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曉彬
(山西省心血管病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冠心病是一種心血管疾病,病情嚴重且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從而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臨床上,常常認為低密度脂蛋白(LDL-C)是誘發(fā)冠心病的重要因素;而有報道指出,sdLDL-C更易于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而誘發(fā)冠心病?;诖?,我院對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從而為臨床診斷提供依據(jù)?,F(xiàn)報告如下。
本文抽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以此為觀察組;疾病類型:SAP38例、UAP40例、AMI42例;疾病分支:單支病變46例,雙支病變40例,多支病變34例;并抽取120例體檢健康人員作為對照組。對照組中,男68例、女52例,年齡為40~72歲,平均(52.91±3.86)歲。觀察組中,男69例、女51例,年齡為41~73歲,平均(52.94±3.47)歲。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使所有參與研究人員均于清晨保持空腹狀態(tài)下,采取其5ml靜脈血,以3000r/min的轉(zhuǎn)速離心10min,然后取上層血清保持于-80℃冰箱中待檢;(2)以5821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中的sdLDL-C含量,依據(jù)試劑盒說明書嚴格執(zhí)行相關(guān)操作。
①觀察組與對照組的sdLDL-C含量;②對照組與觀察組不同類型之間的sdLDL-C含量;③觀察組不同分支之間的sdLDL-C含量。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比較數(shù)據(jù),以“±s”表示計量資料,若P<0.05表示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sdLDL-C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sdLDL-C含量對比表(±s,mmol/L)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sdLDL-C含量對比表(±s,mmol/L)
分組 例數(shù) sdLDL-C含量觀察組 120 1.82±0.61對照組 120 0.45±0.24 t-14.598 P-<0.05
對照組、SAP組、UAP組、AMI組sdLDL-C含量呈逐漸增加趨勢,且兩兩比較具有明顯差異(P<0.05)。如表2所示:
表2 對照組與觀察組不同類型之間的sdLDL-C含量對比表(±s,mmol/L)
表2 對照組與觀察組不同類型之間的sdLDL-C含量對比表(±s,mmol/L)
注:#表示與對照組相比P<0.05;*表示與SAP組相比P<0.05;¥表示與UAP組相比P<0.05。
分組 n sdLDL-C含量對照組 120 0.45±0.24 SAP組 38 1.34±0.32#UAP組 40 1.86±0.61#*AMI組 42 2.34±0.64#*¥
單支病變組、雙支病變組、多支病變組sdLDL-C含量呈逐漸增加趨勢,且兩兩比較具有明顯差異(P<0.05)。如表3所示:
表3 觀察組不同分支之間的sdLDL-C含量對比表(±s,mmol/L)
表3 觀察組不同分支之間的sdLDL-C含量對比表(±s,mmol/L)
注:#表示與單支病變組相比P<0.05;*表示與雙支病變組相比P<0.05。
分組 n 使用抗生素(d)單支病變組 46 1.37±0.24雙支病變組 40 1.82±0.58#多支病變組 34 2.44±0.79#*
冠心病的致病機制極為復雜,在冠心病的發(fā)展過程中,心血管所出現(xiàn)的動脈粥樣硬化與血栓形成等因素起到重要作用,其以脂質(zhì)代謝異常為主要表現(xiàn)[1]。由于冠心病患者往往表現(xiàn)為病情嚴重、發(fā)展迅速且致死率較高,從而嚴重地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為冠心病患者進行及時診斷與治療能夠在最快時間內(nèi)幫助患者控制病情發(fā)展,從而對維護患者的生命健康發(fā)揮著重要意義。因此,尋找冠心病的有效診斷因子在病情的控制與治療方面變得尤為重要。目前,眾多研究均已表明,LDL-C是一種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且隨著醫(yī)學界對冠心病研究的逐漸深入,有越來越多的報道指出,與其他類型的LDL-C相比,sdLDL-C更易于引發(fā)動脈粥樣硬化[2]。sdLDL-C屬于LDL-C的一種重要組成成分,對血管壁的侵入性較高,且其與LDL-C受體之間并無明顯的親和力,在血漿中具有較長的半衰期,且對氧化應激的耐受性較低,是誘發(fā)冠心病的一種獨立風險因子[3]。
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sdLDL-C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當人體發(fā)生冠心病時sdLDL-C含量會明顯增加;對照組、SAP組、UAP組、AMI組sdLDL-C含量呈逐漸增加趨勢,且兩兩比較具有明顯差異,說明隨著病情嚴重程度的逐漸加重,sdLDL-C含量也隨之增加;單支病變組、雙支病變組、多支病變組sdLDL-C含量呈逐漸增加趨勢,且兩兩比較具有明顯差異,說明隨著病變支數(shù)的增加,sdLDL-C含量越來越多。因此,說明sdLDL-C含量變化與冠心病的形成密切相關(guān),其具體原因如下:①LDL-C屬于醫(yī)學界公認的誘發(fā)冠心病或?qū)е鹿谛牟〖又氐奈kU因素,其重要組分sdLDL-C的顆粒較小,且所存在的數(shù)量眾多,其與血管的接觸范圍國家廣泛,使得其更易于穿過血管內(nèi)皮細胞[4]。②sdLDL-C在經(jīng)過機體的氧化作用后會轉(zhuǎn)變?yōu)榻?jīng)過氧化修飾的LDL-C,使得其難以被LDL-C受體所識別,且其在機體中可以存留較長的時間,使得其會對血管內(nèi)皮細胞造成較大的損傷而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促使血管內(nèi)的單核細胞逐漸形成為巨噬細胞,進而吞噬氧化修飾的LDL-C而形成泡沫細胞,最終參與到了冠狀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當中[5]。
綜上所述,與正常人相比,冠心病患者的sdLDL-C含量明顯較高;且隨之病情嚴重程度的加重以及病變支數(shù)的增加,sdLDL-C含量均表現(xiàn)出明顯的增加趨勢;上述結(jié)果說明sdLDL-C含量的變化與冠心病的形成關(guān)系密切。因此,可以將sdLDL-C含量作為冠心病的診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