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洋
【摘要】目的 分析普通麻醉機高頻通氣在硬質(zhì)支氣管鏡手術中運用的安全性。方法選取本院40例實行硬質(zhì)支氣管鏡手術患者開展研究,標本納入時間為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按照隨機分組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各20例。分別實行高頻呼吸機通氣和無肌松藥全身麻醉和麻醉劑實行超生理頻率高頻通氣,并且對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的動脈二氧化碳分壓以及氧分壓狀況進行對比;同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動脈二氧化碳分壓以及氧分壓狀況高于參照組并且組間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且和參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相對較高,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實行硬質(zhì)支氣管鏡患者所進行的治療中,高頻通氣的應用,其效果非常顯著,可以提高患者的動脈二氧化碳分壓以及氧分壓。
【關鍵詞】普通麻醉機;高頻通氣;硬質(zhì)支氣管鏡手術
硬質(zhì)支氣管鏡能夠對中央氣道所產(chǎn)生的阻塞性病變進行有效處理,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全身麻醉或者是深度鎮(zhèn)靜,當前,在實行手術的過程中,一般都是維持氧和,其形式主要包括手控噴射、無呼吸氧和以及高頻噴射通氣等。其中,最為常見的治療方式就是高頻通氣,但是在使用高頻呼吸機在硬質(zhì)支氣管鏡所實行的手術治療中的有效應用,其治療效果并不顯著[1]。本文的主要目標就是分析研究多樣性護理在實行硬質(zhì)支氣管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成效以及對滿意度所產(chǎn)生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40例實行硬質(zhì)支氣管鏡手術患者開展研究,標本納入時間為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按照隨機分組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各20例。參照組中,男女患者所占比例為12:8;平均年齡為(58.23±10.22)歲。觀察組男女患者所占比例為13:7;平均年齡為(58.36±10.09)歲。兩組實行硬質(zhì)支氣管鏡手術患者的年齡、性別等相關資料之間的對比并無明顯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參照組
本組患者實行高頻呼吸機通氣治療?;颊咴谑中g之前要禁食禁水,時間為8-12個小時,并且在手術之前不要服藥?;颊咴谶M入到手術室之后要對其血氧飽和度以及呼氣末二氧化碳以及心電圖狀況進行密切監(jiān)測。實行靜脈麻醉之后,患者取平臥位。使用呼吸機對換組合實行高頻通氣,并且把氧流量調(diào)到最大,使用2%的利多卡因在實行支氣管鏡推進的過程中對其實行表面麻醉。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要對操作狀況進行重視,一旦停止操作,則要對操作孔進行封閉,將其呼吸頻率降低直到每分鐘20次。手術結束之后要為患者提供面罩賭氣進行輔助通氣,在其呼吸恢復之后將其插入到口咽通氣道當中,等到患者完全清醒之后將其拔出。
1.2.2觀察組
本組患者在參照組的機基礎上實行無肌松藥全身麻醉和麻醉劑實行超生理頻率高頻通氣?;颊呷⊙雠P位,將患者的咽部、口腔以及支氣管保持在統(tǒng)一水平上,在其口中實行紗布進行填塞進而減少漏氣的產(chǎn)生。在患者充分吸氧去氮之后要使用芬太尼和丙泊酚對其實行麻醉誘導,并且按照患者的嗆咳狀況以及心率血壓狀況對其進行一定的調(diào)整。高頻通氣治療同參照組。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動脈二氧化碳分壓以及氧分壓狀況;并且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的低氧血癥狀況消失;有效:患者的低氧血癥狀況有所好轉;無效:患者的低氧血癥狀況并沒有產(chǎn)生變化甚至更加嚴重。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通過SPSS21.0軟件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使用(x ?±s)表示,并開展t檢驗;以%表示治療效果通過百分數(shù)的形式進行表示,并實施卡方檢驗,如果統(tǒng)計值P值小于0.05,則表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氧分壓對比
觀察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氧分壓高于參照組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參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顯著低于觀察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硬質(zhì)支氣管鏡在對中央氣道阻塞性病變所進行的處理中,其效果非常顯著。在對硬質(zhì)支氣管鏡進行使用的過程中,需要使患者保持全身麻醉或者是深度鎮(zhèn)靜的狀態(tài)下才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適程度,進而對患者的氧和進行維持。主要方式包括控制呼吸、自主輔助通氣、無呼吸氧合、高頻噴射通氣以及手控噴射等。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方式就是噴射通氣,能夠使用呼吸機實現(xiàn)相應的超生理呼吸頻率。
當前,在實行硬質(zhì)支氣管鏡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國產(chǎn)高頻呼吸機的應用效果并不顯著,具有很多不足,比如接口不夠標準、通氣壓力小、無法對氧濃度進行調(diào)節(jié)等[2]。另外,在實行硬質(zhì)支氣管鏡手術的過程中,低氧血癥的產(chǎn)生風險相對較高,相關研究顯示,支氣管鏡在對嚴重低氧血癥所進行的治療中,其所占比重約為20%。術中所產(chǎn)生的低氧現(xiàn)象很有可能是由于支氣管內(nèi)出血、無效通氣以及支氣管阻塞、氣壓傷等原因所導致的。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動脈二氧化碳分壓以及氧分壓狀況高于參照組并且組間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且和參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相對較高,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在對實行硬質(zhì)支氣管鏡患者所進行的治療中,高頻通氣的應用,其效果非常顯著,可以提高患者的動脈二氧化碳分壓以及氧分壓。
綜上所述,在對實行硬質(zhì)支氣管鏡手術患者所進行的治療中實行高頻通氣治療,可以獲得非常明顯的治療效果,安全性高。
【參考文獻】
潘志浩, 鄔曉雷. 普通麻醉機高頻通氣在硬質(zhì)支氣管鏡手術中的運用[J]. 中國內(nèi)鏡雜志, 2019,24(10):88-90.
易禮清, 彭家寬, 李準民. 肌松藥與高頻通氣用于支氣管鏡下小兒氣道異物取出術[J]. 臨床麻醉學雜志, 2018,19(2):11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