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我?guī)У倪@屆學生已經六年級了,從稚嫩懵懂的小孩子,現在都蛻變成小姑娘、小伙子了。他們不僅身體在快速成長,心理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學期開始,我不斷接到家長們的咨詢電話?!拔业暮⒆蝇F在非常很不聽話,一言不合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出來?!薄八F在叛逆得很!我限制他手機,他竟然跟我頂嘴,一點沒有以前乖巧的樣子!”“老師,我孩子早戀了怎么辦,我感覺她陷得很深,不能自拔?!钡鹊取F鋵?,不僅家長發(fā)現了孩子們明顯的變化,作為班主任老師,我也發(fā)現他們的變化,有些孩子變化特別突出,甚至打架、群毆等問題都出現了。剛好,學校推薦了書目《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我立馬到圖書館借閱。作為老師應該怎么幫助孩子們度過這段煩躁、慌亂的時期,果然看后收獲良多。
不同的生長時期,對待孩子的方式也要有所改變。如何度過青春期,對孩子的未來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一、解讀行為,都源于大腦
之前我總以為孩子們一些暴躁、莫名其妙的行為都是故意搗亂的,每次都把班風搞得烏煙瘴氣。當我看到《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里面這樣一段話后,我才發(fā)現原來是我錯怪他們了。文中這樣寫:“由于青少年的額葉正處于尚未連接號的混亂狀態(tài),所以很難做出理性的判斷。但大人往往因為孩子的外形發(fā)育得接近成人,就誤以為他們已足夠成熟,理應做出成熟的判斷。”孩子們的大腦額葉正在重塑,同時他們青春期調節(jié)情緒的血清素分泌不足,導致他們“反復無?!?、“喜怒無?!钡奶攸c。認識和理解青春期這個階段孩子們的大腦發(fā)育特征,才能夠真正理解他們所變現出來的行為。
二、理解情緒,認同最重要
學會從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盡量幫助孩子所創(chuàng)造快樂的回憶,理解他們的情緒,孩子們的心才會跟我們越走越近。
還記得上周我接到一個很“緊急”的電話,電話一頭的家長哭哭啼啼跟我訴說,昨天她的孩子差點要跳樓了,半只腳已經伸出去欄桿外面。我非常吃驚,這個孩子在班上一直都是快樂的小可愛,無憂無慮的,跟他媽媽口中說的是兩個人啊。到底是怎么回事?原來,我們班這個孩子下課后去晚托班寫作業(yè),由于字跡不端正,被晚托老師留下來到晚上十點多才回家。他滿腹委屈,哭啼啼地回到家里,本想著跟父母訴說自己心中的情緒,沒想到媽媽一張嘴就是數落?!罢f你多少次了,你這個字幾時才能改?活該被留下來!”“哭什么?你要哭到外面哭去!”這短短兩句話直接擊潰了孩子的心理防線,他抹著眼淚,跑到陽臺,抬腳就要往下跳,還好被他爸爸及時拉住,才沒釀成一樁悲劇。聽完這位媽媽的傾訴,我都替孩子覺得委屈。
其實,如果我們換位思考結果就不會是這樣了。孩子從早上八點開始上課,下午四點多放學,還要去晚托班到晚上十點多,這比我們正常大人上班的時間還長,而且還受到晚托班老師的批評。當孩子回來向家長傾訴他的負面情緒時,我們應該要肯定他的情緒,再溝通。如果說一句:“寶貝,媽媽知道你度過了槽糕的一天??烊ハ丛栊菹??!被蛘摺昂⒆?,媽媽知道你此刻非常難過,媽媽會跟晚托老師溝通一下時間,但請你下次書寫端正一些,好嗎?”假設父母是這樣跟他溝通的,我相信孩子轉化他們的負能量,因為此時此刻父母是認同他的情緒的,是與他站在一起的。
三、尊重他們,做其咨詢師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是很認同的:在孩子進入青春期時,你不能再做經紀人了,而要以咨詢師的身份靠近孩子。要尊重孩子,充分理解孩子的苦惱,必要時為孩子提供有利的忠告等。
很多家長對孩子有很強的控制欲,因為青春期孩子比較自我,家長們控制不到,所以非?;炭?、緊張。一旦出現這樣情緒,家長們只會越來越加強控制,這些只會招來孩子們的憤怒和不滿,導致與父母漸行漸遠。
我們班有也這樣的“人物”。以前一二年級的他非常乖巧,可是慢慢等到五、六年級,這個大家口中的“乖乖仔”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既叛逆又敏感,很脆弱又倔強,愛打架、愛與他人發(fā)生沖突,對媽媽的管教不屑一顧,頂撞老師等等。父母工作繁忙,對他疏于管教,對孩子的內心世界一點都不了解,孩子也很抗拒跟他們交流。于是,孩子慢慢將自己內心封閉起來了。但我看到這本書上的那段話,突然意識到,對待這種孩子老師和家長的手法可能不能太“簡單粗暴”。
于是,我跟家長溝通,盡可能地花時間陪孩子,多與他互動交流,多關注一下他的愛好,從愛好這一方面去入手,逐步打開他的內心。后面才知道,孩子會轉變成叛逆的孩子,是因為父母幫他做的決定太多了,不尊重他的意愿。比如,孩子去理發(fā),他有他的審美要求,可是媽媽不讓,執(zhí)意讓他理寸頭。又比如小到吃飯喝湯,都被父母緊緊控制了,他沒有辦法做屬于他自己的決定,這樣的生活讓他很窒息,所以他只能通過“叛逆”這個出口來宣泄自己的情緒。當家長聽到孩子的傾訴之后,才發(fā)現自己所以為的“愛”對于他而言,是一種窒息的束縛,是一種透不過氣的綁架,只有尊重,才能夠真正地讓孩子做自己。
所以要足夠了解孩子的需求、想法和喜好,大大減少對孩子不必要的誤會與不信任,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和理解,內心才會由衷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
所以有時并不是我們不了解孩子,而是沒有用對方法。在這澎湃起伏的青春期,理解他們行為,認同他們的情緒,尊重他們的意愿,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跟他們一起去面對慌亂不安的青春期。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qū)第二外國語學校(集團)大磡小學 林夏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