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民族聲樂學習中,“主動性”是一直被提及的話題,它是內驅力的一種,而幫助學生樹立主動意識,培養(yǎng)主動能力能最大限度調動其內驅力,讓學生自主、自愿接觸民族聲樂,繼而喜愛民族聲樂、青睞民族聲樂,提高學習效率。縱觀當下民族聲樂教學,學生喜愛流行音樂、厭倦民族聲樂已司空見慣,這給民族聲樂教學帶來了持續(xù)性、不間斷的教學壓力,對學生主動性培養(yǎng)形成了看得見的卻不容忽視的障礙。本文闡述了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性的意義,并提出了民族聲樂教學中學生主動性的培養(yǎng)措施,以期拋磚引玉。
【關鍵詞】民族聲樂;教學;學生主動性;培養(yǎng)措施
【中圖分類號】J613.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8-0156-01
【本文著錄格式】張艷.民族聲樂教學中學生主動性的培養(yǎng)措施探微[J].北方音樂,2020,04(08):156,160.
一、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性的價值
“主動性”是高效學的基礎,在傳統(tǒng)的民族聲樂課中,教師一味地硬性灌輸、機械傳播,背離學生“興趣與意愿”而行,只會讓學生在枯燥、煩悶和壓抑中愈加討厭民族聲樂課,而轉投入“流行音樂”的懷抱,這種現象對于民族聲樂藝術的學習百害而無一利。因此,關注學習的主動性,積極培養(yǎng)主動性是必然的,也是具有重要價值的。
掌握豐富民族聲樂知識,提升音樂素養(yǎng)?!爸鲃有浴笔谴蜷_知識探索大門的金鑰匙,民族聲樂知識豐富多元,浩如煙海,需要學生去學習、去理解、去掌握、去運用、去創(chuàng)新?!爸鲃有浴弊屵@一切具有了更大的可能性和更強的實踐性。傳統(tǒng)理念下,機械的灌輸是非主動的,背離了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需求和學習實況,非但不可達到相應教學效果,而是適得其反。主動性培養(yǎng)后,學生成為學習主角,他們體會到了民族聲樂學習的樂趣,知識掌握自然順利得多,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也不在話下。
提升民族聲樂水平,助力綜合素養(yǎng)養(yǎng)成。知識與能力(素養(yǎng))往往是一體的,并非是先知識后能力,也并非是先能力后知識,二者是相互促進、和諧共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掌握更多民族聲樂知識,而這些知識掌握與學習中,學生的審美理解、文化修養(yǎng)、音樂思維、民族藝術素養(yǎng)等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民族聲樂中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藝術美感、音樂精髓等元素,擁有主動性的學生,會在這一內驅力的引導下積極探索,廣泛學習,其民族聲樂水平及各類綜合素養(yǎng)便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得以提升。
二、民族聲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性的措施
(一)以融洽、和諧師生關系構建打開“主動性”培育之門
融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課堂氛圍、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是學生主動性培育的肥沃土壤。就學生而言,任何的主動性都需要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去感知、從心理上自愿,這是一種自愿性、非強迫性的自主行為,并非在任何壓力和強力的被動唆使下完成的。而要達成這一目的,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在民族聲樂教學中,教師應放下身段,主動親近學生,給予學生和藹可親的溫暖感與主動關心幫助的親切感,師生這種亦師亦友的關系,能極大促進學生主動接觸教師,主動參與課堂,主動學習民族聲樂的興趣與積極性。首先,運用多媒體法、民族聲樂比賽法等多元教學法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我要學、主動學”的意愿往往最容易在輕松的氛圍、愉悅的環(huán)境中產生,教師可運用多媒體音視頻欣賞法,讓學生傾聽民族聲樂作品美妙的旋律,欣賞作品優(yōu)雅的意境,感悟作品深邃的文化意蘊及廣泛的民族傳統(tǒng),繼而主動去探究作品,產生“我要學”的興趣;其次,主動去關心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從心理入手,激勵學生主動學,消除學生對民族聲樂的陌生感和距離感,讓學生主動提意見,自信與教師平等交流,為主動性培養(yǎng)奠定基礎。
