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愛愛
作為婦科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良性腫瘤,子宮肌瘤主要由子宮平滑肌細胞過度增生所導致[1]。當患者處于早期階段時通常無典型癥狀,但隨著疾病進一步發(fā)展,可逐漸表現(xiàn)出腹部腫塊、陰道出血、壓迫感等情況,使日常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2]。中醫(yī)護理模式主要強調辨證護理,根據患者個體化差異性,實施相應護理,以達到針對性護理的作用。本次研究旨在探討子宮肌瘤手術患者接受不同護理方法實際應用效果的差異性。 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集2017年9月—2019年9月我院子宮肌瘤手術治療患者130例,通過隨機法分為65例對照組與65例研究組。其中對照組年齡36~65歲,平均年齡為(51.18±6.37)歲;腫瘤直徑為3~11 cm,平均直徑為(6.1±1.0)cm;子宮全切術13例,子宮次全切術19例,子宮肌瘤切除術33例。研究組年齡37~66歲,平均年齡為(52.01±6.59)歲;腫瘤直徑為4~12 cm,平均直徑為(5.9±1.4)cm;子宮全切術15例,子宮次全切術15例,子宮肌瘤切除術35例。2組一般資料差異小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本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措施包括:術前相應準備,術中監(jiān)測生命體征變化,指導患者合理用藥等。研究組:本組患者接受中醫(yī)手術室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失眠護理。許多患者面對手術治療均會存在一定心理壓力,導致其出現(xiàn)失眠情況。因此護理人員應當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并指導患者晚上睡覺前以熱水泡腳的方式放松身體,再選取涌泉穴進行按摩,以3 min作為標準按摩時長;可運用中醫(yī)手法進行推拿,同時選擇印堂穴、風池穴、百會穴及太陽穴進行按摩;如患者存在較為嚴重的失眠情況可將王不留行籽埋于患者耳穴部位,同時輔以專業(yè)的中醫(yī)按摩使患者失眠情況得到有效改善。②情志護理。護理人員于術前與患者進行溝通,耐心聽取其內心傾訴,并給予相應語言安慰;對于患者所提出的合理需求應當盡量滿足,使患者內心不良情緒能夠得到緩解;在護理時應當以溫柔的態(tài)度面對患者,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普及子宮肌瘤相關基礎知識,并講解手術中相關注意事項,使患者能夠提前做好心理準備,以最佳狀態(tài)迎接手術治療。③疼痛護理。于手術治療完成后,護理人員按照相關標準準確評估患者疼痛感,根據實際疼痛程度給予相應干預。協(xié)助患者完成體位的變換,使其能夠以舒適的體位進行休息;指導患者相應的放松訓練,使其注意力得到轉移;選取患者耳穴部位(子宮、皮質下、交感、神門)埋下王不留行,并對相應部位進行按壓,確保按壓力度合適后,以2 min作為標準按壓時長,以3~5次/d的標準進行按壓;如患者仍存在強烈疼痛感可適當增加按壓次數(shù),如有需要可給予患者相應鎮(zhèn)痛藥物進行治療;重點關注患者鎮(zhèn)痛泵使用情況,如患者出現(xiàn)各種不良反應可通過按摩內關穴的方式進行緩解,以15 min/次作為標準時長。④腹脹護理。護理人員需重點觀察患者術后情況,如發(fā)現(xiàn)存在舌質發(fā)紫及脈細澀的情況,則可判定患者存在氣滯血瘀及腑氣不通,應當于術后給予理氣通腑湯進行治療,待術后6 h對患者耳穴(大腸、胃、小腸、交感)部位埋下王不留行,同時以專業(yè)手法進行按壓,以2 min作為標準按壓時長,以3次/d的標準進行按壓;待術后第2天時可將尿管拔除,協(xié)助患者下床并指導其進行身體活動,需要注意活動時范圍不可過大,以防止意外情況發(fā)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中藥保留灌腸處理,使胃腸道得到有效恢復,以促進盆腔部位血液循環(huán),進而預防腸粘連情況發(fā)生。⑤防血栓護理。由于患者在治療后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同時尿管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患者活動,容易導致下肢血液循環(huán)障礙情況出現(xiàn),進而形成血栓。因此護理人員需定期對患者下肢進行按摩,以足部遠端部位作為按摩起始位置,直到心臟部位,以單側肢體5 min作為標準按摩時長;在按摩時應當注意力道適中;再通過抓捏法對腓腸肌、股四頭肌與股二頭肌進行按摩,以5 s作為按摩間隔時長,使患者下肢肌肉得到放松,可有效促進其功能恢復;于術后選取足三里穴、三陰交穴等相應穴位,護理人員以專業(yè)按摩手法進行穴位按摩,以促進腸道功能恢復;在家屬陪伴下進行相應下肢活動,指導患者完成簡單活動訓練,并重點觀察患者下肢部位相關情況,以防止不良反應發(fā)生。
