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四華
近幾年,國學在全國乃至全球華人范圍內持續(xù)升溫,高校、中小學等教學機構和電視、網絡、書籍雜志等媒體不同程度地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但是“國學熱”卻在高職院校遇冷,本文將從國學和國學熱的角度,針對高職院校國學教育的現狀,闡述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的意義。
1 國學的內涵
“國學”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春官·樂師》:“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周禮·正義》:“國學者,在國城中王宮左之小學也。” 周代的“國學”只是國家所辦的“貴族子弟學?!薄4撕蟪?,國學逐步由小學演變?yōu)楦叩葘W府。
“國學是中國傳統(tǒng)學術的簡稱。國學的名稱是民國初年興起的。章太炎先生著《國故論衡》,又有《國學概論》的講演(由曹聚仁先生筆錄),是關于國學的代表作?!?905年鄧實 在《國學講習記》說:“國學者何?一國所自有之學也?!?1923年胡適創(chuàng)辦《國學季刊》,他認為“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文化歷史,都是我們的‘國故;研究這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的學問,就是‘國故學,省稱為‘國學。”
2 國學持續(xù)升溫
從20世紀二三十年代興起的國學思潮,經歷了十年文化大革命批判否定傳統(tǒng)文化,到八十年代改革開放迎合西方文化,再到九十年代延續(xù)至今的國學熱潮,可以看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力在全球范圍內大幅提升,文化自信在進一步彰顯。
從政策層面來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就明確指出: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p>
從教育機構設置來看,2004年孔子學院正式在韓國首爾成立,到現在已經在140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等學府把國學教育納入課程體系, 2001年武漢大學創(chuàng)辦國學試驗班,2005年5月中國人民大學成立國學院,2005年7月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成立國學研究基地等;全國中小學普遍開設國學課程,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民間國學館、國學堂也紛紛涌現。
從媒體宣傳效果來看,國學類電視節(jié)目《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舌尖上的中國》、《中國通史》、《國家寶藏》、《經典詠流傳》等不斷掀起收視高潮;國學類的圖書雜志熱銷,比如《三聯(lián)生活周刊》2017年第2期《我們?yōu)槭裁磹鬯纬愤M入年度雜志銷量排行榜前三,2018年第5期《宋朝那些人 士人、士風、士氣》也最暢銷。
我們可以看出,這次國學熱不僅有政府的提倡,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tǒng)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且從高校到中小學,從媒體節(jié)目到書籍雜志,從官方到民間, 都在加強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教育。
3 高職院校國學教育的現狀
高等職業(yè)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開設國學課程的高職院校卻很少。國學熱在高職院校遇冷,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3.1 政策解讀上存在忽視。
高等職業(yè)教育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堅持培養(yǎng)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yè)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圍繞高技能人才培養(yǎng)目標,高職院校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忽視人文素質方面的培養(yǎng),“重技能、輕人文”的局面由來已久。高職院校普遍開設了注重實踐應用的《應用文寫作》、《演講與口才》、《商務禮儀》等課程,《大學語文》課程開設的職院就較少,開設國學課程的職院就更少了。
3.2 學生語文基礎知識薄弱,對國學了解甚少,新鮮感過后就不再感興趣。
相對于高校學生,高職院校的大多數學生學習態(tài)度較為消極,語文基礎知識比較薄弱。而國學經典中有相當多篇目比較艱深難懂,對高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開設了國學課程的職院學生新鮮感過后就不再感興趣,就更不會孜孜不倦地上下求索了。
3.3 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教學手段比較單一。
高職院校國學課程師資力量相對比較薄弱,教師職后的繼續(xù)教育也很少涉及“國學”相關的內容,通過自我學習提升不僅緩慢而且比較受限,也沒有形成相對成熟的國學教育教學體系和師資培養(yǎng)方案。同時,僅僅依托國學課堂教學,對提升高職學生的國學知識和人文素養(yǎng)遠遠不夠。
4 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的意義
高職院校培養(yǎng)的是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yè)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近幾年隨著高校畢業(yè)生人數逐年突破歷史新高,年年都是“史上最難畢業(yè)季”,面對嚴峻的就業(yè)形勢,高職學生不僅要加強鍛煉實踐能力,還要培養(yǎng)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才能滿足用人單位水漲船高的的招聘需求。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1973年提出了“冰山模型”理論:將人員個體素質的不同表現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根據“冰山模型”理論,高職學生的職業(yè)技能與職業(yè)證書是凸顯于冰山水面之上的部分,比較容易通過培訓來改變和發(fā)展,而深藏在冰山水面之下的態(tài)度、動機、個人形象與價值觀卻是決定他今后職業(yè)成功與否的隱形因素。
因此,對高職學生開展國學教育,不僅包括了解儒家經典中積極進取、知行合一的入世精神,道家思想中道法自然、超然物外的出世精神,佛教中通達圓潤、明心見性的禪機頓悟,也包括誦讀唐詩宋詞中那些音律和諧、情致典雅的華美篇章,也包括知曉浩瀚史籍中那些人物傳記和歷史故事,總結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還包括欣賞琴棋書畫戲曲建筑等傳統(tǒng)藝術形式。通過這些潛移默化、知行合一的國學熏陶內化成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4.1 有助于培養(yǎng)高職學生良好的職業(yè)道德。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馮友蘭先生認為中國文化具有以儒學為主導因素的哲學特性,儒學提供了豐富的人生智慧,凝結成中華民族特有的心理素質,塑造了中國傳統(tǒng)農民和知識分子的特殊性格?!?/p>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國學教育有助于高職學生塑造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在動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進行有效引導。比如儒家經典中《大學·明德章》說:個人皆“以修身為本”,格物致知?!吨杏埂氛f:“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薄墩撜Z》說:“言忠信,行篤敬?!薄安W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备呗殞W生通過體悟往圣先賢的哲學思想,“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來養(yǎng)成良好的職業(yè)道德,讓自己的職業(yè)生涯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潛力。
4.2 有助于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獨立人格。
張岱年說:“儒家的以人為本位的哲學,一方面宣揚獨立人格與人格尊嚴,另一方面又強調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心,這是儒家學說的積極內容。”孔子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泵献诱f:“說大人而藐之,勿視其巍巍然。”《周易大傳》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薄肚f子·逍遙游》論述宋榮子的態(tài)度說:“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辨乎榮辱之境”,這些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人格。
4.3 有助于提升高職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孔子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备呗殞W生可以通過吟誦經典詩詞散文,了解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來提升高職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95周年上講到:“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边@句話出自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而《舊唐書·魏徵傳》中:“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是這種意思的另一種表達,都是指古為今用、以史為鑒。融匯國學,可以提升高職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4.4 有助于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文化自信。
高職學生只有對民族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有所認識,既認識到傳統(tǒng)之所長,也認識到傳統(tǒng)之所缺,才能有文化自信,才能講好中國故事。《周易》說“生生之謂易”“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不斷創(chuàng)新是人類永恒的主題。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有助于學生了解國學,喜歡國學。只有尊重傳統(tǒng),才能革故鼎新,超越傳統(tǒng)。
(作者單位:湖南外貿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