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翠紅 李杰萍
摘要: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對自我疾病認知方面的真實體驗,發(fā)現(xiàn)存在哪些自我管理誤區(qū),為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提供臨床依據(jù)。方法? 采用現(xiàn)象學研究和互動式交流相結合的方法,對15例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深入訪談。結果? 提煉出自我疾病認知誤區(qū)的6大主題:不愿意用藥的心理、不合理應用降糖藥物、胰島素使用的誤區(qū)、不科學的飲食習慣、對糖尿病足的預防和管理不到位、對糖尿病的并發(fā)癥不知曉。結論? 護理人員應為糖尿病患者提供針對性的健康指導,提高其主動管理疾病的知信行水平,優(yōu)化家庭成員對患者的社會性支持力度,倡導延續(xù)性居家護理,協(xié)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2型糖尿病;認知誤區(qū);質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R473.5?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0.09.056
文章編號:1006-1959(2020)09-0171-04
Qualitative Study on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Self-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JIANG Cui-hong,LI Jie-ping
(Departmen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Yantai Yuhuangd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Qingdao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Yantai 264000,Shando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true experience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cognition of self-disease, to discover the misunderstandings of self-management, and to provide clinical basis for patients to better manage disease.Method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and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15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interviewed in depth.Results? 6 main themes of self-disease misconceptions were extracted: psychology of unwillingness to use drugs, un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hypoglycemic drugs, misunderstandings of insulin use, unscientific dietary habits, inadequat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ic foot, and concurrent diabetes the disease is not known. Conclusion? Nursing staff should provide targeted health guidance for diabetics, improve their knowledge, behavior, and initiative to manage disease, optimize family members social support for patients, advocate continuous home care, and help patients better manage disease and delay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improves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T2DM;Cognitive misunderstanding;Qualitative research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糖尿病的發(fā)病率迅速增加,據(jù)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報道[1],201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shù)已達4.15億,患病率上升至8.8%,我國糖尿病患者數(shù)高達1.1億,居世界首位,其中至少90%屬于2型糖尿?。