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部分表邊旁義方位詞源流考

        2020-06-06 06:50:33張金平
        現(xiàn)代語文 2020年10期
        關(guān)鍵詞:方位詞源流

        張金平

        摘? 要:現(xiàn)代漢語方位詞是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在漢語方位詞的發(fā)展歷史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一些方位詞,而現(xiàn)代漢語中使用甚少乃至消失。通過對表邊旁意義的“壁“廂”“畔”“邊廂”“壁廂”五個方位詞的源流進(jìn)行考察,探明它們出現(xiàn)的時(shí)期,梳理它們的發(fā)展脈絡(luò),進(jìn)而闡釋其式微的原因。這些方位詞主要是不符合語言的經(jīng)濟(jì)性原則,同時(shí)也受到了語體的限制。

        關(guān)鍵詞:邊旁義;方位詞;源流

        一、引言

        早在甲骨文時(shí)期,就已經(jīng)存在“上、下、左、右、東、西、南、北”等方位名詞。中古時(shí)期是方位詞大發(fā)展的一個時(shí)期,方位詞的數(shù)量與前代相比增加很多。目前來看,有些方位詞的源流與演變尚未完全厘清。除了一些專著和詞典涉及方位詞的來源問題之外,有些論文對一些單純方位詞的來源也進(jìn)行了探究,而對復(fù)合方位詞的探究則較為少見。值得注意的是,近代漢語中,有些方位詞處于方位詞體系的邊緣,或稍早出現(xiàn)而盛于近代,或就在近代出現(xiàn)。而現(xiàn)代漢語中使用甚少乃至消失。鑒于表邊旁義的“邊”“旁”“側(cè)”等的研究已很明晰,下面,我們就對“壁”“廂”“畔”“邊廂”“壁廂”五個方位詞的源流進(jìn)行重點(diǎn)考察,并闡釋其式微的原因所在。

        二、“壁”等邊旁義方位詞源流考證

        1.壁

        《說文解字·土部》:“壁,垣也。從土辟聲”。劉熙《釋名·釋宮室》:“壁,辟也,辟御風(fēng)寒也。”《漢語大詞典》對“壁”的解釋如下:

        ①墻壁。大都以磚土為之,也有用木板做的?!秲x禮·特牲饋食禮》:“饎爨在西壁?!编嵭ⅲ骸拔鞅?,堂之西墻下。”②軍壘?!妒酚洝ろ?xiàng)羽本紀(jì)》:“諸侯軍救巨鹿下十余壁,莫敢縱兵?!雹蹐?jiān)守營壘;駐守?!妒酚洝でG燕世家》:“楚兵擊劉賈,賈輒壁不肯與戰(zhàn),而與彭越相保。”④陡峭如墻的山石。三國魏嵇康《琴賦》:“丹崖崄巇,青壁萬尋。”⑤面;邊。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一:“向松亭那畔,花溪這壁,粉墻掩映,幾間寮舍,半亞朱扉?!雹扌撬廾?。二十八之一?!秾O子·火攻》:“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fēng)起之日也?!泵穲虺甲ⅲ骸氨?,東壁?!盵1](P1229)

        從先秦到南北朝時(shí)期,除“面、邊”義之外,“壁”的其他五個義項(xiàng)都有用例。例如:

        (1)斬艾與柴長尺,乃置窯灶中,先壘窯壁,迎穴為連。(《墨子·備穴》)

        (2)主人受幣,士受皮者自東出于后,自左受,遂坐攝皮。逆退,適東壁。(《儀禮·士昏禮》)

        (3)妾以無燭,故常先至,掃室布席,何愛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賜妾,何妨欲處女?妾自以有益于處女,何為去我?(《戰(zhàn)國策·秦策二》)

        (4)貫高欲殺高祖,藏人于壁中,高祖至柏人亦動心。(東漢王充《論衡·變動篇》)

