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樺
摘 要:本文結合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難點,重點從培育機制、培育載體和培育理念進行針對性分析,旨在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希望能夠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
一、當代高校大學生的思想現狀
大學生由于受到空間和時間的影響,本身是一個特定的群體。他們除了擁有社會人的特征外,還因為年齡和學歷這些因素的限制,擁有自身特有的個性特征,正因為這些特征的影響,使得大學生價值觀在主流價值觀不影響的情況下呈現出多樣性。目前,大多數大學生都能夠正確認識到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能夠自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但是,受多元價值觀的影響,一部分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缺失。因此,當代大學生在社會主核心價值觀的認知上存在的問題直接關系教育的成敗[1-3]。
二、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忽視了不良社會風氣在學校蔓延的程度
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是不良社會風氣在學校泛濫的主要表現,同時還伴有其他形式的不良風氣,比如相互攀比、入黨動機不純、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只是為了走形式等。受多元價值觀的影響,有些大學生把對事物價值的評定準則定位于能否獲得經濟效益、是否有利于個人生存與發(fā)展,導致功利主義、享樂主義、實用主義滋長,“一切向錢看”成為部分大學生的行為準則。
(二)偏重職業(yè)價值觀教育,弱化了核心價值觀的引導
隨著就業(yè)壓力的不斷加劇和用人單位錄用標準的逐步提高,大學生在校期間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就有了“參照物”,這種“參照物”為他們畢業(yè)面臨的就業(yè)提供了方向。學好專業(yè)課是對大學生的基本要求,也能為大學生今后的就業(yè)打下扎實的專業(yè)基礎。但是,有些大學生一進入大學就只注重專業(yè)課而忽視思想政治理論課。他們以用人單位的錄用標準為準則,只樹立與之相關的職業(yè)責任感,培養(yǎng)與之相關的職業(yè)價值觀。而有些高校也把職業(yè)價值觀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也忽視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職業(yè)價值觀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部分內容,但職業(yè)價值觀并不等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的職業(yè)價值觀教育只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為指導和總的指引,才能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yè)中更有所作為。
(三)網絡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負面影響擴大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來說,網絡內容復雜多樣,是一把“雙刃劍”。從正面來看:網絡為當代大學生提供了海量課件、論文、科學及管理前沿講座等優(yōu)質學習資料;網絡招聘、電子商務等均為容易接受新信息的大學生進行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同時網絡連接全世界,提高了大學生認識世界的能力,易于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負面來看:由于大學生的信息鑒別能力較成人相對較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而在網絡上,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思想觀念、文化傳統(tǒng)、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內容龐雜不一,其中負面的信息容易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沖擊,容易造成大學生價值取向的紊亂和對現實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認可的動搖。
三、高校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路徑
(一)構建高校政治輔導員與思政課專任教師育人共同體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碑斍埃咝K枷胝喂ぷ鞔嬖谒颊n程親和力不強、理論課和教育服務“兩張皮”的問題,如何促進高校輔導員隊伍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有機融合,構建育人共同體,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合力,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高校輔導員隊伍和思政課專任教師隊伍有著各自的優(yōu)勢和劣勢,為二者實現優(yōu)勢互補、深度融合提供了條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一般理論知識水平高深,實踐上存在短板。輔導員的優(yōu)勢在于掌握了大量的鮮活案例和實際問題,但又存在年輕、專業(yè)背景多樣、理論知識不足等問題。
強調高校輔導員隊伍和思政課教師隊伍的融合,主要原因在于二者的目標本質上是一致的,都統(tǒng)一于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一目標上。高校應致力于構建輔導員與思政課專任教師育人共同體,著力打造一支創(chuàng)新型、擔當型、奉獻型和學習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起來、強起來、亮起來、硬起來。
(二)創(chuàng)新培育理念,提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情感認同
高校應創(chuàng)新價值觀培育理念,并激發(fā)學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價值內驅力。內驅力這一概念被引入社會心理學后,被定義為由內部或外部刺激喚起的并能指向某種目標的有機體的內部狀態(tài)。要想激發(fā)高校教師的價值內驅力,需要加深其對核心價值觀內涵的理解和認知,同時還應該提高其把握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信息時代,信息數據具有開放性和便捷訪問性等特征,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普世價值論、民主社會主義等社會思潮都極易被大學生接觸到。在這方面,高校教育者應當積極面對實際的社會問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正確的價值取向分析一些存在的社會問題,探索和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高校在創(chuàng)新價值觀培育理念的過程中,還必須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抓住“需要”這個關鍵詞。需要是人類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主題,也是人們在社會行為中的基礎以及出發(fā)點。提升價值觀認同培育還應該幫助大學生滿足他們的自身需要,在深刻分析和把握這一需求的基礎上,認真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方針。同時,思想政治工作要與大學生的現實生活相結合,通過價值觀認同培育實現提升其品格道德修養(yǎng)、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的目標,使這一目標與學生的個人發(fā)展需求密切相關,使價值觀的內化成為大學生成長的內在要求。
(三)轉變傳統(tǒng)教育方式,運用融媒體優(yōu)勢開展思政工作
高??梢岳梦⒄n創(chuàng)設移動快捷的時尚教學環(huán)境,促進大學生們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體系。微課學習具有移動性,能夠讓大學生隨時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真正的移動課。而且,微課作為視頻教學資源,它的參與互動學習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大學生明確學習任務,認知、理解核心價值觀,促使師生之間能夠暢所欲言。
高??梢岳梦⒉┑拈_放性、原創(chuàng)性提升高校大學生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將微博作為載體,將核心價值觀的理念融入微博的熱搜或榜單中,進而在引起大學生對事件本身密切關注的同時,使事件背后可融入的核心價值理念輻射到大學生群體,極大推動價值觀的傳播實效和范圍。而與微博不同的是,微信上大部分都是熟人,傳播效率往往會非常高,其到達率和信任度是其他媒介暫時無法達到的。因此,合理植入核心價值觀理念,對提升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高校應實現“多網”聯動,并結合運用多種新的媒體工具,比如將在全國學校中推廣的易班平臺,黨員每天必學的“學習強國”等平臺統(tǒng)籌起來實現思政教育全媒體覆蓋,架設起思政工作的有效平臺。思政隊伍要認真分析新媒體技術的特點與運行機制,讓新媒體更好地為我所用,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創(chuàng)全新的局面。
(四)堅持實踐育人,形成內力與外力結合的培育模式
社會實踐也是一個培育大學生價值觀的大平臺。高校學生們開展社團活動是高校所有實踐中最為貼近日常生活的培育踐行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及著力點,因此要充分利用校園中各種類型的社團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赏ㄟ^開設創(chuàng)業(yè)教育與職業(yè)生涯教育等實踐課程,鼓勵大學生選擇自主創(chuàng)業(yè)或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將課外活動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使社會實踐日?;寣W生在實踐中了解社會現狀、把握基本國情。志愿服務也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的有效載體和重要方式。廣東高校在“愛青春,愛奉獻”志愿服務活動中,開展廣泛的動員,學生積極參加無償獻血、預防艾滋病宣教等活動,受益人數達數十多萬人,既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又磨練了大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使志愿服務精神成為大學生的一種生活。
四、結語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高校需要通過教育引導、思想熏陶、文化養(yǎng)成、實踐保障等一系列手段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外化為自覺實踐行動。只要教育工作做到位、不懈怠、不放松,大學生將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和引領者。
參考文獻:
[1]肖貴清,武傳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意義及其路徑[J].思想教育研究,2017(3):73-77.
[2]邢鵬飛.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現狀與培育對策調查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8(2):117-124.
[3]丁菲菲.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