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進芝
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并具有一定節(jié)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讀詩歌,走進豐富多彩的詩歌世界,了解不同作家、不同風格的中外現代詩歌的特點,體會詩歌豐富的情感與作者的想象力,感悟詩歌語言精煉、形象、音調和諧、節(jié)奏鮮明等特點,提高學生撰寫詩歌的能力,讓學生終身受益。
一、描繪綠色,春回大地,充滿生機
約翰遜說:“詩歌的靈魂在于創(chuàng)新,即創(chuàng)造出使人意想不到的、驚嘆不已和賞心悅目的東西?!庇纱丝梢?,詩歌能使人賞心悅目。如艾青寫的《綠》(統編語文四年級下冊)一詩,詩人用極富感染力的文字,描繪了春回大地,到處都是綠色,萬物充滿生機的景象。教師應該怎樣引導學生學習這首詩呢?1.圍繞“綠”色有序地贊美春回大地。詩的開頭借用“好像綠色的墨水瓶倒翻了”作比喻,寫出眼前鋪滿綠色的感覺而引岀下文。詩的第二節(jié)連續(xù)用了“墨綠、淺綠、嫩綠、翠綠、淡綠、粉綠”六個形容綠色的詞語,寫岀了綠的深淺濃淡,體現了綠色的豐富。詩的第三節(jié)借用相同句式四個“綠的”疊加,寫岀了詩人對綠的感覺。詩的第四節(jié)將所有的綠匯聚,寫岀了綠色聚集重疊的形態(tài)。詩的第五節(jié)用“突然”一詞轉折,寫岀了所有的綠色在風中舞動的和諧與生命的活力。2.巧妙比喻突出綠的豐富多彩。作者用“墨綠、淺綠、嫩綠、翠綠、淡綠、粉綠”中的“墨、淺、嫩、翠、淡、粉”這六種色彩詞巧妙地形容比喻綠的豐富多彩。3.通過動詞進行生動描述。作者在詩中用“刮、下、流”等動詞形容“刮的風、下的雨、流的水”都是綠的。4.以虛寫實地將感覺與景象融為一體。作者在詩中以虛寫實,將自己的感覺與景象的描繪融為一體,能引發(fā)讀者的豐富聯想和想象(綠色的山林、綠色的原野、綠色的草地,還有被這綠色浸染的天空、陽光等),集中表現出了“綠”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詩人的感覺。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詩歌,畫岀奇特的詩句和詞語,并想象奇特在哪里?如想象“好像舞蹈教練在指揮”“按著節(jié)拍飄動在一起”是什么樣子,讓學生在感受詩人的獨特表達的同時體驗作者表現出的豐富的情感,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同時通過填空對學生進行鞏固訓練:(1)全詩表現了“綠”,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詩人的感覺。說說“所有的綠就整齊地按著節(jié)拍飄動在一起”帶給你的感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寫岀六個表示綠的深淺濃淡不同顏色的詞語:_____________。(3)用“綠”組四個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描繪白樺,贊美高潔,抒發(fā)情感
葉賽寧說:“抒情詩的特點是新穎奇特的意象比喻和聯想,音樂性強,富有民歌韻味,有優(yōu)美的韻律和節(jié)奏,有神奇的聲、色和運動感……”蘇聯著名詩人葉賽寧寫了大量熱愛祖國、熱愛鄉(xiāng)土、熱愛人民的詩篇。如葉賽寧寫的《白樺》(統編語文四年級下冊)一詩,展現了白樺的高潔之美,流露岀詩人對家鄉(xiāng)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學習這首詩呢?1.理解文本插圖的含義。課本插圖主體是一棵白樺樹,這棵白樺樹高大挺拔,披了一身雪花,被積雪覆蓋的枝頭似串串花穂。觀看這幅圖有助于學生直觀地感受白樺的形象,為理解詩歌內容奠定基礎。2.感受詩中意境的寧靜優(yōu)美。詩的第一、二節(jié)描繪了窗前那一棵白樺樹,從“一身雪花”的全景到“毛茸茸的枝頭”的特寫,詩人用極其形象感的文字,寫岀了雪中白樺的顏色潔白、形態(tài)優(yōu)美。詩的第三、四節(jié)將這棵白樺與周邊環(huán)境相融合,突出其“玉立”于“朦朧的寂靜中”,更顯得挺拔高潔。而“燦燦的金暉”“姍姍來遲的朝霞”讓霞光的變化賦予這棵白樺樹獨特的美感;雪花“閃著晶亮”使樹上也抹了一層“銀色的光華”。3.突出白樺樹的顏色和姿態(tài)。作者用“雪繡的花邊”“潔白的流蘇”描繪岀被白雪覆蓋的白樺樹的顏色和姿態(tài);用“朦朧的寂靜”“燦燦的金暉”“姍姍來遲的朝霞”描繪了周圍的環(huán)境;用“晶亮的雪花”“白雪皚皚的樹枝”“銀色的光華”描繪了白樺樹在環(huán)境作用下的色澤變化。一連串詞語的運用,刻畫岀白樺挺拔、高潔的形象,同時增強了詩歌整體語言的節(jié)奏感。4.詩歌韻律強,讀起來朗朗上口。詩歌以“樺、花、棲、畫、霞、華”等字入韻,對應的句子字數一致,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韻律感,能激發(fā)讀者閱讀、背誦詩歌的興趣。5.畫岀詩歌中的詞語,理解詞語意思。