        (5)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曰:……因背向壁臥,譚立過一時(shí),乃見遣。(《三國志·吳書·顧雍傳》)

        那么,表示方位語義的“壁”究竟出現(xiàn)于什么時(shí)期呢?通過對歷代文獻(xiàn)的檢索,我們發(fā)現(xiàn),它最早應(yīng)是在唐代出現(xiàn)的。請看下面的例句:

        (6)向里換舍子細(xì)外人不知,并舍老人委知,南壁上將舍換廡舍。(《敦煌契約文書·丑年八月女婦令狐大娘牒》)

        (7)永寧坊巷東壁上舍內(nèi)東房一口。(《敦煌契約文書·乾寧四年正月廿九日平康鄉(xiāng)百姓張義全賣舍契》)

        (8)修文坊巷西壁上舍壹所,內(nèi)堂西頭壹片。(《敦煌契約文書·后唐清泰三年十一月廿三日楊忽律哺賣宅舍契》)

        劉艷紅指出,根據(jù)上下文義,唐五代敦煌文獻(xiàn)中出現(xiàn)在“東壁”“南壁”“北壁”“西壁”前的“巷”“坊”不會是“室”,“巷”只能是“里中道”以及表示道旁的建筑群落構(gòu)成的整個狹長的生活區(qū)域,“坊”只能是“邑里之名”。因此,作者推斷這里的“壁”只能是表示“邊、面”的語義[2](P251)。我們完全同意劉艷紅的這一推斷?!氨凇迸c其他方位詞對舉出現(xiàn),更能證明其“邊、面”義。例如:

        (9)若欲求,還東頭;若欲覓,海西辟(壁)。(《吐魯番出土文書第四冊·唐唐幢海隨葬衣物疏》)

        在宋代,“壁”的方位詞用法逐漸增多,出現(xiàn)了“四壁”“一壁”等新詞語,甚至可以和指示代詞“這、那”形成組合。例如:

        (10)問:“四壁打禾,中間鏟草。和尚赴阿那頭?”師曰:“甚么處不赴?!保纤纹諠?jì)《五燈會元》卷六)

        (11)行者牽衣帶步,卻待去捽這廝,皇甫殿直扯住行者,閃那身己在山門一壁,道……(南宋話本《簡貼和尚》)

        (12)那壁喧囂,這邊清麗,咫尺中間敻不同。(南宋陳著《沁園春·丁未春補(bǔ)游西湖》)

        (13)奈玉春纖凍也,那壁團(tuán)圓何處,有影卻無蹤。(南宋陳德武《水調(diào)歌頭·詠掬水月在手》)

        其中,處于主語位置上的“一壁”,即是關(guān)聯(lián)副詞用法“一壁……一壁……(一邊……一邊……)”之發(fā)軔。例如:

        (14)在襄陽府市心里住,一壁開著干茶鋪,一壁開著茶坊。(南宋話本《萬秀娘仇報(bào)山亭兒》)

        2.廂

        據(jù)《漢語大詞典》的解釋,“廂”指的是正屋兩邊的房屋、廂房,古代亦指正堂兩側(cè)夾室之前的小堂。《爾雅·釋宮》:“室有東西廂曰廟。無東西廂,有室曰寢。無室曰榭。”郭璞注:“夾室前堂?!焙萝残辛x疏:“按,廟之制中為大室,東西序之外為夾室,夾室之前為東西廂,亦謂之東西堂。”

        在先秦兩漢時(shí)期,“廂”一直固守上述語義,而且都以“東廂”“西廂”的組合形式出現(xiàn)。例如:

        (15)江離棄于窮巷兮,蒺藜蔓乎東廂。(西漢東方朔《七諫·怨思》)

        (16)西廂踟躕以開宴,東序重深而奧秘。(東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

        到了南北朝時(shí)期,“廂”的組合形式靈活多樣,可以跟其他詞語組合。例如:

