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你會漱口嗎?漱口容易學嗎?相信大家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但是一場關(guān)于漱口的“戰(zhàn)爭”卻在我和愷愷之間打響……
班上的小朋友午餐后開始漱口已經(jīng)第三天了。我檢查了孩子們杯子里的水,接連三天,又是愷愷沒有漱口?!敖裉煲欢ㄒ屗煤脤W習學習!”我心里暗暗地想。
“愷愷,過來漱口!”我把他喊到面前,指著杯子對他說。愷愷望著我沒有動。我心里打鼓,“這小子倔脾氣又上來了?!蔽沂钩隽宋业牡谝徽校貉普T式?!拔覀兂粤孙?,牙齒縫里會有食物,小蟲子就會來咬我們的牙齒,漱了口就沒有蟲子來了!”小家伙不為所動,仍然沒有動。
于是,我使出了第二招:親身示范式?!澳闶遣皇遣粫??來,老師教你吧!我們一起來漱口?!蔽叶松纤?,和他一起來到洗手池邊,一邊示范一邊講解。他端著水杯,喝了一口。我繼續(xù)示范:“不是喝下去,是包在嘴里,咕嘟咕嘟再吐出來?!彼€是沒有動。
這招不行,再換一招:同伴帶動式。我請來一個小朋友做示范,看著小朋友吐出了漱口水,愷愷仍然沒有動。如果說,我與愷愷在漱口的問題上是一場戰(zhàn)爭,第一個回合,我這個在幼教戰(zhàn)線上工作二十幾年的“老兵”竟然在一個三歲多的小不點面前敗下陣來。
面對困境,我使出了第四招:家園合作式。我聯(lián)系了愷愷媽媽。愷愷媽媽反映:“孩子因為漱口的事情不想上幼兒園,希望老師給他20天時間作為緩沖。在此期間,就先讓孩子用喝水的方式代替漱口。”
于是,我們用“延后緩沖式”等待愷愷能主動學習漱口的方法。
20天的時間很快就過了,我滿心期待地去“驗收成果”。但是愷愷仍然沒有學會。第二回合的戰(zhàn)斗難道又要以失敗收場?郭靖不是有降龍十八掌嗎?我也有我的化骨綿掌。我決心用一中午的時間來扭轉(zhuǎn)局面。
第六招:形象模仿式。“愷愷,我們來像小魚一樣練習吐泡泡。噗噗噗”。愷愷沒有行動。
第七招:威逼利誘式。“今天如果漱了口,老師就給你貼一個漂亮的貼貼畫。如果不練習,我就一直陪你在這里,哪里都不能去!”愷愷大哭起來,“我要牙齒長蟲,我要去看牙醫(yī)!”我冷靜地告訴他,哭是沒有用的!于是,我們這場拉鋸戰(zhàn)不斷膠著,不斷僵持……將近三十幾分鐘,我還是敗下陣來。
沒想到一個簡單的漱口問題耗費了我的大量精力!在這場戰(zhàn)爭里,沒有贏家!我找愷愷媽媽進行了一次深入地交流,才知道:這個孩子脾氣執(zhí)拗,曾經(jīng)一度讓媽媽以為是自閉兒童,也差點讓媽媽患上抑郁癥。孩子現(xiàn)在能融入集體,已經(jīng)是非常大的進步了……
有時候事情并不全是“我以為”的樣子,其實每件事都有他不為人知的另一面。我曾經(jīng)以為是家長的“溺愛”造成孩子這種偏執(zhí),但看到愷愷媽媽眼眶濕潤地講著愷愷的“特殊”和“進步”時,我釋懷了!因此,當發(fā)現(xiàn)孩子的問題時,我們先不要急著先進行主觀判斷,而是需要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共同分析找出事情的原因。
反思我自己的心態(tài),除了有老師要糾正孩子不良行為的責任感以外,也有因自己的權(quán)威被挑戰(zhàn)的不甘。既然教育孩子有時就像“牽著蝸牛去散步”,那我不妨把腳步再放慢點!這場關(guān)于漱口的戰(zhàn)爭并沒有結(jié)束,只是我們不再急著馬上得到結(jié)果。也許是一星期,也許是一個月,也許一學期……我們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