiàn),閱讀膚淺,沒有深度。讀完了,讓他們梳理一下,概括一下,其實是引導學生去深度閱讀,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p>
4.下面我們看一下人類誕生的短視頻,會讓你更加形象地感知。
5.我們請四位同學上臺,分別扮演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用“自述”的形式介紹。如我是南方古猿,我是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被發(fā)現(xiàn)的,我有什么特征等等。下面各小組練習,一小組專門練習一種類型。各組派一名代表上臺。
(1)學生練習;
(2)代表上臺表演;
(3)評價。
6.人類化石博物館要招聘小小解說員,向游客介紹人類進化過程的化石。下面請你們準備應聘。要求:自然大方,聲音響亮,解說流暢,適當加點動作。
(1)個人練習;
(2)代表上臺應聘;
(3)評價、錄用。
【設計意圖:這是語文課,必須用語文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運用多種形式說,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自信心,并鞏固課文所獲取的知識,讓知識變得有用了,讓學生在運用中發(fā)展語言和思維?!?/p>
7.讀完了賈蘭坡爺爺寫的人類進化史,你除了知道了一些人類進化的知識外,還懂得了那些道理?
(1)交流。
(2)出示書中句子,齊讀。
許多真正的學者對這門學科的研究從不松懈,也不怕被別人謾罵和非議,一代接一代不屈不撓地進行著。(第8頁)
有不同的意見可以爭論,但要有證據(jù)。
對待科學的態(tài)度,我認為人的頭腦要圍繞著事實轉,不能讓事實圍著自己的頭腦轉。對的就要堅持,不管你面對的是外國的權威,還是中國的權威。錯了就要堅決改,不改則會誤人、誤己。(第43頁)
科學是要以事實為證據(jù)的,爭來爭去,沒有證據(jù)也是枉然。(第43頁)
(3)再交流。
(板書:有理有據(jù)? 敢于質疑)
【設計意圖:每讀完一本書或一篇課文,我都讓學生問自己三個問題:這本書主要寫了什么,用一兩句話概括地說;這本書有哪些寫作的方法;這本書讓你懂得了什么道理。那么這本書給我們的啟發(fā)概括起來就是:有理有據(jù),敢于質疑。這是一種科學精神,也可以說是一種思維方式。但是學生往往不去關注,需要老師啟發(fā)點撥,讓學生的精神有所發(fā)育?!?/p>
二、我們到哪里去
我們讀了這本書,知道了人類是怎么來的。人類是在不斷進化的,那么我們現(xiàn)在的人,今后會是什么什么樣子呢?我們將到哪里去呢?課前也讓你們準備了。讓你們寫了一篇簡單的探究小論文。講的時候我們也要向書中的那些科學家那樣,發(fā)表觀點有理有據(jù)。在別人發(fā)言后,如果你有不同意見,可以提出反對,并說明理由。
1.個人練習準備。
2.交流。
3.評價。
【設計意圖:大部分人都知道我們從哪里來,但是很少有人想我們將到哪里去。而這個問題學生是很感興趣的。讓他們發(fā)揮想象、查找資料,寫有理有據(jù)的探究小論文,并在課堂上交流,培養(yǎng)了他們的想象力、探究力、創(chuàng)造力、表達力、質疑力。讓學生的思維和語言得到了發(fā)展?!?/p>
答案示例:
(1)我認為未來人四肢短小,腦袋很大。因為現(xiàn)在人的四肢很少運用,人類經(jīng)過數(shù)萬年進化后,四肢會越來越小,而腦袋卻越變越聰明,腦容量越來越大。
(2)我認為未來人和電腦連接。在人的體內植入一種芯片。有了這個芯片,我們就會像電腦一樣無所不知。
(3)我認為未來人腦袋變小,四肢變長。因為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類需要記憶和思考的東西很大一部分都將被電腦取代,現(xiàn)在人們一有什么問題就去查電腦和手機,如果長期這樣,腦功能就會減退,腦袋也會隨之變小。
三、結束語
剛才很多同學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和理由,說得有理有據(jù),有的還敢于質疑別人的觀點。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到哪里去,今天這堂課所說,這本書所寫的不是最后的答案,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需要我們不斷地思考,不斷地探索,你將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答案。下面我們就在一首小詩中結束今天這堂課。
(齊讀)
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
在很小的時候
我就輕輕地問媽媽
——我從哪里來
我要到哪里去
媽媽總將我摟在懷里
輕輕地對我說——
你從泥土中來
你是我的最愛
你要到泥土中去
慢慢地長大了
我就默默地問老師
——我從哪里來
我要到哪里去
老師總將我拉到身邊
默默地對我說——
你從遠古走來
你是炎黃的后代
你要向未來奔去
每到夜色沉寂
我就深深地問自己
——我從哪里來
我要到哪里去
我從哪里來
我要到哪里去……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問題離開教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