        (17)常日出入,于廂下經(jīng)過,與諸相識將帥,都不交言。(《宋書·劉休仁傳》)

        (18)建廂廊于左右,造金墀于前廡。(南朝梁蕭統(tǒng)《殿賦》)

        (19)晉代舊籍,并在下省左戶曹前廂,謂之晉籍,有東西二庫。(南朝梁沈約《上言宜??弊V籍》)

        與此同時(shí),“廂”也衍生出其他語義。從“廂”的外在形式,衍生出類似房間的空間結(jié)構(gòu)語義;從“廂”的方位信息衍生出軍隊(duì)編制、樂坊位置、靠近城的地區(qū)等語義。例如:

        (20)至如玉壺銀臺,車廂井欄。(南朝梁蕭衍《圍棋賦》)

        (21)秋七月己巳朔,東巡。置四廂大將。(《魏書·太宗紀(jì)》)

        (22)右一曲,皇帝當(dāng)陽,四廂奏。皇帝入變服,四廂并奏前二曲。(《南齊書·樂志》)

        值得注意的是,在南北朝時(shí)期,“廂”的語義開始泛化,逐漸產(chǎn)生出“邊、旁”義。例如:

        (23)無垢優(yōu)婆夷作是語已,復(fù)白佛言:世尊!我今未知掃佛塔地,所有善根得何福報(bào)?四廂涂治,所有善根得何福報(bào)?(北魏瞿曇般若流支譯《無垢優(yōu)婆夷問經(jīng)》)

        (24)割卻碗半上,剜四廂各作一圓孔,大小徑寸許,正底施長柄,如酒杷形。(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養(yǎng)羊》)

        (25)喙長則牙多,一廂三牙以上,則不煩畜。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養(yǎng)豬》)

        至宋代,“廂”作為方位詞的用法逐漸增多。例如:

        (26)須至?xí)灾I者,右榜左右?guī)晃堈婵`寫,給去榜文,排門勸諭。(宋代丁特起《靖康紀(jì)聞》卷下)

        (27)余至泗,親至僧伽塔下。中為大殿,兩旁皆荊榛瓦礫之區(qū),塔院在東廂。(南宋岳珂《桯史》卷十四)

        在元代文獻(xiàn)中,“廂”可以與指示代詞搭配使用,類似于“這邊、那邊”。例如:

        (28)這廂、那廂要取直路趕呵,都遇著陷泥密林,行不得入。只得自后趕著,因此拿不得了。(元代佚名《元朝秘史》卷三)

        3.畔

        關(guān)于“畔”是否屬于方位詞這一問題,學(xué)界存在較大的爭議。很多語法著作都沒有把它歸入方位詞。不過,有些研究者則明確認(rèn)定“畔”為方位詞。如汪維輝指出,“表示‘在某物旁邊的方位詞,先秦主要用‘側(cè),偶爾也用‘旁(傍)和‘畔”[3](P87)。劉艷紅認(rèn)為,在唐五代時(shí)期,單純方位詞有29個,其中就包括“畔”[2](P8)。唐韻對《元曲選》中的方位詞進(jìn)行了探討,確定了24個單純方位詞,其中就有“畔”。作者還指出,“畔”作方位詞,意為“旁邊、邊側(cè)”,在《元曲選》中使用率很低[4]。我們由此可以得出“畔”是方位詞的結(jié)論。

        《說文解字·田部》:“畔,田界也。從田半聲?!笨梢?,在上古漢語中,“畔”的本義是田界、田塍。例如:

        (29)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如農(nóng)之有畔,其過鮮矣。(《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30)信臣為民作均水約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分爭。(《漢書·循吏傳·召信臣傳》)

        之后,“畔”從“田界”義引申出“疆界、界限”義。例如:

        (31)修其疆畔,日服其镈,不解于時(shí)。(《國語·周語上》)

