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鋼
(翼城縣人民醫(yī)院,山西 臨汾 043500)
重型顱腦損傷往往伴隨惡性顱內壓升高、腦水腫、嚴重腦挫裂傷等癥狀,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與死亡率,其治療關鍵位促使繼發(fā)性損傷與并發(fā)癥最大程度減輕。臨床在治療重型顱腦損傷時常采用開顱手術,清除血腫,促使顱內壓有效降低[1-2]。本文將以近一年80 例患者為對象,探究標準外傷大骨瓣減壓術在重型顱腦損傷救治應用。
1.1 一般資料。以80 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為對象,研究時間為2018 年3 月至2019 年2 月,使用抽簽法進行分組,由參照組與研究組組成,每組各40 例。參照組患者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齡27-57 歲,平均(41.76±4.18)歲;受傷原因:車禍、打擊傷、墜落傷分別為28 例、5 例與7 例。研究組患者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齡29-56 歲,平均(41.12±4.34)歲;受傷原因:車禍、打擊傷、墜落傷分別為30 例、4 例與6 例。納入標準:認知正常;資料齊全;依照《神經(jīng)外科學》,使用顱腦CT 診斷,確診疾??;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失血性休克;藥物過敏;凝血功能障礙;惡性腫瘤;原發(fā)性腦干損傷;哺乳期,妊娠期;不配合研究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以后,積極搶救,實施顱內血腫清除合并去骨瓣減壓術治療。給予參照組常規(guī)骨瓣減壓術:顴弓上耳屏前約1 cm 處為手術切口開始位置,由耳廓上方延伸到上方的頂骨正中線,并向前延伸到前額部的發(fā)際以下,設定骨窗為(6-8)cm×(8-10)cm。實施游離骨瓣開顱操作,在頂部做一2-3 cm 中心,在手術過程中,挫裂失活腦組織與血腫等占位效應需徹底清除,且需對血性腦脊液釋放,在必要時,還可將非功能區(qū)腦組織切除,實施內減操作。給予研究組標準外傷大骨瓣減壓術治療:顴弓上耳屏前約1cm 處為手術切口開始位置,由耳廓上方延伸到上方的頂骨正中線,并向前延伸到前額部的發(fā)際以下,設定骨窗為(10-12)cm×(12-15)cm。實施游離骨瓣開顱操作,在頂部做一2-3 cm 中心,在手術過程中,挫裂失活腦組織與血腫等占位效應需徹底清除,且需對血性腦脊液釋放,在必要時,還可將非功能區(qū)腦組織切除,實施內減操作。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的顱內壓、術后并發(fā)癥、治療效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顱內壓:在術前、術后1 d、術后3 d、術后7 d,測量所有患者的顱內壓。術后并發(fā)癥: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外傷性腦梗死、切口疝、再出血、腦室穿通畸形等多種并發(fā)癥。治療效果:使用GCS 評分對患者的預后情況進行評估,分為恢復良好、中度殘疾、重度殘疾、植物狀態(tài)、死亡。
1.4 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對比分析,計量資料表達方式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表達方式為%,采用χ2檢驗,組間差異呈P<0.05,則說明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
2.1 兩組患者的顱內壓比較。對于術后1 d、術后3 d、術后7d 的顱內壓,研究組均明顯更優(yōu),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顱內壓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的顱內壓比較
組別 n 術前 術后1 天 術后3 天 術后7 天研究組 40 31.31±4.64 21.39±2.55 19.79±2.83 15.34±1.58參照組 40 31.35±4.58 25.48±2.59 23.01±2.67 18.08±1.12 t - 0.5936 5.1672 5.8676 6.4267 P - 0.6836 0.0000 0.0000 0.0000
2.2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比較。對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病率,研究組明顯更少,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P<0.05),詳見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比較[n(%)]
2.3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對于術后半年恢復良好率,研究組明顯更高,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P<0.05),詳見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n(%)]
很多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伴隨顱內壓升高,引起腦灌注壓降低,進而造成腦缺血缺氧,極易引發(fā)患者死亡。去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時,可有效控制顱內壓升高。當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具備手術特征,應當及時實施顱內血腫清除治療與去骨瓣減壓術治療[3]。標準大骨瓣減壓術可有效緩解顱內壓增高。使用常規(guī)骨瓣減壓術治療時,由于骨瓣較小,且減壓不充分,患者術后的顱內壓依舊很高,進而引發(fā)腦組織自減壓窗膨出引發(fā)血管撕裂出血、水腫加重,以及靜脈回流發(fā)生障礙,惡性循環(huán),使得患者面臨生命危險[4]。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實施標準大骨瓣減壓術,在手術過程中,可將挫裂失活腦組織、血腫徹底清除,血性腦脊液釋放,在必要時,可將非功能區(qū)腦組織切除,實施內減壓,可促使顱內壓有效降低。在手術過程中,由于去除骨瓣很大,術后腦腫脹、腦出血引發(fā)顱內壓升高的儲備代償空間很大,使得惡性顱內壓升高引起有效腦灌注壓降低產(chǎn)生阻斷,伴隨嚴重腦水腫、腦缺血缺氧、腦功能障礙,創(chuàng)造了渡過危險期與神經(jīng)功能康復的條件[5-6]。
本次研究結果可見,對于術后1 d、術后3 d、術后7 d的顱內壓,研究組均明顯更優(yōu),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P<0.05)。對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病率,研究組明顯更少,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P<0.05)。對于術后半年恢復良好率,研究組明顯更高,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P<0.05)。
綜上所述: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應用標準外傷大骨瓣減壓術治療,有效降低顱內壓,預防并發(fā)癥,促進恢復,治療效果顯著,可在臨床推廣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