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林喜
黃老師準備參加校外的優(yōu)質課比賽,借用我班試講,內容是《三角形的邊》這一課。
她講完三角形的概念后,請學生舉例: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三角形?學生們紛紛舉手,就連平常不愛發(fā)言的石玉(化名)也把手舉得高高的。大家都列舉了許多正確的例子,經過多位學生的回答,黃老師卻遲遲沒有注意到石玉?;顒咏咏猜暎S老師示意學生們坐好,教室里基本安靜了。
黃老師隨口問了一句:“還有不同的答案嗎?”我坐在教室最后面,環(huán)顧教室四周,發(fā)現(xiàn)石玉猶豫了一會又再次舉起手,黃老師走到她旁邊請她發(fā)言。我看見石玉拿出一張長方形紙,小聲說:“這里也用到三角形?!?/p>
原本安靜了的教室瞬間又熱鬧了起來,傳出各種各樣的聲音:“錯了,錯了!”“不正確!”“這明顯就不是三角形吧!”……石玉的臉瞬間紅到了脖子,她不安地站立著,我能感覺到她的無助?!斑@位同學的答案正確嗎?”黃老師問?!安徽_!”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盀槭裁??”黃老師接著問?!斑@是四邊形,不是三角形。”學生們紛紛說道。時間關系,黃老師示意石玉坐下后,轉身回到講臺,繼續(xù)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接下來的課,石玉一直低著頭。我想,此刻的她應該特別希望老師能耐心聽她把話說完吧。
第二節(jié)就是我的課,我不時關注石玉。只見她毫無表情地趴在桌子上,右手拿著筆,在那張長方形紙上漫無目的地寫寫畫畫。我走到石玉旁邊,看見她在那張長方形紙上隨意畫出很多個三角形。我關切地問她:“能說說這張紙哪里有三角形嗎?”或許是上一節(jié)課受挫的原因,她遲遲不敢出聲。
過了一會,她才緊張地在長方形紙上畫出一條對角線,然后支支吾吾地說:“如果沿著這條線剪開,就能得到兩個直角三角形,所以這張長方形紙是由兩個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的?!闭f完,她小聲問我,“這樣對嗎,蘭老師?”我用詫異、贊賞的目光看著她,鼓勵她把剛剛說的話再大聲說一遍,并讓她拿著這張長方形紙,到講臺上按照剛才的思路演示給同學們看。
她再次向我求證:“老師,我的答案對嗎?”我微笑著說:“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你上講臺公布你的答案,由大家來評判吧?!彼t疑了一會,然后走上講臺,小心翼翼地沿著長方形的對角線剪開,便得到了兩個直角三角形,然后對同學們說:“原來的長方形可以看作是由這兩個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的?!贝蠹翌D時反應過來,不約而同地向她投以欣賞的目光,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我走上講臺,對石玉豎起大拇指,然后向全班提問:“石玉同學的想法和答案怎么樣?”教室里立刻傳出“非常好”“非常美妙”“非常了不起”等聲音?!八拇鸢覆坏钦_的,而且很有創(chuàng)意,很新穎。”我再次向她豎起大拇指。這時我看到石玉的臉又紅了,眸子里閃爍著喜悅……
這件事讓我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作為老師,在教育工作中應該多一點耐心,靜下心來聆聽學生的想法,或許能激發(fā)學生更多的潛能。
(責編 蔣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