        (32)忽臨睨于故鄉(xiāng),眇江天其無畔,逆洄流而右阻,遵長薄而左貫。(南朝梁張纘《南征賦》)

        進(jìn)而引申出“旁邊、邊側(cè)”義。例如:

        (33)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楚辭·漁父》)

        (34)婦迫日冥,懼為賊所劫,棄車將二子到水畔,留大子著水邊,抱小子渡水。(西秦乞伏秦圣堅(jiān)譯《佛說婦人遇辜經(jīng)》)

        到了宋代,“畔”用于方位短語的頻率大幅提升,跟“畔”搭配的詞語十分廣泛,有州、川、河、江、澤、潭、池、海、澗、灘、浦、溪、水、道、路、岸、城、菴、畝、天、枕、橋、階、山、巖、窗、床、燈、堤、籬、樹、林、柯、塚、秤、崖、峰、亭、火、鶴、耳、身、屏、簾帷等,與“邊”基本相同。例如:

        (35)對閑窗畔,停燈向曉,抱影無眠。(北宋柳永《戚氏·晚秋天》)

        (36)及夜奔客寢,其客有詩云:“最是五更留不住,向人頭畔著衣裳?!保ū彼锡埿枴督弦笆贰ひ菸摹罚?/p>

        (37)師曰:“柰河橋畔嘶聲切,劍樹林中去復(fù)來?!保纤纹諠?jì)《五燈會元》卷六)

        跟“畔”搭配的詞語還可以是數(shù)詞、其他方位詞與指示代詞。例如:

        (38)蓋天在四畔,地居其中,減得一尺地,遂有一尺氣,但人不見耳。此是未成形者。(南宋黎靖德《朱子語類》卷九十八)

        (39)日頭東畔出,月向西邊沒。來去急如梭,催人成白骨。(南宋普濟(jì)《五燈會元》卷十六)

        (40)曰:“如何是心中鬧?”師曰:“那畔雀兒聲?!保纤纹諠?jì)《五燈會元》卷八)

        4.邊廂

        《漢語大詞典》對“邊廂”的解釋是:

        ①旁邊;附近。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二折:“那龍且在邊廂,又?jǐn)x上幾句?!薄端疂G傳》第五八回:“呼延灼奮力趕到前面幾株枯樹邊廂,宋江、吳用、花榮三個齊齊的勒住馬。” ②側(cè)廂;廂房。茅盾《冥屋》:“但是有正廳,有邊廂,有樓,有庭園?!盵1](P1295)

        《近代漢語大詞典》對“邊廂”的解釋是:

        旁邊,側(cè)首。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則聽的耳~大呼小叫,似這般惡令史肯怒饒?狠公人顯懆暴?!盵5](P101)

        這兩部辭書中的最早例證均出自元代,那么,這是不是說“邊廂”就產(chǎn)生于元代呢?實(shí)際情況并非如此。同時(shí),我們也推測,“邊廂”的產(chǎn)生年代不應(yīng)早于方位詞“邊”和“廂”。如前所述,表示方位的“廂”產(chǎn)生在魏晉南北朝時(shí)期。而“邊”表示方位義當(dāng)始自東漢。劉曉飛、朱承平認(rèn)為,東漢“名詞+邊”的組合形式已經(jīng)出現(xiàn),“邊”已經(jīng)演變成一個方位詞,并列舉了東漢王充《論衡》中的一些用例[6]。汪維輝也指出,在東漢翻譯佛經(jīng)中,“邊”的方位詞用法尤為習(xí)見。佛經(jīng)中“邊”常常用在表人的名詞后邊,同時(shí),佛經(jīng)里實(shí)際上已經(jīng)有了“右邊”“最后邊”這樣的虛化用法[3](P88-91)。

        通過對文獻(xiàn)的檢索,我們發(fā)現(xiàn),東漢、魏晉南北朝時(shí)期時(shí)均未出現(xiàn)“邊廂”的用例,“邊廂”的最早用法是在唐朝開始的。不過,在唐、宋時(shí)期,“邊廂”的出現(xiàn)頻率較低。例如:

