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儀
(湖北美術學院 湖北 武漢 430205)
從哲學和美學角度看,繪畫可以說是人類受所處“大宇宙”啟發(fā)而創(chuàng)造的“小宇宙”。所謂“大宇宙”就是人類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社會環(huán)境,而“小宇宙”就是我們主觀營造的內心世界。人與自然的關系,正如中國古人所講“天人合一”。所以首先要研究自然界給予了我們什么樣的影響。
人類所有感官與認知方式都依照自然界的原理運作著。我們對美的理解和認識,也都依從自然界的規(guī)律。在生活中,我們時刻都在利用視覺對眼前的事物進行解讀;不僅是壯麗的景色,幾條簡單的直線、幾個簡單的色塊都會讓人產生不同的心理反應,并將這些形狀與日常經驗相聯(lián)系從而形成判斷。
豐子愷在《自然》這篇文章中舉例說明了這個觀點:“假如桌上有一把茶壺與一只茶杯。倘若這茶壺的嘴不向著茶杯而反向他側,即茶杯放在茶壺的后面,猶之孩子躲在母親的背后,誰也覺得這是不順當?shù)?、不妥帖的、不安定的。”這種感覺和體驗,就是我們對自然形態(tài)抽象認知的感受。要掌握這些普遍的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就要學習藝術抽象因素的歷史遺產,它們是解開大自然表現(xiàn)和秘密的鑰匙。
當認識到這些聯(lián)系之后,我們就不難理解羅丹所說的:“胸中洋溢情操的藝者,他的想象中從無缺乏天機之事物。在整個宇宙中,他體驗到與他的良知相似的機靈,沒有一樣生物,沒有一塊化石,沒有一朵天上的云彩,沒有一片平原的綠草,不把隱藏在千萬事物之下的秘密傾訴給他聽?!痹臼谴婧跤谧匀唤缰械姆▌t,只要我們用心去感悟就會有所觸動和啟發(fā)。
這是一個從外界解讀到內化為自己表達方式的過程,包含兩個方面:對外界的觀察增進了我們的認知;認知系統(tǒng)的構建影響了我們的觀察方式。我們在實踐中了解自然的邏輯、充實自身的知識體系,將對自然的體會轉化為新的認知方式,了解和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和法則。
德加說:“素描畫的不是形體,而是對形體的觀察?!彼^“觀察”,其實質是一種思考的方式,是對自然中各種造型現(xiàn)象的一種獨特認識方式。
從提煉繪畫語言的角度上理解,繪畫中有兩個方面的觀察活動,一是對于物象的觀察,二是對畫面本身的審視。從實際暗示中發(fā)現(xiàn)潛在的抽象因素動機及其發(fā)展的可能性,進而依照這種可能性將圖形元素展開傳遞,從而產生新的平面意象,在這個過程中顯示出作者獨特的審美追求和心理活動。
例如畢加索的《?!?,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第一個是他寫實繁雜的線描繪組合成的牛的形象,到最后一張變?yōu)榱攘葞坠P組成的牛的形象,這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思索,是不斷地透過事物表面去理解其內在的過程;這個過程中的每一次簡化與提煉,都是對認識與表達的升華,體現(xiàn)了作者的文化涵養(yǎng)與獨特認知。
而在蒙德里安的畫面中通過對樹進行觀察和提煉,逐步摒棄了事物的自然特征,越來越強調各種造型關系上的表現(xiàn),體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者對事物與眾不同的理解。蒙德里安這一系列“樹”主題的作品,展示了他不斷提煉平面意象并形成獨具特色繪畫語言的過程。
第一張是《夜晚,紅樹》(圖1)。蒙德里安描繪了老樹呈三角形分布的枝丫充滿整個畫面。雖然采用了平面化的處理方式,但依舊可以看出這是一幅以相對寫實手法繪制的圖畫。圖2《灰色的樹》是這一系列中的第二張。還是一棵無葉樹,樹干位于畫面中央,樹枝延展至畫布的邊界。在這一幅畫面中,蒙德里安試圖表現(xiàn)出樹枝幾何化的組合結構,因此樹的細節(jié)被簡化了。
由此發(fā)現(xiàn),無論是畢加索畫的牛還是蒙德里安繪制的樹,都展示了畫家對自然的認識并從中發(fā)現(xiàn)新的圖式。這個過程既是對外界反復的認知,也是對自身不斷的探索。創(chuàng)作者在認知與探索中深化對世界的認識,透過物象的表面了解事物本質,挖掘內心真實的感情。最終,用獨一無二的視角傳達出與眾不同的世界。
圖1 《夜晚,紅樹》(1908)
圖2 灰色的樹(1912)
在視覺語言認知領域中,我們需要了解到點線面的圖形語言、繪畫構圖的技法等。在使用這些視覺語言元素時,一定要遵循事物發(fā)展的原貌,切不可刻意雕琢;違背了自然界本真呈現(xiàn)的法則,就只能適得其反。比如豐子愷在《自然》中講到:人體美的姿態(tài),必是出于自然的。在人際交往中種種不自然的舉動,以及臉皮上硬裝出來的笑容、敷衍應酬的不由衷的語言,都滑稽得可笑,像是演劇。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豐子愷的話:形容舉止、順其天性,就自然、舒適。圖形與視覺形式的構建也應依照著這個原理,這樣觀者才會感到順暢。當然,我們不可能將這復雜的自然規(guī)律與萬千變化的法則完全描摹下來,因為人的認識是有限的,而且人的認識也會受到所處環(huán)境、接受教育情況等影響。但也正因有差異的存在,才會使不同的繪畫形式并存,使我們的視覺文化變得豐富多彩;也正是出于這個原因,我們的繪畫才強調藝術個性、強調個性的表達,這遠比模擬現(xiàn)實更為重要。藝術個性是藝術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用自己的語言表現(xiàn),才能形成感情真摯、風格獨特、有生命力的作品。
繪畫作為一種表達,是直觀形象地體現(xiàn)作者的情思和生活感受的視覺藝術。作為表達的主體,創(chuàng)作者對于藝術抽象因素的學習,要在認知過程中不斷實踐,透過表面去看待事物。只有在發(fā)現(xiàn)和反復實驗的基礎上提煉藝術表達語言,并以最本真的方式呈現(xiàn),這樣的作品才能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和長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