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芳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丹尼爾·凱斯的小說《阿爾吉儂》的主人公查理·高登,討論科學實驗給智力障礙者帶來的智商的變化和情商的變化是否成正比,從而引申討論當今社會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科技給人類帶來身體和心理帶來的影響。
近些年,由于小說《24個比利》的走紅,丹尼爾·凱斯的其他作品也受到了更多的關注?!?4個比利》其實在1981年便已經(jīng)出版,它給許多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帶來靈感,如《致命ID》、《搏擊俱樂部》、《禁閉島》。其實在比利之前,還有莎莉(作者于1980年出版的《第五位莎莉》,主角同比利一樣患有解離型人格障礙)和查理(《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主人公)。
丹尼爾·凱斯1927年生于美國紐約,在布魯克林學院修完心理學,后成為一名高中教師,其間從事小說創(chuàng)作?!东I給阿爾吉儂的花束》1959年首次以短篇小說的形式發(fā)表便榮獲雨果獎,1966年作者將故事長篇化,又再次獲得星云獎。凱斯的作品不多,但紛紛改編成舞臺劇和電影。由于他的小說主人公多患有精神疾病,丹尼爾·凱斯這個名字和“精神分析小說”畫上等號,但《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是一部科幻小說,甚至和精神病也沒什么關系,畢竟,“智障”不是精神病,精神病有著被治愈的可能性,而從查理的故事看來,智障人士永遠沒法好起來。
《獻給阿爾及儂的花束》講述的是三十二歲卻只有68的智商的主人公查理·高登通過一個腦部手術實驗,從智力障礙者逐漸變?yōu)榱艘幻^世天才,但由于手術的效果無法持久,又從天才變回了原來的智力障礙者的故事;阿爾吉儂是一只接受相同實驗的白老鼠,查理見證了阿爾及儂變聰明、又急速下降,直到死去的全過程,阿爾吉儂預示著查理的命運。故事情節(jié)在查理所寫的十七份進展報告中進行,全篇為日記體,第一人稱敘事,讀者可以通過查理的日記清晰地看出他智力的變化。
最開始的時候,查理在他的日記里寫的東西前言不搭后語,錯別字連篇:“斯特勞斯醫(yī)生說我有很好的特只又說我有很好的動雞??墒俏叶疾恢轿矣羞@個東西。他說不是每個哀Q只有68的人都有我那種東西。我聽了很高興。我不知到動雞是什么。也不知到我在那里弄來的。但他說阿爾吉儂也有這種東西。阿爾吉儂的動雞是他們放在箱子里的干酪。但不可能只有那個。因為我這星期都沒有吃過干酪……”讀者在閱讀查理所寫的報告時, 能體會到自己作為普通人的優(yōu)勢,對善良天真但愚鈍的查理產(chǎn)生憐憫之心,并享受著對于查理變聰明后的期待的心情。而這正是一種錯覺,當查理真正變得聰明,讀者才意識到悲劇并非剛剛開始,而是已經(jīng)持續(xù)了很久很久,只是沉迷于傻傻的查理的日記之中而放松警惕而已。
手術后,變聰明的道路并不是一蹴而就,查理像海綿吸水一樣的汲取知識,日夜不休地閱讀、學習,并且迅速學以致用。漸漸地,他從夢境回憶起往事,他開始打敗阿爾及儂,開始注意到自己寫的報告里的錯誤,開始注意到紀尼安小姐作為女性的美……當面包店里注意到查理不再是那個可以隨意被開玩笑的面粉搬運工,他身邊的平衡,無情的被打破了。他內(nèi)心的平和,亦如石落水面,漣漪跌宕。他發(fā)現(xiàn)那些他原來以為的喜歡他的人其實只把他當個笑話,隨著他越來越聰明,他看穿了人們身上的偽裝,他記起母親對他的拋棄和妹妹對他的厭惡,他發(fā)現(xiàn)科學家們的淺薄和無聊的爭奪,他發(fā)現(xiàn)自己愛上愛麗絲卻無能為力……他揭穿偽裝,他沒了朋友。即使智商提高為從前的三倍,他的情商卻沒有隨之改變。他變成了一個暴躁脾氣差的天才,他甚至發(fā)現(xiàn)自己也在嘲笑餐廳里那個像白癡查理一樣的男孩……正是當他把這個世界看得清楚時,才意識到人性是血淋淋的東西,他變得更加痛苦,更加孤獨。
當查理回頭去找他的父母,父親再也不認識他,而母親,卻患了老年癡呆,還仍拿著刀像兒時拋棄他那樣趕他走……是的,就像查理一直意識到的一樣,傻傻的查理一直蜷縮在某處偷窺一切,等著某個時候回來,搶回這具軀體,不管查理怎么抗爭,他閱讀,拼命學習,以減緩衰退的速度,都是無用的。提出“阿爾及儂·高登現(xiàn)象”之后,即他發(fā)現(xiàn)實驗漏洞,他就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最終的命運走向——回到華倫寄養(yǎng)之家去,像死去的阿爾吉儂一般。
科學技術發(fā)展到今天,就算一個人的智商達到上限,仍然無法擺脫孤獨和痛苦。人的世界其實就是兩個,一個是內(nèi)在世界,一個是外在世界。凱斯作為醫(yī)生,非常有前瞻性,科學能夠治愈腦子,卻無法治愈心靈。人們每天觀察自己和他人,但卻無法了解他人。
白癡查理,他不了解父母和妹妹,不了解面包店周圍的員工,等他變成聰明的查理,他仍然不懂,他以為他看穿了一切,他覺得面包店的員工們其實不喜歡以前的查理也不喜歡現(xiàn)在的查理,他覺得他們在傷害他。那又怎么講說智商降到谷底的查理回到面包店,大家都對他那么溫暖?也許大家只是想在別人面前展示自己英雄和美好的一面?也許大家只能在自己面對弱勢群體時才有擁抱的姿勢?白癡查理是脆弱的,他容易被欺負,但也容易被擁抱;聰明查理是痛苦的,他不再被欺負,但他也無法擁抱任何人。如今,通常的網(wǎng)絡,無數(shù)的社交媒體,你發(fā)給他人的消息甚至能顯示“已讀”和“未讀”,人與人的距離空前的近,卻也空前地遠。
在《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中,讀者可以清楚地看到查理的變化,他的極速進步,又急速退步,查理以日記剖析自己,讀者就是他的朋友,查理就是讀者的朋友。
阿爾吉儂只能孤獨地在一個個迷宮里穿梭。查理,也是如此。
查理是得到了“三天光明”的人,可是那又怎么樣呢?有人說:“其實孤獨癥的孩子并不會感到孤獨,他們只是讓我們感到自己更加孤獨?!币苍S,那些智力障礙者并不會該并認為有障礙,相反的是,他們能折射出所謂正常人靈魂上的障礙,我們偽裝,說謊,是因為我們完整,想要求得完整?
查理在最后還在堅持寫著進展報告,從三月三日到十一月十八日,查理走了很遠的路,最后他又回到了原點,或許變得更加糟糕。即使在最痛苦的時候,他仍在寫著,科學將他裝在玻璃樽里,為科學事業(yè)做著犧牲,就像迷宮里的阿爾及儂。
“如果有時間,請幫我放一些花在后院阿爾及儂的墳墓上”。這是查理最后的報告的最后一句,一個錯別字也沒有??蓱z的阿爾吉儂,查理是唯一懂它的人;孤獨的查理,就讓讀者寄往華倫之家——獻給查理·高登的花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