        (41)五嫂答曰:“暫游雙樹下,遙見兩枝芳;向日俱翻影,迎風(fēng)并散香。戲蝶扶丹萼,游蜂入紫房。人今總摘取,各著一邊廂?!保ㄌ拼鷱堹|《游仙窟》)

        (42)已闕兩邊廂,又豁中間個。說與兒曹莫笑翁,狗竇從君過。(南宋辛棄疾《卜算子·齒落》)

        到了元代,“邊廂”的用法才真正興盛起來。方位短語“X+邊廂”中的“X”既可以是普通名詞,也可以是數(shù)詞、方位詞,甚至是代詞。例如:

        (43)兩邊廂列著祗候人役,貌堂堂都是一伙灑肏娘的?。ㄔP(guān)漢卿《蝴蝶夢》第三折)

        (44)我入的這窯門來,小姐正煩惱哩。我也不言語,我則立在傍邊廂,看他說甚么。(元代王實(shí)甫《呂蒙正風(fēng)雪破窯記》第三折)

        (45)我正唱到不肯上販茶船的小卿,向那岸邊廂刁蹬。(元代石君寶《諸宮調(diào)風(fēng)月紫云庭》第一折)

        (46)哎!狠阿公間別來無恙?。ㄗ鲆饬耍┛芍仪≥p敲著他那邊廂越分外的響。(元代石君寶《諸宮調(diào)風(fēng)月紫云庭》第四折)

        (47)(獨(dú)角牛云)西邊廂沒有,敢在東邊。(元代無名氏《劉千病打獨(dú)角?!返谌郏?/p>

        5.壁廂

        《漢語大詞典》對“壁廂”的解釋是:“邊;旁?!盵1](P1231)《近代漢語大詞典》對“壁廂”的解釋是:“旁,邊。《水滸傳》第八三回:‘那廝隊(duì)里四個蠻子,四條槍,便來攢住了,俺這~措手不及,以此輸與他了?!盵5](P99)

        同“邊廂”一樣,“壁廂”的產(chǎn)生也比較晚。通過對文獻(xiàn)的檢索,我們發(fā)現(xiàn),它最早應(yīng)是在宋代出現(xiàn)的。例如:

        (48)直至中夜,馬縣尉等醒來,不見了那擔(dān)仗,只見酒桶撇在那一壁廂。(宋代講史話本《大宋宣和遺事》前集)

        (49)除下頭上斗笠,脫了蓑衣在一壁廂,去皮袋里取兩個長針,插在磚縫里,放上一個皮燈盞,竹筒里取出火種吹著了,油罐兒取油,點(diǎn)起那燈,把刀挑開命釘,把那蓋天板丟在一壁。(南宋話本《鬧樊樓多情周勝仙》)

        (50)門前有食店酒樓,來壁有浴堂米鋪,才出門前便是試院,要鬧卻是棚欄,左壁廂角奴鴛鴦樓,右壁廂散妓花柳市。(南宋九山書會才人《張協(xié)狀元》第二十四出)

        從上面例句可以看出,與“邊廂”有所不同,“壁廂”只用在數(shù)詞和“左、右”等方位詞的后面。

        元代以后,“壁廂”的使用開始增多。除了數(shù)詞、方位詞外,還可以用在指示代詞后面。例如:

        (51)兩壁廂敲馬宰牛,做一個慶喜的筵席。(元代無名氏《關(guān)云長千里獨(dú)行》第四折)

        (52)一會家心焦懆,四壁廂秋蟲鬧。(元代白樸《梧桐雨》第四折)

        (53)正睡之間,只聽得這壁廂啼哭,那壁廂哀怨,卻怎么說?(元代施惠《幽閨記》第二十六出)

