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程程
摘 要:本文將新媒體時代護生網絡意見表達與正向引導作為衛(wèi)生健康類高職院校網絡思政的重點來研究,在梳理護生網絡意見表達研究的基礎上,分析護生網絡意見表達的獨特性和存在的問題,并結合衛(wèi)生健康類院校的網絡思政實際,針對性地提出護生網絡意見表達正向引導的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網絡意見;網絡意見表達;正向引導
一、引言
新媒體背景下,信息交流與傳播方式的變化導致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的演變,對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進行正向引導已成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護生作為大學生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的趨同性,又因護生專業(yè)、經歷、思考問題角度等,導致其網絡意見表達的差異性,因此,加強新媒體時代護生網絡意見表達特征、內容和問題的研究,對于提高護生的網絡素養(yǎng)和政治素養(yǎng),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研究現(xiàn)狀
護生網絡意見表達是指護生以網絡為媒介表達對某一事件的觀點、意見、情緒和態(tài)度。加強護生網絡意見表達的正向引導,對提升其網絡素養(yǎng)等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v觀各類文獻,針對護生網絡意見表達的研究尚為空白,國內學者主要關注“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領域,梳理研究方向如下。
一是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的內涵和特點。馬向鋒在《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從眾行為情況調查及分析》中認為,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存在從眾行為,他調研發(fā)現(xiàn)該從眾行為與社會發(fā)展、家庭環(huán)境、教育背景和個人因素有關。王振國在共青團工作視域下,分析了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具有個性化和碎片化等特點,從高校共青團工作角度出發(fā)提出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引導的應對之策。
二是網絡意見表達的影響因素分析。周葆華、呂舒寧在《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中從“沉默的螺旋”理論出發(fā),從理論上解釋了“意見氣候感知”,認為對“意見氣候”對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有顯著影響作用。虞鑫、王義鵬在《社交網絡環(huán)境下的大學生公開意見表達影響因素研究》中則重點關注個體特征(個體的社會關系和自我審查意愿)和議題屬性在其表達意見時的影響,這些影響因素是對“沉默的螺旋”理論的修正。
三是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存在的問題。秦永和徐璐在《淺析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引導機制的構建》中認為,因虛擬世界的虛幻性、輿情引導的復雜性和青年大學生的不成熟,導致現(xiàn)階段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還存在盲從、偏激、情緒化等問題。白曉寧在《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非理性表達研究》中分析了,大學網絡非理性表達存在政治性意見表達多發(fā)、群體性極端言論多發(fā)、娛樂熱點新聞備受關注、網絡意見領袖存在引導問題等特征。
四是網絡意見表達的優(yōu)化和引導策略。張星在《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調查分析及規(guī)范引導》中,從核心價值觀引領、網絡意識形態(tài)建設、網絡空間治理和網絡意見領袖隊伍建立4個方面,對網絡意見表達提出了引導和規(guī)范的策略。劉瑞瑜在《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及教育引導策略》中則是基于網絡意見表達的特征和平臺的分析,提出網絡意見表達的教育引導策略。
綜上所述,國內學者對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的現(xiàn)實關注高,從實際問題出發(fā)探究具體策略。但總體來說還有可拓展之處,如探究新媒體環(huán)境下針對護生的網絡意見表達與引導策略研究還相對薄弱。由此表明,開展新媒體時代護生網絡意見表達與正向引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三、護生網絡意見表達的特征和影響因素