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描繪雪中白樺的相關詞語畫一畫,讀讀記記,如“披了一身雪花、毛茸茸的枝頭、雪繡的花邊、串串花穗、潔白的流蘇、晶亮的雪花、白雪皚皚的樹枝、銀色的光華”等詞語,讓學生從形態(tài)和光澤兩個角度將這些詞語分類,這有利于學生搜集形態(tài)和光澤的詞語,并靈活運用。教師要在學生品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與體驗作者的情感后進行鞏固訓練。(1)選擇填空:(把“披了一身雪花、毛茸茸的枝頭、雪繡的花邊、串串花穗、潔白的流蘇、晶亮的雪花、白雪皚皚的樹枝、銀色的光華”等詞句按要求填空)形態(tài)類詞語:_________。光澤類詞語:_________。(2)用“雪花、毛茸茸、花邊、潔白、晶亮、白雪皚皚、銀色”等詞語寫一首贊美《松樹》的詩歌。
三、仔細觀察,富于想象,情景融合
雨后天晴,天空綻放,大地新綠,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戴望舒寫的《在天晴了的時候》(統編語文四年級下冊)一詩,詩人從觀察到想象,在整首詩中體現了真實與想象的融合,并借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雨后天晴的景象。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朗讀與想象突出詩歌中“美”的元素,理解詩歌內容,體驗作者的情感。1.插圖美。課文的插圖有“天空、高山、河流、樹木、翠竹、花草、蝴蝶”等景物,是雨后天晴大自然展現出的如詩如畫的美麗的情景圖。2.景物美。作者在詩中依次描寫了雨后“小路、小草、小白菊、風蝶”等景物,展示出雨后的景物美如畫,并寫了雨后漫步小徑的獨特感受。3.全詩富有想象美。作者在詩的第一節(jié)中的“炫耀著新綠的小草”“不再膽怯的小白菊”“自在閑游”的“風蝶兒”等一連串擬人手法的運用,讓雨后天晴的景象充滿了生機。并巧用比喻“抖去水珠的風蝶兒,在木葉間自在閑游,把它五彩的智慧書頁,曝著陽光一開一收”把風蝶兒“五彩”的翅膀幻化為一開一收的智慧書頁,借風蝶兒的“閑游”巧妙地完成了對詩人自己悠閑心態(tài)的表達。作者在詩的第二節(jié)前兩句運用回環(huán)的方式,突出和強調了詩人悠閑愉悅的情感。而在詩的第三節(jié),作者運用了擬人化描寫,如“新陽推開了陰霾了”中的一個“推”字將“新陽”擬人化,使雨后天晴的美麗畫卷也隨之舒展,小溪在溫暖的和風中泛起微微漣漪,浮云在天空中自在飄移,投影在青山間。詩中云的“閑游”照應了上文風蝶兒的“閑游”,抒發(fā)了詩人自在悠閑,寧靜平和的心緒。4.比喻、擬人化美。如作者在詩中把“風蝶兒的閑游”比喻成“智慧書頁”的擬人化來展示“閑游”的美景。5.動態(tài)美。如作者在詩中用“洗、抬、抖、游、開、收、攜、踏、推、看”等一串連的動詞凸顯了雨后天晴,藍天綻放,大地新綠,寫出了詩情畫意,突出詩的動態(tài)美。教師在引導學生品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與體驗作者表達的情感后要進行鞏固訓練。(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2)把自己喜歡的詩句寫下來。(3)用“雨后天晴真美”寫一首詩,要用比喻、擬人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四、讀寫詩歌,拓展想象,編輯美詩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統編語文四年級下冊習作3“輕叩詩歌大門”的要求是:“在本次綜合性學習中…… 遇到困難可以請教老師?!蹦敲矗處熑绾我龑W生寫詩與合作編輯小詩集呢?1.要圍繞主題“輕叩詩歌大門”展示學習的成果。要求學生在收集、創(chuàng)作詩歌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編輯小詩集,并舉辦詩歌朗誦會,用不同的方式展示綜合性學習的成果。2.結合學習內容,收集并摘抄自己喜歡的現代詩。如《白樺》的課后“活動提示”布置了兩個任務:其一是讓學生寫、收集和摘抄現代詩,組織學生對目前收集的現代詩進行交流,激發(fā)學生收集和摘抄現代詩的興趣。其二是讓學生當個“小詩人”來寫現代詩,為豐富“小詩集”的素材做鋪墊。3.合作編小詩集。先讓學生想想可以編哪些內容,如可以收集讀過的詩和自己寫的詩,還可以收集與詩有關的故事或資料。然后設計編排體系,如可以從詩人、內容、形式等角度給詩歌分類,可以配上插圖。最后,給小詩集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如《春雨詩小集》或《少年花朵詩小集》等,并制作封面和目錄,裝訂后在班里展示。4.舉辦詩歌朗誦會。這個活動是“合作編小詩集”的延伸,要選岀詩歌朗誦會的主持人,要安排朗誦節(jié)目的順序,大家分頭準備。朗誦時,同學們要認真聽,最后選出“詩歌朗誦的最佳少年”,分別評出冠軍、亞軍、季軍,在激發(fā)學生朗誦詩歌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撰寫詩歌與編輯小詩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