╰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到2030年,糖尿病預計將成為人類第7大死亡原因[2]。糖尿病是非常常見的內分泌疾病,屬于慢性病的范疇,患者需與疾病做終身的斗爭,住院的糖尿病患者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會將治療延續(xù)到社區(qū)、家庭,患者對疾病的自我管理顯得尤其重要,關系到血糖控制是否良好,并發(fā)癥是否出現(xiàn)以及出現(xiàn)早晚等問題。自我管理不僅是患者對于疾病的認識發(fā)生變化,獲得支持也是自我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3]。研究顯示[4],血糖控制效果及疾病管理能力對改善T2DM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重要的意義。部分糖尿病患者對自我疾病的認知存在諸多誤區(qū),影響了血糖的控制,加快了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從糖尿病患者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對其自我管理疾病的幾個誤區(qū)進行分析,探討糖尿病患者自我疾病認知誤區(qū)的主要方面,增加其自我管理疾病的主觀能動性,延緩疾病進展,現(xiàn)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現(xiàn)象學研究法為指導,采取立意取樣法,2018年7~8月選取青島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煙臺毓璜頂醫(yī)院就診的糖尿病患者為受訪者,患者均愿意參加此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WHO診斷糖尿病的醫(yī)療診斷標準;②神志清楚,能自主回答問題;③年齡≥18歲。排除標準:①有精神疾病,思維混亂;②訪談時不能接受錄音者;③有其他嚴重軀體疾病。本研究共納入患者15例,男7例,女8例,年齡31~76歲,平均50.21歲;文化程度:小學3例,初中及高中9例,本科3例;均已婚,其中1人喪偶;職業(yè):自主經(jīng)商1例,職員2例,工人6例,教師1例,其他5例;醫(yī)保情況:城鎮(zhèn)職工醫(yī)療保險10例,新農(nóng)合5例。
1.2方法
1.2.1資料收集方法? 采用現(xiàn)象學研究方法,通過面對面深度訪談的方式收集資料。雙方在約定的時間內,在單獨的房間進行訪談,訪談時間掌握在? ? ? ?30 min左右,平均27 min。訪談采取全程錄音的方式進行,訪談過程中注意被訪談者的面部表情、語氣等信息,根據(jù)訪談內容提前列出訪談提綱:①您理解的糖尿病是一種什么樣的疾???對于自己診斷為糖尿病您是否真正接受?②您對糖尿病的用藥和飲食注意事項都了解多少?③您在平時的治療過程中有無困惑?④您對打胰島素有什么想法?如果醫(yī)生建議你打胰島素的話,你會同意嗎?⑤您對糖尿病的并發(fā)癥了解多少?本次共訪談15例糖尿病患者,用1~15對其進行編號,直到信息資料飽和,不再出現(xiàn)新的主題為原則,訪談結束后對訪談者表示感謝。
1.2.2資料分析方法? 在訪談結束后24 h內,由2名掌握質性研究方法的人員對錄音資料進行整理,梳理出條理性,并將其轉錄成文字,逐字逐句推敲其中的含義,并通過回憶患者的語氣表情,周密分析思考,對問題進行分類整理。
2結果
通過對1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錄音資料進行分析和整理,歸納出患者自我疾病管理誤區(qū)有6大主題。
2.1主題1:不愿意用藥的心理? ?患者對用藥持排斥心理,擔心藥物的副作用以及長期用藥對自己生活造成的不便。患者3:“我簡直不敢相信,我去年查體還沒事呢!這次血糖竟然這么高,我現(xiàn)在天天做大量運動,有時累得都暈乎乎的,就是不想吃藥,希望通過運動能降低血糖,能不吃藥盡量不吃藥”?;颊?:“我現(xiàn)在才30多歲就得了糖尿病,一想要吃一輩子藥就心情不好,吃藥畢竟有副作用,實在不行我就試一試中藥,可能副作用會小一些,不知道會不會遺傳給我的孩子”? 患者9:“其實5年前我就知道自己血糖高,沒當回事,反正也不疼不癢的,吃藥吃到什么時候是個頭呀。直到眼睛有問題去看眼科,才知道并發(fā)癥已經(jīng)有了,現(xiàn)在有點后悔當初沒聽醫(yī)生的話,及時吃藥不至于這樣”?;颊?1:“我懷疑我不是糖尿病,我父母都沒有糖尿病,我怎么會有呢?先不吃藥,我想先減肥一兩個月看看,復查后再決定吧”?;颊?3:“我本來就不愿意吃西藥,正好聽電視廣告上說吃中藥可以降血糖,于是我就把藥停了,結果剛吃了3副就中毒住院了,再也不能聽信廣告擅自停藥了,差點命都沒了”。
2.2主題2:不合理應用降糖藥物? 患者對如何選擇降糖藥物感到迷茫,在用藥的過程中出現(xiàn)新問題,也未咨詢正規(guī)醫(yī)院的醫(yī)生。患者1:“糖尿病的種類太多了,聽說老家鄰居吃的優(yōu)降糖效果挺好的,我也想吃,那個藥還便宜,長期吃藥先從便宜的開始吃吧”?;颊?:“我有時血糖控制不好,也會隔三差五給自己加一片二甲雙胍。我吃過一段時間的美吡達,血糖控制也不理想,就是總是忘記飯前吃藥,要吃飯了才想起來,所以經(jīng)常剛吃上藥就吃飯”?;颊?:“我也沒去正規(guī)的醫(yī)院看看,就是聽別人說吃哪種藥有效,自己就會去試試,朋友也提醒我要去醫(yī)院看看,沒什么感覺不用大驚小怪的,等到了血糖高的很厲害了,我也不治療了”?;颊?0:“我是既吃拜糖平,又吃二甲雙胍,自己控制藥量,如果哪一頓吃多了就加一片藥,如果飯吃少了就減一片,一兩個月才給自己量一次血糖,有時出差有應酬都忘了吃藥了”?;颊?2:“我從來不自己測量血糖,我都是根據(jù)自己的尿液來增減藥量,要是小便有泡沫,我就加加藥量,要是小便澄清,我就減減藥量”。
