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敬梅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1.017
多年來,詩歌鑒賞一直是高考中不變的元素,那么怎樣才能提高詩歌的得分率呢?我不斷積累學生的錯誤答案,經(jīng)過長期探索,找到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一、理解方面
1.被思維定式所束縛
西江月·遣興
辛棄疾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功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辛棄疾給我們的印象是嚴肅認真的、憂國憂民的、痛苦沉郁的……但此詩卻與眾不同。
針對措施:要看本詩。答案中的文字要在詩中找到依據(jù)。
應對策略:要看全詩。
2.只顧一點,放棄整體
鷓鴣天·代人賦
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問題:詞的最后兩句作者用了哪種寫作手法?
錯例:運用了擬人手法。
解析:只看了第一句是擬人,如果你答了擬人,第二句就沒有必要給了。所以要全面關(guān)注后兩句,仔細分析發(fā)現(xiàn)兩句之間形成的是一種對比關(guān)系。因而手法應該是對比,而不是擬人。
措施:要看全局。把眼光放開,不要錯誤地集中在某一點。
應對策略:要看全局。
3.過度拔高
點絳唇
林逋
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余花落處,滿地和煙雨。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shù),南北東西路。
問題:古人云“‘亂字意蘊足”,請結(jié)合詩句具體說明。
錯例:“亂”字體現(xiàn)了國家動蕩不安,戰(zhàn)亂頻繁的社會現(xiàn)實。
解析:“亂生春色誰為主”指的是園中春色因無主而亂,落花滿地的凌亂,心緒因離別而亂,指的都是環(huán)境,說是國家動蕩不安,戰(zhàn)亂頻繁。未免過度拔高。
應對策略:要抓詞句。
4.對文化常識理解不到位
鷓鴣天
晏幾道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
解析:古人認為杜鵑的啼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首詞的主題是游子思鄉(xiāng),最適宜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入手。這樣一看就順理成章了。
應對策略:要多積累。
二、答題方面
1.措辭不當
晚次鄂州
盧綸
云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
三湘衰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
舊業(yè)已隨征戰(zhàn)盡,更堪江上鼓鼙聲。
請簡要分析首聯(lián)中“遠見”“猶是”所蘊含的作者的情感變化。
錯例:遠見:能看出作者思鄉(xiāng)心切;猶是:體現(xiàn)了內(nèi)心充滿了希望。
解析:詩中并沒有任何一點提示我們漢陽城就是作者的家鄉(xiāng),雖然“萬里歸心對月明”一句確實體現(xiàn)了一種思鄉(xiāng)之情,但首句“遠見”一詞是體現(xiàn)不出來的。應該有的是看到目的地的喜悅,到還有一日程的惆悵。
應對策略:要準確。
2.語多而不準,徘徊不深入
夏夜宿表兄話舊
竇叔向
夜合花開香滿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遠書珍重何曾達,舊事凄涼不可聽。
去日兒童皆長大,昔年親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發(fā),愁見河橋酒幔青。
(1)首聯(lián)景物描寫有怎樣的作用,請簡要分析。
錯例:夜:點明時間;夜合花開:點明季節(jié);醉初醒:為話舊做準備。
解析:只差一步,其實所點的東西題目中都有,就是沒有明確寫出“點題”
(2)這首詩被稱為“情文兼至”的佳作,試分析全詩表達了怎樣的復雜情感?
錯例:往事不堪回首,親人都已老去,又將與兄別離。
解析:回答的語句非常規(guī)范,只可惜答的是事而不是情,只加一點就可以了:往事不堪回首的感慨,親人都已老去的凄涼,又將與兄別離的孤愁。
應對策略:要到位。
3.表述不完整
鷓鴣天·代人賦
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詞的上闋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請簡要敘述。
錯例:陌上柔桑、蠶種生些、黃犢細草、斜日暮鴉。
解析:答題時語言要規(guī)范而完整,而不是簡單地羅列,還要有概括。所以這個答案應該是:詞的上闋描繪了初春時鄉(xiāng)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間桑樹萌發(fā)出新芽,東鄰家蠶卵已孵出幼蠶;平緩的山坡上長著細嫩青草,黃色的牛犢在那兒鳴叫;夕陽斜照初春傍晚的樹林,晚歸的烏鴉散落在那兒棲息。
應對策略:要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