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富寧縣人民醫(yī)院,云南 富寧,663400)
腹外疝,是一種多發(fā)性的常見外科病癥,主要指的是患者因腹內壓增加或腹壁強度降低導致腹內臟器降入囊袋,形成向體表突出的局部腫塊[1]。腹外疝的發(fā)病率極高,其常見的疝氣類型主要為腹股溝疝、臍疝、切口疝、白線疝等[2]。本文隨機選擇90例老年腹外疝患者,并回顧性分析他們的臨床診療護理情況和效果。
隨機擇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之間,在我院普外科進行診治的90例老年腹外疝患者?;颊吣挲g基本在60歲~87歲之間,平均年齡是(79.5±4.6)歲;10例患者為女性,80例患者為男性;病程時間基本在2個月~3年之間,平均病程時間是(4.3±0.4)個月;病癥類型中,腹股溝疝患者49例,切口疝患者25例,股疝患者16例。參照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患者45例,觀察組患者45例。經(jīng)臨床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均符合腹外疝的診斷標準,且均不存在其他器官功能障礙,無藥物過敏史、腹部手術史等,并且在年齡、性別、病程、病癥類型以及手術方法等基本資料方面的對比結果差異均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手術治療
對90例患者均實施無張力疝片修補術進行臨床治療。具體方法為: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后,將腹部組織依次切開,提起精囊并剝離疝囊周圍以及粘連組織。切除部分較大疝囊,將傷口縫合后將疝囊直接放回腹腔,并在內環(huán)口置入網(wǎng)塞后縫合。之后,選擇合適的疝補片(Surgipromesn)采用Bassihi法進行常規(guī)疝片修補手術,對疝片進行固定止血后,縫合腹外斜肌腱以及手術切口。
1.2.2 臨床護理
1.2.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進行臨床手術干預。即給予患者一般性的外科手術護理,如術前準備、術中配合等。
1.2.2.2 觀察組
采用綜合護理對患者進行臨床手術干預。具體包括:①術前護理,即做好手術室準備,并叮囑患者做好相應的術前準備工作。同時,對患者進行交流溝通和心理安撫,消除患者緊張、害怕、恐懼等不良心理,增加他們對疝片修補手術的正確認識;②術中護理,即手術護士要隨時關注患者體征情況,注重溫度、環(huán)境等的護理;③術后護理,即包括基礎護理、體位護理、疼痛護理、飲食護理、心理干預、健康教育、并發(fā)癥護理、活動指導以及出院指導等。
采用SPSS14.0軟件進行本次臨床研究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學處理,且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表示。P<0.05為差異值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統(tǒng)計學比較,觀察組的總有效率(100.0%)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86.67%)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性,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隨訪統(tǒng)計顯示,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2.2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15.56%),兩組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比較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大,老年腹外疝的患病人數(shù)也在逐年攀升。腹外疝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身體健康均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和危害,再加上老年患者自身機能恢復較差,自有病癥較大,在進行手術治療時容易誘發(fā)多種不良反應和并發(fā)癥等[3],因此,需要著重對其進行臨床手術護理干預,以確?;颊叩纳】蛋踩约笆中g治療的成功。臨床研究表明,本次隨機抽選的腹外疝患者在手術治療當中,實施綜合護理的患者,其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100.0%,顯著高于采用常規(guī)護理患者的臨床療效(86.67%),且術后并發(fā)癥率僅為2.22%,較之常規(guī)護理患者(15.56%)也顯著偏低,對比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就說明,采用綜合護理對進行無張力疝片修補術治療的老年腹外疝患者進行臨床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手術治療效果,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更好的確保患者臨床治療的有效性,改善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