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法人》特約撰稿 韓濤 任卓
當今社會經(jīng)濟交往紛繁復雜,交易關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連環(huán)交易已是常態(tài)。在連環(huán)交易中,多份合同之間存在先后履行順序,上游合同因不可抗力造成履行障礙,進而影響到下游合同的履行,下游合同的違約方是否可以適用不可抗力規(guī)則主張免責呢?通過以下的案例,來與讀者們討論一下。
A 公司與B 公司簽訂協(xié)議,約定B 公司為A 公司組建的旅行團提供德國法蘭克福的交通、住宿服務。協(xié)議中約定雙方權(quán)利義務、付款時間、滯納金及不可抗力等事項。A 公司為該旅行團購置了聯(lián)航機票,即大連經(jīng)停合肥到深圳,再從深圳飛至法蘭克福。當旅行團集結(jié)至大連時,大連至深圳段的航班因臺風被取消。雖然深圳飛往法蘭克福的航班正常起飛,但旅行團因為沒有抵達深圳,最終沒有搭乘上飛往法蘭克福的航班。此時,B 公司為履行與A 公司的合同,已向酒店、車行等支付費用14 萬元。
B 公司訴稱,深圳飛往法蘭克福的航班正常起飛,雙方合同未履行系A 公司原因所致,故請求判令A 公司支付總旅行團團款費用的80%及滯納金。
A 公司辯稱,聯(lián)行航班前段因臺風被取消,旅行團未能出行。合同未履行系不可抗力所致,故應當免責。
一審法院認為,旅行團受臺風影響的行程并不是A 公司與B公司的合同履行內(nèi)容,A 公司未履行合同并非受不可抗力影響,其應承擔違約責任,但B 公司未采取措施,減少損失,也負有責任。遂判決:A 公司支付B 公司費用7 萬余元。
A 公司不服一審判決,上訴至二審法院。
二審法院認為,由于臺風所致航班被取消,旅行團未能成行僅距合同約定的到達日期兩天。根據(jù)旅游行業(yè)的交易慣例,B 公司已為提供地接服務作出安排,為此會支付相應費用。該費用應由A 公司承擔,最終二審法院維持了一審法院的判決結(jié)果。
本案系上游合同因不可抗力出現(xiàn)履行障礙,基于連環(huán)交易的影響,進而導致下游合同沒有履行的案件。因此,不可抗力在下游合同的免責認定應為本案的焦點問題。對此,本文從不可抗力規(guī)則、上游合同對下游合同的影響,以及損失負擔方面展開分析:
在合同法領域內(nèi),將不可抗力分為兩種:一是不可抗力規(guī)則,是指法律對不可抗力所作出的直接規(guī)定,由法律具體明確屬于不可抗力的事件。我國合同法中,不可抗力規(guī)則是指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二款,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二是不可抗力條款,是指當事人通過約定來確定哪些屬于不可抗力事實。不可抗力條款主要分為四種類型:1.不真正的不可抗力條款,當事人約定的不可抗力條款僅是對不可抗力規(guī)則的重申;2.擴張型不可抗力條款,當事人約定的不可抗力事實,相比于法定的不可抗力事實范圍有所擴張;3.限縮型不可抗力條款,當事人約定的不可抗力事實部分排除法定的不可抗力事實;4.排除型不可抗力條款,當事人完全排除適用法定的不可抗力規(guī)則。
本案A 公司和B 公司在合同的第八條約定了不可抗力條款,并明確任何一方對由于下列原因而導致不能或暫時不能履行全部或部分合同義務的不負責任:自然災害、政府采購或禁令,以及其他任何雙方在簽約時不能預料、無法控制且不能避免和克服的事件,但受不可抗力影響的一方,應盡快地將發(fā)生事件通知對方,并附上證明材料,采取積極措施最大限度減少給對方造成的損失。該條款與法定的不可抗力外延和內(nèi)涵一致,并無出入,是不真正的不可抗力條款。對于不真正的不可抗力條款,因為其與不可抗力規(guī)則一致,故對其效力也予以肯定。
根據(jù)我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一項的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在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的情況下,行使法定解除權(quán)解除合同。第一百一十七條規(guī)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jù)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條規(guī)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依據(jù)不可抗力的不同影響,合同可能出現(xiàn)四種情況:1.合同目的無法實現(xiàn)而解除;2.合同部分不能履行;3.合同遲延履行;4.增加了合同履行的成本。不可抗力作為法定的免責事由,不承擔違約責任。需要注意第四種情況,當事人可依情勢變更為由與另一方協(xié)商變更合同。如果未達成一致,可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gòu)請求變更合同內(nèi)容。