        (54)那西壁廂打一流兒短墻,上面畫六鶴舞琴,前面壘一個花臺兒,栽些好名花,臨窗看畫亦看花。(元代《樸通事》下)

        三、“壁”等邊旁義方位詞式微探析

        (一)語言的經(jīng)濟(jì)原則

        語言學(xué)中的“經(jīng)濟(jì)原則”,又稱為語言的經(jīng)濟(jì)性或語言的經(jīng)濟(jì)規(guī)律,是法國語言學(xué)家Andre Martiner在其著作A Functional View of Laguage中首先提出的。他認(rèn)為,經(jīng)濟(jì)原則必須以保證完成語言交際功能為前提,同時(shí),人們有意無意地對言語活動中力量的消耗做出合乎經(jīng)濟(jì)要求的安排。從這一原則出發(fā),能夠?qū)ρ哉Z結(jié)構(gòu)演變的特點(diǎn)和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釋。王德春指出,簡化規(guī)律或稱經(jīng)濟(jì)原則是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之一[7](P31)。向明友認(rèn)為:“確定話語經(jīng)濟(jì)與否不能僅以用詞多寡為依據(jù),語用行為中,只有經(jīng)過優(yōu)化配置的言語才稱得上經(jīng)濟(jì)”[8]。

        漢語發(fā)展史中,在很多語法形式表達(dá)同一語義或具有同樣語法功能的情況下,經(jīng)濟(jì)原則會促使語言本身對這些語法形式進(jìn)行自然選擇,優(yōu)勝劣汰,進(jìn)而使得語言系統(tǒng)簡化。比如,上古漢語時(shí)期,第一人稱代詞有“吾”“我”“余”“予”“臺”“朕”等;到了魏晉南北朝時(shí)期,“我”壓倒“吾”而占了多數(shù);之后,“我”一直是最重要的第一人稱代詞,直至今日。

        在古代漢語中,表示邊旁意義的有“邊”“旁”

        “側(cè)”“壁”“廂”“畔”“旁邊”“邊側(cè)”“之旁”“之側(cè)”

        “壁廂”“邊廂”等,數(shù)量眾多,無疑會增加使用者的負(fù)擔(dān)。因此,淘汰一些不必要的詞語,便成為人們的迫切需求與歷史必然,而被淘汰的往往是那些使用頻率較低的詞語。我們對表邊旁義的方位詞在宋代語錄《朱子語類》和明代小說《水滸傳》中的使用情況進(jìn)行了定量統(tǒng)計(jì),具體如表1、表2所示:

        從表1、表2的統(tǒng)計(jì)可以看出,在《朱子語類》和《水滸傳》中,“邊”“旁”的使用頻次均具有壓倒性的優(yōu)勢。同時(shí),它們與其他詞語的組合能力也很突出,明清以后直到現(xiàn)代漢語,雙音節(jié)的“旁邊”亦呈逐漸增多之勢。因此,這些方位詞被優(yōu)先選擇,而其他方位詞則逐步走向衰微。還需指出的是,宋代以來,“邊”“旁”具有很高的語義明晰度,專職表示“旁邊、附近”義,而“壁”“廂”則主要表示其他語義,方位義是其兼職。就此來說,方位義“壁”“廂”等逐漸式微乃至消失也在情理之中。

        (二)語體的限制

        如前所述,使用的普遍性、高頻次是語言要素得以傳承的重要條件之一??梢哉f,能夠橫跨口語體和書面語體的詞匯往往更具有生命力,而僅限于口語體或僅限于書面語體的詞匯,其生命力往往要大打折扣。從宋代直到現(xiàn)代,“邊”“旁”等方位詞一直存在于人們的口語和書面語中。而“壁”“廂”“邊廂”等方位詞則主要出現(xiàn)在口語體中,在宋代是語錄、話本小說,在元代是雜劇、散曲,在明清是白話小說。沒有書面語的維系,這些詞語就無法固定下來。在現(xiàn)代,除了評書等曲藝之外,“壁”“廂”等方位詞的使用頻率極低,它們在書面語中只是偶爾出現(xiàn)。如冰心《超人》:“風(fēng)大了,那壁廂放起光明?!?/p>