網絡社交和自媒體平臺的廣泛運用,使得人人都有了麥克風,網絡空間的自由化讓護生獲得更多發(fā)聲機會。為深入了解護生網絡意見表達的現(xiàn)狀,筆者在寧波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進行抽樣調查,調查樣本為每個年級200人共600人,收到有效樣本578人,有效回收率為96.33%。調查涵蓋護理、老年護理、助產這=3類護理專業(yè),調查采用電子問卷和紙質問卷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有效樣本中,女生占92.21%(533人),男生7.79%(45人);中共黨員4.33%(25人),共青團員94.98%(549人),群眾0.69%(4人);漢族99.65%(576人),少數(shù)民族0.34%(2人);護理專業(yè)81.14%(469人),老年護理8.82%(51人),助產10.03%(58人);大一學生34.08%(197人),大二學生33.56%(194人),大三32.35%(187人)。
(一)網絡意見表達的原因
調查數(shù)據顯示,57.41%的護生進行網絡意見表達源于自己感興趣的事情;30.23%的護生由于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表達自我情感,想在網絡空間內進行訴說或想引起關注;7.51%護生是因現(xiàn)實訴求沒有得到回應,想通過網絡尋求解答和幫助;0.02%護生是通過網絡發(fā)泄不滿情緒;4.83%護生只是隨大流轉發(fā)、跟帖和評論??梢?,護生進行網絡意見表達主要源于自身興趣或自我訴求(現(xiàn)實需要和情感訴求)無法實現(xiàn)而發(fā)表網絡意見。部分學生因缺乏謹審慎思考,會做出“標新立異”或“隨波逐流”的網絡意見表達,往往成為不良情緒、負面輿論和不實新聞的傳播者。
(二)網絡意見表達的方式
數(shù)據表明,護生網絡意見表達方式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56.21%的護生通過微信、QQ這類即時性社交軟件發(fā)表網絡意見,有23.12%的護生通過微博、QQ空間、博客等個人新媒體平臺表達意見,11.27%的護生通過網絡論壇、貼吧等公共平臺進行意見表達,9.4%的學生通過門戶網站、短視頻軟件、直播平臺等評論區(qū)進行網絡意見表達??梢姡⑿藕蚎Q還是目前護生最常用的網絡意見表達平臺,與此同時,論壇、貼吧、短視頻、直播平臺等面向公眾的網絡新媒體平臺上護生的網絡意見表達情況也不容忽視。
(三)網絡意見表達的內容
護生發(fā)表網絡意見通常源于自己感興趣的事件,調查發(fā)現(xiàn),護生對娛樂八卦、大學生就業(yè)和學習生活環(huán)境等興趣相關或利益相關的信息關注度高,其中,娛樂八卦和社會輿論最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有52.41%的學生對此類事件會進行轉發(fā)或發(fā)表意見,因此,要加強社會輿論、娛樂八卦、不實新聞等網絡信息的監(jiān)管和引導,培養(yǎng)護生對網絡謠言和社會負面言論的信息甄別能力,規(guī)范和引領正確的網絡意見表達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在國際國內的時政新聞中,跟醫(yī)療行業(yè)、醫(yī)患關系、醫(yī)德醫(yī)風有關的網絡信息也容易引發(fā)護生的興奮點,從而護生引起廣泛的關注、評論和擴散,其次是與護生教育培養(yǎng)、護生權益保障、衛(wèi)生健康類院校服務水平等相關的訊息,當權益維護和服務水平未達到預期時容易引發(fā)護生的負面情緒和不良言論,進而引發(fā)校園輿論風波,高校需要重點關注和把控護生網絡維權的表達需求。
(四)網絡意見表達的特點
數(shù)據表明,46.25%的護生認為自己理性地表達網絡意見;36.43%的學生認為基本能夠保持理性表達;13.11%的學生認為網絡事件真假難辨,并且與己無關就保持沉默,不發(fā)表意見和看法;4.21%的學生會進行情緒化表達。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還是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理性地網絡意見表達,而部分學生的情緒化表達也值得引起關注,因為他們的激進言論可能會引起大部分學生的從眾行為和跟風言論。
(五)網絡意見表達的影響因素
護生在網絡意見表達時會受到多重因素影響。調研發(fā)現(xiàn),80.23%的護生認為網絡意見表達受個人原因(年齡階段、專業(yè)背景、思考方式、興趣愛好)影響大,同時,校園的官方媒體、網絡意見領袖、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等也會對其產生重要的影響。對于能引起護生關注的網絡思政教育方式,數(shù)據顯示,60.72%護生選擇幽默生動的語言文字,30.01%護生選擇小視頻,9.27%護生選擇圖片??梢姡o生呼喚新穎獨特、豐富多樣的網絡意見引導方式,從而來提升網絡意見表達的引導效果。