1.3 觀察指標 ①通過多維自報測定法(McGill疼痛調查表)評估2組患者護理后疼痛感,Ⅰ級:經護理后無疼痛感;Ⅱ級:經護理后存在輕度疼痛,可耐受且睡眠質量正常;Ⅲ級:經護理后存在明顯疼痛,超過耐受范圍,需使用止痛藥物方可入睡;Ⅳ級:經護理后存在強烈疼痛,超過耐受范圍,即便接受止痛藥物仍然無法入睡。總有效率=(Ⅰ級+Ⅱ級)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統(tǒng)計2組手術治療相關指標,主要包括:住院時間、拆線時間、排氣時間及下床時間,加以對比分析。③通過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價干預前后患者情況,主要包括抑郁、軀體化、焦慮,評分越低則代表患者該項指標情況越好。
2.1 2組患者護理疼痛有效率對比 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護理疼痛有效率更高,差異大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疼痛有效率對比 (例,%)
2.2 2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對比 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住院時間、拆線時間、排氣時間及下床時間更短,差異大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對比 (例,
2.3 2組患者干預前后SCL-90各項評分對比 2組干預前抑郁、軀體化、焦慮評分差異小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干預后抑郁、軀體化、焦慮評分更低,差異大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干預前后SCL-90各項評分對比 (例,
子宮肌瘤又可被稱為纖維肌瘤,容易對女性身體健康及日常生活質量造成嚴重不良影響,臨床上針對該疾病的治療以手術為主,但在治療過程中存在各種不確定因素,使得手術治療效果受到影響[3,4]。因此需通過有效措施進行護理,以確保手術治療效果。常規(guī)護理雖具備一定臨床效果,但由于缺乏針對性,導致整體護理效果難以達到預期[5]。
在中醫(yī)學認知中,情緒對機體具有顯著影響,因此中醫(yī)臨床治療不僅在于用藥,更強調情緒狀態(tài)的調節(jié)[6,7]。根據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人體情緒的變化會對交感神經造成影響,促使其釋放具有興奮作用的神經遞質,進而促進腦部血流量加快,對于神經細胞活性的增強也有積極作用[8]。經過長期的經驗總結,中醫(yī)護理形成一套完整理論體系,在手術護理過程中,通過術前系統(tǒng)化護理措施對患者心理情緒進行調節(jié),以便應對術后相關問題。在護理過程中所強調的辨證護理方法可達到個體化護理效果,確保臨床治療效果的同時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預后[9,10]。
通過研究可發(fā)現(xiàn),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護理疼痛有效率更高,差異大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住院時間、拆線時間、排氣時間及下床時間更短,差異大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2組干預前抑郁、軀體化、焦慮評分差異小且無統(tǒng)計學意義;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干預后抑郁、軀體化、焦慮評分更低,差異大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中醫(yī)護理臨床應用效果更為顯著,整體護理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在子宮肌瘤手術患者臨床護理中,可通過中醫(yī)護理方法進行干預,不僅可使術后疼痛感降低,還可進一步減少術后恢復時間,有助于改善心理狀態(tài),具備較高臨床應用價值與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