2.3主題3:胰島素使用的誤區(qū)? 患者對使用胰島素持排斥態(tài)度,即使已經(jīng)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對正規(guī)使用胰島素的方法不規(guī)范?;颊?:“聽說人快不行了才打胰島素,反正我可不用,血糖實在高的話,我就多吃幾種降糖藥,打胰島素聽說還會成癮,等不行了再打吧”?;颊?:“胰島素都是我自己打,年齡大了,眼睛也不是看的很清楚,難免有調的劑量不準確的時候,真希望有門診或社區(qū)護士能上門服務就好了”?;颊?:“胰島素針頭我們不是一次一換,那樣太費錢了,一個針頭都好幾塊錢,誰舍得一次一換啊,能用就堅持用,一般都是十天半個月才換一次,每次打針前都用酒精消毒針頭”。患者2:“我們哪里知道低血糖反應這回事,有一次可能胰島素打多了,手都發(fā)抖了,后來才知道這可能是低血糖反應”?;颊?2:“胰島素的注射部位我只知道有腹部和三角肌,其他的就不知道了,現(xiàn)在打的肚子都有點硬結了,要是早知道還有其他部位就好了,可以輪換著打”?;颊?4:“以前有時都忘了打胰島素就吃飯了,吃完飯才想起來,忘了就忘了,也不差這一次。有時我也是根據(jù)自己的感覺打,要是最近口干的厲害,我就知道血糖可能高了,我就多打幾個單位的胰島素”。
2.4主題四:不科學的飲食習慣? 患者對飲食的控制走向兩個極端,要么過度忌口,要么毫無顧忌?;颊?0:“聽說糖尿病不能吃水果,我現(xiàn)在基本什么水果也不吃,饞的厲害也不吃,我怕剛剛穩(wěn)定的血糖又高了”。患者6:“我平時就愛喝稀飯,一天三頓都喝,一點也不知道不能喝稀飯,不是光甜的東西不能吃嗎” ?患者7:“聽說吃大魚大肉血糖容易升高,所以我現(xiàn)在只吃蔬菜,連雞蛋也不吃,這一次住院醫(yī)生說蛋白低,說不定和這個有關系”?;颊?:“我不管那么多,忌什么口,還不知哪天突然就走了,寧可吃死也不能饞死,我喜歡吃糖,有時還去超市買糖吃”。患者9:“醫(yī)生讓我做菜時少放些油,油放少了哪有味呀,所以每次都放不少油,自己種的花生,又不用去超市買”?;颊?3:“血糖剛剛高一點時,我女兒讓我先控制一下飲食,說如果飲食控制不好,很快就得糖尿病了,我根本不信,還整天吃大棗,結果半年后空腹血糖就達到10以上了”?;颊?:“糖尿病餐給的飯?zhí)倭?,夜里餓了我就偷偷吃火腿腸,有一次被護士發(fā)現(xiàn)了,還把我批評了一頓。等我快不行了,我就愛吃什么就吃什么,還管什么血糖,專門天天吃大豬蹄,能吃死別饞死”。
2.5主題5:對糖尿病足的預防和管理不到位? 患者輕視糖尿病足的危害,抱有僥幸心理,日常生活不知如何進行足部護理?;颊?:“我去年穿拖鞋去地里給蘋果樹澆水時,腳下一滑,一根樹枝穿透了腳掌,差點截肢,幸虧轉到大醫(yī)院才把腳保住”?;颊?2:“每次住院護士都提醒我不讓用熱水袋,我都說沒事,結果有天晚上包著布還把腳燙出好幾個水泡,到現(xiàn)在還沒好,有的地方都爛了,天天換藥,真后悔沒聽護士的”?;颊?:“我天天晚上用熱水燙腳半小時,腳趾縫都破了也不知道,無意中發(fā)現(xiàn),都有點感染了,這腳的感覺也太差了”。患者4:“我兒子從網(wǎng)上給我下載了一些糖尿病足的圖片,還說如果搞不好會截肢,我老覺得他在嚇唬我,他大姨都二十幾年的糖尿病了,也沒見人家截肢”?;颊?5:“我的腳就是叫鞋磨破皮了,結果發(fā)展成整個腳都變黑了,早就沒感覺了”。
2.6主題6:對糖尿病的并發(fā)癥不知曉? 患者不知道糖尿病的并發(fā)癥,有部分知道的患者也是一知半解?;颊?:“糖尿病不就是血糖出了問題,怎么還和眼睛扯上關系了,以前從來沒聽說糖尿病會引起眼睛有問題”?;颊?:“我聽說糖尿病會引起腎臟問題,不知道還會引起心腦血管疾病,所以根本沒重視,我現(xiàn)在挺害怕會得并發(fā)癥的”?;颊?:“我們在農(nóng)村生活,平時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有關糖尿病并發(fā)癥的事情,我們也不知道,城市的人是不是要比我們知道的多一些?可能跟他們信息量大有關吧”。患者6:“我只是知道血糖高了會昏迷,因為我鄰居就是這樣,其它就不知道了,今天才知道有急性并發(fā)癥和慢性并發(fā)癥,還是懂的太少了”。
3討論
3.1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知信行水平? 通過訪談了解到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缺乏是造成患者自我疾病管理誤區(qū)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即使已經(jīng)用藥的患者也同樣存在認識上的誤區(qū)。僅有小部分人對糖尿病的病因、臨床表現(xiàn)、并發(fā)癥及飲食、運動等方面有粗略的了解。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在患者確診糖尿病時,對其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讓患者主動或被動的從思想上、行為上改變其不正確的想法和做法,激發(fā)起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其克服消極心理,保持積極陽光的心態(tài),愿意進行自我督促并保持有效地行為改變。