(二)借精妙課堂導入助力學生產生“我要學”的主動性意念
導入在每一節(jié)課中都是必要的,它是課堂活動開展的前奏,是準備工作,與課堂正課的關系惟妙惟肖,不可忽視。毋庸置疑,好的導入預示著好的開端,這預示著在后續(xù)的教學中,學生能更主動、更自主、更高效地配合教師的民族聲樂課教學。誠然,精妙的課堂導入能最大限度助力學生產生“我要學”的主動性意念,這種意念一旦產生,學生的主動性學習便會如約而來。好的導入有助于主動性培養(yǎng),而不導入或者失敗的導入則不會有如此效果。何為精妙導入呢?精妙導入便是具有激勵性、探究性、趣味性、生活性,能引導學生“主動學、主動參與”的導入。問題導入、多媒體導入、歌唱導入、復習法導入等都是可行性強、實施性高的導入法。
(三)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擁有自主的話語權
主動性培養(yǎng)需要教師將學生置于明顯的“課堂主體地位”,這樣,學生身上的“主動性”因素才會被真正激發(fā),真正體現出來。課堂主體地位,簡單而言,便是讓學生掌握課堂話語權,有自由活動、自由學習、自由參與的權利,這種權利應該是“絕對性”的,而不是在教師的硬性規(guī)定下盲目去學、盲目去識記。首先,嘗試翻轉課堂的民族聲樂課教學法。即教師給出一個民族聲樂篇目,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微視頻的引導下自主去學,主動去學。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將難以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在課堂上由其他小組學生或者教師幫助解決。這一模式的最大特點便是 “先學后教,學教結合”。教師可請小組代表上講臺講析重要的民族聲樂知識點,自己則成為了“傾聽者與旁觀者”,學生的主動性得以真正體現;其次,給予學生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平臺,激勵“主動性”內驅力形成。例如,學習幾首民族聲樂后,讓學生去唱、去練、去舞,提升自信心。
(四)善于傳授給學生一些自主學習方法,推動主動性學習
主動性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堅持,緩慢推進。但在這一進行過程中,幫助學生掌握一些自主學習方法是有必要的。在民族聲樂學習中,學生只有掌握了“漁”的策略,才會主動去“漁”,繼而獲得更多“魚”。首先,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學習民族聲樂的方法。民族聲樂教學課堂時間有限,很多學生在經歷了一節(jié)課的學習后,對一些理論知識點依然無法熟練掌握,不能順利指導聲樂課實踐學習。因此,這需要教師將資料放置于固定網站,激勵學生借助網絡技術進行課下下載學習。或者可推薦一些經典民族聲樂網站,讓學生在通過瀏覽網站,學習、拓展知識,掌握更多學習方法;其次,激勵學生找到“流行音樂”與“民族聲樂”相契合的因素,以前者來指導后者的學習。前者與后者的結合能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對民族聲樂改觀,繼而主動去學;最后,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制定個性化民族聲樂學習方案。有了方案的具體指導,學生的主動性學習便體現得更淋漓盡致,主動性學習的培養(yǎng)也能上一級臺階。
綜上所述,對于習慣當下流行音樂、青睞流行音樂的學生而言,民族聲樂著實“難以下咽”。在這一情形的影響下,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對這種聲樂形式“欣賞不來”,這無疑加大了教學的難度。“主動性培養(yǎng)”是打破民族聲樂教學尷尬局面,可以在學生中重塑民族聲樂威望,是讓更多學生正確認識、主動學習民族聲樂的重要教學策略。融洽師生關系構建、精妙課堂導入、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傳授自主學習方法是有效的措施,對于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主動性意義重大,教師可靈活借鑒、自主運用,以全面踐行民族聲樂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伍莉,劉慧.民族聲樂教學中學生主動性的培養(yǎng)探討[J].中國教育學刊,2019(S1):156-158.
[2]斯柳清.中職聲樂情境教學課例調查研究[D].長沙:湖南科技大學,2017.
[3]吉鵬飛.聲樂教學中歌唱風格的個性化培養(yǎng)[D].北京:中國音樂學院,2019.
[4]潘玉虹.中學音樂教學中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J]. 西部素質教育,2019,5(19):84.
作者簡介:張艷(1978—),漢族,山西太原人,太原師范學院音樂系 ,研究方向:民族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