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怒江州瀘水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怒江,673199)
肺結核是臨床上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痰涂片陽性的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是主要的傳染源,與其密切接觸兒童是感染肺結核的高危人群。家庭密切接觸兒童是指:在涂陽肺結核患者發(fā)病6個月內(nèi)與之共處1個月以上的,年齡小于14歲的兒童[1]。為進一步探討涂陽肺結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觸者感染發(fā)病情況,做好肺結核的防治工作,現(xiàn)對涂陽肺結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觸兒童與非涂陽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兒童的感染發(fā)病情況進行統(tǒng)一概述,詳見下文。
收集2000-2010年間我市疾控中心確診的涂陽肺結核患者的資料,從中隨機抽取200例涂陽肺結核病例,200例涂陽肺結核病患者家庭中共發(fā)現(xiàn)了258例密切接觸兒童,其中男145例,女113例;年齡0~14歲,平均年齡為(8.3±1.2)歲。另選260例家人、親屬及周圍鄰居未發(fā)現(xiàn)有涂陽肺結核患者的兒童人群作為非密切接觸組,其中男150例,女110例;年齡0~14歲,平均年齡(8.5±1.1)歲。兩組兒童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有可比性(P>0.05)。
1.2.1 預防性治療方案
對研究對象進行常規(guī)體檢、痰液結核桿菌涂片檢查、結核菌素試驗、拍攝胸部X線檢查,了解其家庭病史、癥狀及體征。將結核菌素試驗檢查中度以上陽性感染兒童分為4組,分別給予6H、12H、3HR、2HRZ等不同預防性治療方案。6H即給予6個月異煙肼(H),12H即給予12個月異煙肼(H),3HR即給予3個月異煙肼、利福平(R),2HRZ給予2個月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Z)[2]。異煙肼口服用量為10mg/kg.d,單日內(nèi)的最大服藥量不超過300mg,利福平口服用量為10mg/kg.d,單日內(nèi)的最大服藥量不超過450mg,吡嗪酰胺口服用量為25mg/kg.d,單日內(nèi)的最大服藥量不超過1500mg。
1.2.2 隨訪方法
由專人對研究對象統(tǒng)一發(fā)放和回收調(diào)查問卷,調(diào)查項目包括:調(diào)查對象的基本情況、涂陽肺結核患者的親密度、體檢情況、感染情況等,隨訪5年,調(diào)查問卷平均每人發(fā)放2次。
隨訪結核感染兒童的發(fā)病情況,對采取了預防性治療的兒童的各項指標進行定期監(jiān)測,包括肝腎功能、藥物不良反應、副作用等。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涂陽肺結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觸兒童的結核感染情況 密切接觸組里中度陽性和強陽性感染病例合計132例,感染率為51.2%,非密切接觸組里中度陽性和強陽性感染病例合計19例,感染率為7.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涂陽肺結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觸兒童的結核感染情況 [n(%)]
肺結核病是常見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人主要通過吸入帶菌飛沫而感染,肺結核可侵及許多臟器,一般較難治愈[3]。近年來,世界各國的結核發(fā)病率均有回升趨勢,而我國作為肺結核病的高發(fā)國家,防治形勢很不樂觀。涂陽肺結核患者是主要的傳染源,涂陽肺結核患者是指痰涂片檢查呈抗酸桿菌陽性的患者。肺結核傳染性的大小與患者痰內(nèi)菌量、與患者接觸的密切程度、與患者是否接受治療有關[4]。
涂陽肺結核患者在治療前的傳染性是最強的,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提高人們對疑似肺結核病的知曉率,對降低肺結核的感染率和控制疾病傳播具有重要意義。兒童由于機體免疫力相對低下,對結核菌高度敏感,極易感染病原菌,所以與涂陽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的兒童具有極高的被傳染幾率。因此,預防高危肺結核密切接觸者中兒童發(fā)病是控制結核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本組研究發(fā)現(xiàn),密切接觸組里中度陽性和強陽性感染率為51.2%,非密切接觸組里中度陽性和強陽性感染率為7.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治療,積極對家庭中的兒童進行結核病篩查,可顯著降低結核病感染率,對控制結核病傳播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