目前臨床尚無有效治療2型糖尿病的手段,治療以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提高醫(yī)囑執(zhí)行能力、合理飲食、適度運動等為基本原則,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5]。只有在掌握正確知識的前提下,個體才可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6]。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的文化程度、工作生活環(huán)境、經(jīng)濟條件等與其探討,共同制定符合自身條件、切實可行的疾病管理目標,逐漸培養(yǎng)其關注疾病、了解疾病的動機,提高其認知管理的水平。中國血糖監(jiān)測臨床應用指南(2015年版)[7]指出,自我血糖監(jiān)測(self 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能反映實時血糖狀況,及時發(fā)現(xiàn)血糖異常,提高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議所有糖尿病患者均需進行SMBG。指導患者建立血糖監(jiān)測登記本,定期對血糖進行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其波動的規(guī)律,教會其自行評價血糖監(jiān)測結果的意義,從而提高其治療依從性。通過定期與患者進行溝通,將患者行為置于社會管理者監(jiān)督及指導下,可提高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8]。
3.2優(yōu)化家庭成員對患者的社會性支持力度?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圍繞糖尿病的種種自我護理措施會伴隨患者一生,家屬的參與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患者血糖管理的好壞。很多患者最初知道自己確診為糖尿病后,情緒非常低落,認為這病就是不死的癌癥,內心非常絕望,甚至自暴自棄,作為家屬應安慰鼓勵患者,共同加入到管理血糖的隊伍中,與患者共同面對疾病,提醒患者按時服藥,出門攜帶糖塊,以防低血糖的發(fā)生。主動給患者測量血糖,打胰島素,監(jiān)督患者飲食是否科學,多年的飲食習慣可能還要改變。制定科學的運動方案,陪同患者一起做運動,年齡較大的患者運動時,家屬一定要做好保護措施,以免發(fā)生意外,家屬的支持和參與會增強患者的信心。護理人員也要對家屬進行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使之了解糖尿病的知識,對患者的需求,家屬要有針對性地滿足,發(fā)揮監(jiān)督提醒的作用。對于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可通過微信、電話協(xié)助患者進行血糖的管理。良好的家庭支持功能對增強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有效控制糖尿病及改善其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9]。
3.3延續(xù)性居家護理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 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時間長,病情容易反復,若血糖控制不佳,會引起各種急慢性并發(fā)癥??茖W的護理對控制血糖是必不可少的,合理的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10]。延續(xù)性居家護理,是將醫(yī)院的健康教育延伸到患者的家庭,旨在通過電話隨訪和家庭訪視的方式,定期對患者病情進行了解,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督促其按時服藥,規(guī)律運動,合理膳食,保持情緒穩(wěn)定,改變不良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通過家庭訪視,進一步融洽了護患關系,通過共同制定血糖管理目標,增加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和親切感,也調動了患者參與疾病管理的積極性,有利于血糖的有效控制。護理人員將目標管理作為主體,不僅為患者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并對目標進行持續(xù)跟蹤隨訪,提高了患者治療的依從性,進而降低血糖水平[11]。醫(yī)院與居民所在的社區(qū)衛(wèi)生院和自然村聯(lián)合,共同建立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檔案,使患者即使在院外也同樣可以得到專業(yè)人員的指導。定期舉行糖尿病健康知識講座,并請血糖控制很好的患者分享疾病管理的成功經(jīng)驗,增加了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通過延續(xù)性居家護理的實施,體現(xiàn)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以及人文關懷的服務理念,提高了患者自覺自愿的遵醫(yī)行為,達到了有效控制血糖,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慢性病發(fā)病率的不斷提高和人口老齡化的出現(xiàn),患者出院后的居家護理需求將逐漸增多,延續(xù)性居家護理將成為一個必然趨勢。