四、護生網絡意見表達的正向引導策略
新媒體背景下,護生發(fā)表網絡意見呈現(xiàn)出表達方式的復雜化、表達內容的多元化、網絡維權的主觀化等特征,衛(wèi)生類高職院校應根據辦學實際和護生網絡表達的特殊語境,構建全面高效的網絡話語引導策略。
(一)加強網絡意識形態(tài)建設,構筑思政教育話語陣地
一是搭建“微信、微博、QQ群”等媒體融合的宣傳陣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先進文化的正面宣傳,傳播護生志愿服務、奉獻社會典型案例、正能量先進事跡等,實現(xiàn)常態(tài)化的正面宣傳和特殊時期、緊急事態(tài)下的輿論正向引導。二是充分發(fā)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易班”的教育引導效果。熟練掌握和運用易班的“快搭”功能,開辟時事熱點、兩學一做、十九大精神等欄目,把握政治思想引領的主動權,抵制西方思潮對學生思想觀念的不良影響。三是積極主動地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打造具有時代特色的網絡文化精品。高校應推出學生喜聞樂見、生動鮮活的文化形式,讓護生廣泛關注、閱讀和討論時事熱點成為新常態(tài),以“工匠精神”、醫(yī)學人文和“仁愛健康”精神,熏陶護生形成健全人格和高尚醫(yī)德,調動護生成為先進網絡文明文化的傳播者和倡導者。
(二)培養(yǎng)網絡話語宣傳隊伍,引導學生網絡意見表達
一是組建集輔導員、思政教師、宣傳骨干、心理工作者為一體的網絡宣傳管理隊伍。思政工作者應緊跟時代前沿,牢牢把握意識形態(tài)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同時,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力度。思政工作者要熟悉和掌握網絡流行言和網絡語言發(fā)展趨勢,積極尋求網絡語言和思政教育話語的契合點,在教育實踐中,借鑒和運用“蠻拼的”“點贊”“給力”“年輕人不要總熬夜”等“習式”網絡熱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凸顯思政教育話語的生動性和活潑性,從而提升網絡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側重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網絡語言的正確引導,讓學生了解和認識積極向上的網絡語言,能夠理性辨識和正確運用網絡語言。二是從學生隊伍中選拔和培養(yǎng)有網絡敏感性、信息辨識力的信息管理員,及時反饋學生的網絡輿情,做好師生間網絡信息的交流和溝通;同時,培養(yǎng)政治素養(yǎng)和網絡素養(yǎng)“雙高”且具群眾影響力的學生黨員和學生骨干成為“網絡意見領袖”,進一步強化對網絡意見領袖的教育引導,發(fā)揮網絡意見領袖對網絡輿情的示范引領作用,從而提升廣大護生的網絡媒體素養(yǎng),切實規(guī)范護生的網絡意見表達。
(三)建立完善網絡監(jiān)測機制,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一是建立網絡輿情監(jiān)控系統(tǒng),以宣傳部、學生工作部門、各級基層黨組織為首,構建微信、微博、QQ、微信公眾號等多媒體信息管理和監(jiān)控系統(tǒng),發(fā)揮校園信息中心的輿情檢測、分析和預警功能。二是建立校企(醫(yī))協(xié)同管理模式。在頂崗實習期,做好與相關部門的協(xié)同管理,嚴格把控網絡信息的發(fā)布、審查和監(jiān)管制度,形成護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增強護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三是暢通輿情反饋和信息公開機制。高校應及時通過多媒體融合平臺公布輿情相關信息,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于網絡意見引導的全過程,形成“監(jiān)測管理、預警處理、教育引導”為一體的網絡信息管理機制,營造綠色健康的網絡語言環(huán)境。
五、結語
利用新媒體創(chuàng)新網絡意見正向引導策略,形成線上線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切實做好護生網絡意見表達的引導工作,不僅有利于提升護生的網絡素養(yǎng)和政治素養(yǎng),提升護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也有利于高校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牢牢掌握網絡意識形態(tài)主導權,為早日實現(xiàn)中國夢凝心聚力。
基金項目:本文系寧波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2019校級科研項目(2019SZ05)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