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讀·紅妝
曾經(jīng)有人問在大街上散步的雕塑大師羅丹:“什么是藝術?”
羅丹毫不遲疑地回答:“減去多余的部分?!?/p>
人生亦是如此,許多時候,我們不正是需要減去多余的部分嗎?
人生一世,白云蒼狗,減去多余部分,才能過好幸福一生。
01
要求減了,苦惱就少了
善用人生的減法,減去要求,苦惱自然就少了。
人生,要學會享受簡單的幸福,要求不要太多。
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在其著作《斷舍離》中提出了顛覆百萬人生活方式的史上最強人生整理概念“斷舍離”:
“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以避免過度攝取;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里沒用的東西,以避免過度堆積;
“離”——舍棄對物質(zhì)的迷戀,讓自己處于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人生的種種苦惱,總混雜在我們對物品的執(zhí)著中。
若我們能對內(nèi)心深處形形色色的要求“斷舍離”——“斷”過分要求,“舍”過多要求,“離”過高要求,就能在簡單的生活中感受到無與倫比的快樂。有的人,一生都被形形色色的誘惑所左右,要求這個,要求那個,卻不知要求越多、苦惱越多。
到頭來,過多過高的要求不但沒能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zhì),反而扼殺了那些簡單的幸福。一簞食,一瓢飲,雖在陋巷,不改心樂;一盞茶,一本書,即在窄屋,心生歡喜。
人生啊,要求減了,苦惱就少了。要記?。翰灰凰^的高要求拉低了自己的快樂指數(shù)。幸福的人生,貴在減去要求、少點苦惱。
02
欲念減了,痛苦就少了
善用人生的減法,減去欲念,痛苦自然就少了。
《菜根譚》有言:“天理路上甚寬,稍游心胸中,便覺廣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跡眼前,俱是荊棘泥涂?!?/p>
這句話告訴我們:欲念就如同一條狹窄不堪的小路,一旦踏上這條路,前路便坎坷難行,一不小心還會陷進泥潭里寸步難行。
誠然如此,痛莫大于求而不可得,苦莫大于得而不知足。
人生的大多數(shù)痛苦都源自求而不可得、得而不知足,所謂欲念太多、快樂太少,就是如此。
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
在一個寧靜的小山村里生活著一對夫婦,他們雖然生活清貧,但家里總是其樂融融的。
有一天,淳樸的農(nóng)夫像往常一樣去田野里耕種,結(jié)果他一鋤頭挖下去竟挖到了一個金光閃閃的物件,農(nóng)夫拿起來定睛一看,竟是一座價值連城的金羅漢。
農(nóng)夫高興地回家把這個好消息告訴自己的妻子和親朋好友。
他和親友都樂不可支,決定辦場宴席好好慶祝一下。
可是農(nóng)夫的妻子卻整天愁眉苦臉,慢慢地,連家里的氛圍都變得凝重起來。
到了舉辦宴席的那一天,農(nóng)夫的妻子還是悶悶不樂。
有人好奇地問道:“你丈夫在田野里挖出了金羅漢,現(xiàn)在你們不愁吃不愁穿,還可以去城里住漂亮的大宅子,你為什么還一整天都悶悶不樂的呢?”
農(nóng)夫的妻子答道:“因為我們不知道另外的17個金羅漢在哪里。”
幸福的人生,貴在減去欲念、少點痛苦。
03
攀比心減了,憂愁就少了
善用人生的減法,減去攀比心,憂愁自然就少了。
人生的不幸,往往是在與人攀比中產(chǎn)生的:“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怎么那么好”、“別人家的老公多貼心”、“別人家的公司福利多么好”……
比著比著,快樂就沒了;比著比著,憂愁就來了。
殊不知,盲目的攀比無異于自取滅亡。
04
幸福的人,大多懂得給自己的人生做減法,減去多余部分,才能過好幸福一生,因為:
要求減了,苦惱就少了;
欲念減了,痛苦就少了;
攀比心減了,憂愁就少了。
(摘自有范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