本研究通過質性研究的方法提煉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疾病認知的6大誤區(qū):不愿意用藥的心理、不合理的應用降糖藥物、胰島素使用的誤區(qū)、不科學的飲食習慣、對糖尿病足的預防和管理不到位及對糖尿病的并發(fā)癥不知曉。造成糖尿病自我管理疾病誤區(q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重視程度不夠,有經(jīng)濟原因,有知識缺乏因素,有生活習慣因素等,醫(yī)務人員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知信行水平,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宣教,從多種渠道了解患者的需求,盡量滿足患者的需要。把家屬也納入教育管理的對象,積極開展社區(qū)建檔案行動,把社區(qū)居民的健康情況錄入電腦,方便查詢指導。每季度一次的健康大講堂讓患者和家屬受益匪淺,從思想深處重視糖尿病這個慢性病,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期待以后在建檔患者和非建檔患者之間血糖控制情況方面做出比較,更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
參考文獻:
[1]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 diabetes atlas[M].7th ed.Brussels: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2015:1-2.
[2]世界衛(wèi)生組織.全球糖尿病報告[EB/OL]. https://www.who.int/diabetes/zh/ [2017-09-21].
[3]Satink T,Josephsson S,Zajec J,et al.Self-management develops through doing of everyday activities-a longitudinal qualitative study of stroke survivors during two years post-stroke[J]. BMC Neurol,2016,16(1):221.
[4]劉素芳,凌秋平,黃海燕,等.網(wǎng)絡虛擬社區(qū)在糖尿病院后血糖管理和不良事件控制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5,14(11):1051-1053.
[5]陳宇.KTH整合式干預模式在社區(qū)Ⅱ型糖尿病病人中的應用及對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19):2333-2335.
[6]孫金姍,李建,孔祥靜.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17,33(9):848-851.
[7]中國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血糖監(jiān)測臨床應用指南(2015年版)[J].糖尿病天地,2016,10(5):205-217.
[8]劉媛,方英,戴莉敏,等.延續(xù)性護理對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效果評價[J].護理管理雜志,2016,16(7):500-501, 507.
[9]葉詩華,陳麗飛.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與其家庭支持功能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8,8(18):185-188.
[10]晏曼,于嘉翔,楊旭,等.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依從性影響的Meta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15):13-16.
[11]黃劍鳳,謝鳳云.目標制定監(jiān)督在青少年糖尿病防治及構建和諧心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47-48.
收稿日期:2019-05-16;修回日期:2019-05-25
編輯/馮清亮
作者簡介:姜翠紅(1981.11-),女,山東煙臺人,碩士,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老年疾病的護理工作
通訊作者:李杰萍(1973.11-),女,山東煙臺人,本科,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老年疾病的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