在合同之間存在先后履行順序的連環(huán)交易中,上游合同因不可抗力出現(xiàn)履行障礙,影響下游合同的履行,下游合同的履行違約方是否可以適用不可抗力規(guī)則主張免責?筆者認為,是否免責取決于不可抗力與下游合同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對于因果關系的認定,應從上游合同不能履行程度、上下游合同之間的關聯(lián)程度、變更履行能否實現(xiàn),及上游合同履行的可替代性和時間緊迫性等方面綜合分析。
本案中,A 公司與航空公司的航空運輸合同,履行內(nèi)容為航空公司將A 公司組建的旅行團送至法蘭克福。而B 公司與A 公司的合同,約定B 公司負責該旅行團在法蘭克福的交通及住宿。故,該旅行團和航空公司之間的航空運輸合同便為上游合同,A 公司與B 公司之間的服務合同為下游合同。
上游的航空運輸合同因臺風不能履行,是否能夠成為A 公司在下游合同中的免責事由,本文從以下四方面分析:第一,不可抗力影響上游合同的程度。臺風是不可抗力,上游合同是將旅行團按時送達深圳,再送往法蘭克福,而出現(xiàn)的臺風致使聯(lián)航航班前段無法完成——無法到達深圳,深圳至法蘭克福的航班正常起飛,因此,不可抗力影響了上游合同的部分履行。第二,變更履行上游合同是否具備條件。旅行團是否可以考慮通過換乘其他交通工具到達深圳?通過鐵路、公路、水路前往深圳的時間均超過一天,旅行團在航班取消的情況下,是無法按時到達深圳的,上游合同無法在時間緊迫的情形下變更履行。第三,上游合同與下游合同的關聯(lián)性。該旅行團到達法蘭克福,是A 公司和B 公司履行合同義務的基礎。若該旅行團未到達法蘭克福則無法履行合同義務,故上游合同是下游合同履行的前提。第四,上游合同是否為下游合同不可替代之前提。A 公司雖然無法途經(jīng)深圳飛往法蘭克福,但是可以從大連直接飛往法蘭克福。從得知航班取消開始,至計劃到達法蘭克福的時間還有3 天,除去飛行時間還剩余兩天,雖然A 公司具有辦理旅行團出行的經(jīng)驗,但要求其兩日內(nèi)辦理60 人旅行團直接從大連飛往法蘭克福的機票,確實頗為困難,時間上具有緊迫性。綜合以上分析可知,本案上游航空運輸合同不具有可替代的履行方式,且是下游服務合同履行的必要前提,因此,臺風與A 公司履行合同義務存在因果關系,A 公司可以適用不可抗力規(guī)則主張免責。
資料圖片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八條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并應當在合理期限內(nèi)提供證明。由此可知,不可抗力是我國法定的一種民事責任免責事由,但法律同時賦于受影響一方需要及時通知對方的責任。在其通知合同相對方之前,相對方已為履約支出的成本,因合同不能履行,成為了相對方的損失。
對于已發(fā)生的履約損失的負擔,應遵守以下原則:首先,如果合同約定因不可抗力造成損失的條款,則應該根據(jù)約定來分擔損失;其次,如果合同中未約定損失負擔,且雙方對損失的承擔未協(xié)商一致,則應該按照交易習慣等來加以確認;最后,合同法規(guī)定,當事人具有不可抗力的通知義務和避免損失擴大的義務。在以上兩種方式均未明確損失負擔標準的情況下,則應該按照合理預見原則、減輕損害原則、損益相抵原則及責任相抵原則,來具體分配承擔。通常在實踐中也會運用公平及誠實信用等基本原則,來平衡各方利益。
本案中,不可抗力所帶來的損失是B 公司為履行合同所付出的住宿、交通等服務費用。雖然雙方在合同中約定了不可抗力條款,但是并未約定損失負擔標準,也未就此協(xié)商一致,故應該考慮A 公司是否及時告知航班取消、為合同繼續(xù)履行的努力程度、同旅客之間的協(xié)商等情況,同時考慮B 公司是否合理支付費用、是否防止損失擴大等情況。最終考慮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來判斷數(shù)額是否合理,得出一個較為合適的承擔損失數(shù)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