        四、結(jié)語

        方位詞一直是漢語中的基本詞,也是高頻詞,它是現(xiàn)代漢語中比較特殊的一個封閉小類。目前,對方位詞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現(xiàn)代漢語領(lǐng)域,對古漢語方位詞體系是如何發(fā)展成為如今的方位詞系統(tǒng)的,則鮮有深入探討。這種狀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整個方位詞體系的研究。同時(shí),除了常見的核心方位詞,我們也應(yīng)關(guān)注那些被邊緣化的、歷史上曾經(jīng)廣泛使用過的方位詞??梢哉f,語體的差異、使用空間和時(shí)間的不同以及語言的本身特點(diǎn)等因素,都會造成詞語的興盛、變異與式微。本文所考察的表邊旁義的“壁”“廂”“畔”“邊廂”“壁廂”等方位詞,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diǎn)。

        參考文獻(xiàn):

        [1]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993.

        [2]劉艷紅.唐五代方位詞研究[D].天津:南開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論文,2010.

        [3]汪維輝.東漢—隋常用詞演變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0.

        [4]唐韻.《元曲選》中方位短語及其功能(上)[J].四川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bào)(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0,(1).

        [5]許少峰.近代漢語大詞典[Z].北京:中華書局,2008.

        [6]劉曉飛,朱承平.方位詞“邊”的演變初探[J].淮南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07,(2).

        [7]王德春.語言學(xué)通論(修訂本)[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6.

        [8]向明友.論言語配置的新經(jīng)濟(jì)原則[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2002,(5).

        Study on the Etymological Flow of Some Localizers with Side Meaning

        Zhang Jinping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Aichi Prefectural University, Nagakute-shi 480-1198, Japan)

        Abstract:Modern Chinese localizers is a complete system.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ocalizers, there have been localizers, but they are rarely used or even disappeared in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We have made a survey on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five localizers, such as “bi(壁)”,“xiang(廂)”, “pan(畔)”, “bianxiang(邊廂)” and “bixiang(壁廂)”, which are used to express the meaning of “side”. We have discovered the period of their emergence, analyzed their development context, and explained that the reason for their decline is not in line with the economic principle of language, but also restricted by the style of language.

        Key words:side meaning;localizers;etymological flow

        猜你喜歡
        方位詞源流
        《源流》前進(jìn)
        源流(2022年1期)2022-03-24 00:38:11
        3~5歲聽障兒童與健聽兒童方位詞理解能力比較研究
        有講究的方位詞
        動物們的聚會
        水痘源流考
        “嘯”的源流
        本幫菜之源流考
        墨竹畫的源流析
        貫休《禪月集》版本源流及補(bǔ)遺考述
        漢語方位詞研究
        速讀·中旬(2015年5期)2015-10-21 19:34:54
        青娱乐极品视觉盛宴国产视频| 日本中文字幕av网址| 日本人妻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av久久| 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 无码的精品免费不卡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密臀九色 |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 亚洲av调教捆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 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精品国产品欧美日产在线| 91中文在线九色视频| 亚洲精品久久激情国产片|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a欧美一级爱看视频| 爱爱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手机| 97人妻熟女成人免费视频| 精品三级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日日天干夜夜狠狠爱| 国产精品成人va| 日本久久精品国产精品|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网深田| 欧美aaaaaa级午夜福利视频| 国产va精品免费观看| 成人自拍三级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96| 精品高潮呻吟99av无码视频| 男子把美女裙子脱了摸她内裤| 青青草骚视频在线观看| 桃花色综合影院|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69影院| 熟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免费的|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麻豆| 无码 人妻 在线 视频| 窝窝影院午夜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