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三全育人” 特殊群體 創(chuàng)新研究 體系構建
基金項目:2020年度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生工作研究課題《互聯(lián)網+思想政治視域下基于高校大學生特殊群體“三全育人”體系構建研究》項目編號:xsgz202001。
作者簡介:劉玉剛,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091
高校特殊學生群體是與高校正常學生群體比較而言的相對概念,是為了研究需要而人為劃分的非正式的學生群體。高校特殊學生群體的類型主要有學習困難特殊群體、生活困難特殊群體、社交困難特殊群體、經常違紀特殊群體、心理脆弱特殊群體、特殊體質學生群體等6大類。網絡時代的大學生群體呈現(xiàn)出新的特點,一是斷裂性與傳承性的并存。二是功利性與超越性的轉換。三是個體性與社會性的結合。四是世界性與民族性的統(tǒng)一。因此,把握大學生的時代特點,從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前提條件,也是探索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出發(fā)點。本文以“三全育人”為指導思想,針對當前高校大學生生特殊群體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索和思考如何構建針對高校大學生特殊群體的育人體系,以期提升高校育人引導教育效果。
(一)高校大學生的成長發(fā)展呈現(xiàn)出多元化態(tài)勢
中國社科院《2012年:中國教育發(fā)展報告》指出,我國每年大約有50萬大學生退學,占在校生總人數的0.75%,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學生學習成績不合格,對自己或對學校喪失信心。[1]這種形勢對學校的教育管理和培養(yǎng)人才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要“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fā)展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勢潛能”,“建立學習困難學生的幫助機制?!盵2]學習困難大學生群體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點和難點,他們普遍具有心理素質欠佳,學習動力不足,自我效能感弱,執(zhí)行力偏弱等特點。[3]
(二)缺乏對高校特殊群體心理問題的認識
在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主要是從全體學生角度出發(fā),觀測大多數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發(fā)生的變化,而鮮有專門針對部分特殊個體的思想政治教育,使這部分個體得不到重視,心理失落感越來越嚴重,也越來越偏離群體。因此,在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多關注和重視大學生“特殊群體”,做到整體與個體并重關注,這有助于提高大學生整體思想政治教育效果。[4]
(三)缺乏完善的思政教育體系
事實上,近年來大學生“特殊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對社會的和諧發(fā)展也造成了極其不利的影響,因此,提高對大學生“特殊群體”的認識,是高等教育工作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尤其要對這部分“特殊群體”進行教育,關心他們的心理動態(tài)變化,給予心理指導,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5]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態(tài)勢并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
(一)以“三全育人”理念構建高校特殊群體育人體系是破解思政工作時效性的現(xiàn)實需要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為應對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的要求,弘揚習總書記提倡的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破解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不足的瓶頸問題,作為高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輔導員應積極構建與實踐適應時代需求、遵循教育理念、具有實效性的學生三全工作體。以“三全育人”理念構建育人模式最大的特色就是調動所有人力和資源參與到德育工作中去,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格局。
(二)以“三全育人”理念構建高校特殊群體育人體系是大學生成長的現(xiàn)實需要
青年學生在大學階段逐漸形成了對世界、社會、人生的基本認知,人生觀和價值觀漸趨成型,而此時的大學生群體又面臨多種生命困境。這種生命困境既體現(xiàn)在大學生對生命觀的認知誤區(qū)上,也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近年來,大學生群體中自殺、他殺等極端行為發(fā)生率呈上升趨勢,自我傷害行為屢見不鮮,意外傷害事故頻發(fā),心理健康問題普遍,以“三全育人”理念構建育人模式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關系著大學生的成才、發(fā)展、關系著校園和諧安定。為此,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時代要求下,如何針對大學生特殊群體構建“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完善體制機制,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員育人”模式,旨在充分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樹人作用,把青年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與可靠接班人,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別是特殊困難學生群體的育人引導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一)以“全員育人”思想組建特殊特殊困難學生的引路人
一是以高校輔導員、班主任為主體,在大家進入大學是學習之后,精準篩查特殊困難學生,及時建立完善特殊困難學生信息檔案,在大學期間事事時時處處開展引導育人工作。進入大學后,學生長期在學校開展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因此高校應成為思政教育的主陣地。在課程設置方面應考慮將心理建設指導單獨設課或依托思想政治教育課、形勢與政策課、團課、年級大會、班會等形式開展,讓每一個特殊困難學生都能接受正確的引導教育。[6]高校應以學工部、校團委為主導,利用校園設立宣傳月或定期舉行心理健康月系列教育活動。輔導員、班主任、任課教師、學生骨干可分版塊開展日常心理引導教育工作,有針對性的對特殊困難學生進行學習幫扶、生活關心,心理干預、團體活動,通過營造大環(huán)境幫助他們進行心理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