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云
新課改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創(chuàng)造條件?!拔懽鳌笨梢詭ьI學生走出“沒內(nèi)容寫、不知怎么寫”的作文困境,它主題集中,篇幅短小,和原來的長篇大論相比,題材更加靈活,素材更貼近學生生活,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學生消除畏難情緒,提高作文水平。
在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shù)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智能手機大范圍普及,微博、微信、微小說、微電影等新型文化盛行,“微寫作”也應運而生,成為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教師要巧妙運用這一新形式,解決學生思維簡單、不知道寫什么、排斥甚至抵觸寫作的問題?!拔懽鳌钡闹饕攸c是篇幅短小、形式靈活,運用精煉簡潔的語言描述事物、表達觀點、抒發(fā)感情。和以往學生接觸的長篇大論不同,“微寫作”更加貼近生活,是學生對生活中小事最簡單的描述,一方面解決了學生沒內(nèi)容寫的問題,另一方面由于其方便實施,是促進學生自由、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的有效途徑。
一、“微素材”——在生活中積累作文材料
微寫作不像材料作文,需要用大段的描述和議論,而是短小精悍,一字千金。微寫作不僅規(guī)模小,立意和題目的切入點也小,在無形中降低了寫作難度,也拉近了學生與寫作的距離。我們生活在信息洪流的時代,微博、微信都是重要的交流信息的來源。學生喜歡玩手機,也喜歡關注各種各樣的奇聞逸事,然后津津有味地分享給同學。雖然大多數(shù)時候,學生關注的重點在于這個事情是否有趣,但是不可否認,學生在收集信息、傳播信息的過程中融入了感情和想法,向小伙伴展示或傳遞有趣的信息,就是進行口頭的“微寫作”。信息的獲取越來越便利,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感受更加多元,表達的欲望也更加強烈了。教師要把握這一契機,進一步深化作文的訓練和研究。
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積極捕捉生活中、媒體中的微素材,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組織練筆活動,既讓學生有參與到社會熱點事件中的興奮感,又能誘發(fā)學生思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素材有了,學生練筆的積極性提高了,變“要我寫”為“我要寫”不再是難事。
二、“微練習”——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讓學生“學而有法”
傳統(tǒng)的寫作練習大多是教師規(guī)定題材,詳盡、有針對性地講解,然后給學生留下較長的時間完成作文。這樣的練習周期長、更新慢,學生不僅感覺寫作的困難重重,教師批改和評價所有學生的作文也是不小的工作量?!拔⒕毩暋辈捎昧私厝徊煌乃悸泛头椒?。作文教學講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對于基礎知識不扎實、學習熱情不高的小學生而言,將作文的各個部分“肢解”,進行專項訓練,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小學生注意力有限,在一定時間內(nèi)掌握的知識和信息有限,所以可以將寫作分為聲音、動作、感情、語言等幾個方面,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專項內(nèi)容中著重注意需要掌握的知識,既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又能提升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可以設計“動作描寫要具體”的專項練習。有的學生寫第一次吃辣椒:“我咬了一口辣椒,真辣啊,眼淚都出來了。”描寫比較平淡,教師要明確告訴學生這樣的作文沒有波瀾,不能打動別人。動作描寫要具體,有個性,讓人產(chǎn)生畫面感。最后,修改為:“我打量了辣椒好久,挑了一個最小最細的,輕輕放進口中,小心翼翼地咬了一點點,酸酸的,正當我得意地要挑眉時,一陣酥麻傳遍舌頭,嘴巴都要燒起來了。我一會兒仰頭,一會兒用頭抵著墻,都快跳起來了……”這樣的描寫達到了專項練習的效果,學生真正學有所獲。
三、“微點評”——讓作文深入淺出,層層遞進
“微寫作”短小精悍,練習手段多種多樣,教師的點評也要做到靈活、高效、有針對性。作文需要教師的點評,微寫作也是如此。及時、準確的評價能讓學生知道自己作文的缺點和不足,明確需要努力和提升的方向,才能越寫越好。教師在點評時要有條理,具體鮮明,讓學生逐漸掌握寫作的要領,真正學會寫作。如描寫景物時,學生寫天空很藍。教師點評時可以追問:“藍到什么程度?是深藍,還是淺藍?是藍得像綢緞,還是像一望無際的大海?處在藍色中,你的心情怎么樣?為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在這樣層層遞進式的點評中,學生感受到了運用修辭和修飾語的重要性。
同時,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點評模式,讓學生互相點評,互相學習,有助于教師和學生跳出思維局限,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讓家長參與點評,有助于幫助教師打開思路,也讓學生在多維度的點評中收獲更多的知識,取得更大的進步。
總而言之,“微寫作”雖然微小,卻是讓學生主動提筆、愛上寫作的捷徑。教師要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拓寬學生微寫作的訓練途徑,精心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讓學生積少成多,領悟到寫作的真諦,愛上微寫作,提升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