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國娟,莊園園,許銀芬
(鎮(zhèn)江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34)
在臨床醫(yī)學中,切口感染是骨科手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病原因多因為醫(yī)院內部感染,患者飲食不當,衛(wèi)生感染等[1]。因骨科患者術后自理能力差,十分容易發(fā)生感染。對此,加強骨科手術室護理,是保證患者減少切口感染,預防感染并發(fā)癥的關鍵。本次研究針對本院收治的骨傷科患者作為參考對象,對比護理中感染發(fā)生情況,現將相關病例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選取本院2019年3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骨科手術患者64例,按照電腦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了兩組,對其中對照組32例采用常規(guī)化的骨科手術室護理,男性12例,女性20例,對實驗組23例患者采用風險管理護理干預,男性15例,女性17例所以患者基本資料無差異。
對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化的手術室護理,主要的護理內容有做好生命檢測,做好疾病感染以及對應的感染預防宣講工作。對實驗組采用風險管理護理干預,主要的內容有:①做好術前護理,做好備皮處理,采用心理干預的措施,減少患者焦慮情緒,對于患者的焦慮,也可以采用穴位按摩內關穴、合谷穴緩解緊張焦慮心情,必要時采用掀針內關穴促進患者睡眠。讓其配合護理。②做好手術室護理,針對手術室臺面,地面以及專用機械進行統一消毒,將手術室內的溫度控制在25攝氏度左右,濕度控制在50%左右,手術開始后,護理人員要將手術室的溫度控制在22-22攝氏度,抗生素輸注時間在切皮前30-1h,使用止血帶患者在上止血帶前抗生素輸注結束。③手術中護理,護士協助醫(yī)生對患者皮膚嚴格消毒,為了避免患者體溫下降太快,可以為其加墊“加溫毯”,對患者機體產生嚴重刺激。④做好術后切口管理,護理人員要注意換藥過程的清潔管理,預防切口開裂或者感染,換藥時候要注意用藥安全,預防細菌二次感染[2]。
對比差異性的護理干預后,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患者的感染發(fā)生率。
使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兩組研究數據,計數資料為[n(%)],予以x2檢驗;計量資料為(),予以t檢驗。P值<0.05提示統計學意義成立。
表1 兩組護理后總滿意率對比[n(%)]
表2 兩組護理后感染對比[n(%)]
醫(yī)院感染中,手術感染是最為常見的手術風險問題。目前,降低手術室的部位感率是醫(yī)護人員關注的和重點。骨科患者傷患部位特殊,其骨傷問題多樣,對于骨科手術患者而言,手術類型多,且屬于修復以及重建手術,例如矯正手術,脊柱內固定等,都十分容易引起患者感染,因為切口感染,也會增加患者術后預后質量,增加術后恢復難度[3-5]。對此,做好手術室內護理,通過優(yōu)化圍手術期間的護理質量,如做好備皮處理,控制手術室溫度,避免手術大量出血,預防感染等途徑,以此來提升患者的手術質量。術后,做好患者切口保護,清潔消毒等工作,指導患者做好切口護理和膳食調理,以此來提升患者的護理質量,避免產生術后感染。相關醫(yī)學研究表示,加強骨傷手術室護理,能夠減少患者切口感染發(fā)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命質量,增強患者滿意率,結果可知,實驗組患者感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實驗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表示風險管理干預對預防骨科手術預后切口感染有效。綜上所述,采用風險管理干預,能夠提升骨科手術室護理質量,減少患者術后感染發(fā)生離,提升患者的預后恢復質量,建議研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