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瑋
“樂學、聯想、出奇、成就”是中小學教育發(fā)展的關鍵,它在追求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過程中強調活動互動創(chuàng)新,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善學樂學、快樂成長、聯想激發(fā)、共同進步等思維行為模式。以小學班會課為例,它是中小學教育中一門靈活開放且擁有獨立主題的課程,也是班主任面向全體學生展開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陣地與表現形式。
一、樂——善學樂學、快樂成長
小學班會課是學生生活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因此展開善學樂學過程,促進小學生快樂成長是有必要的。它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通過活動營造一個歡樂的氛圍,讓學生們能夠在活動中體驗快樂情緒,領悟快樂真諦。而從情感態(tài)度上,鼓勵學生始終做快樂、開心的人,始終保持良好的心境與積極向上的樂觀性格。
在班會課上,可圍繞朗誦、游戲、歌舞表演等內容展開教學過程。例如,在圍繞“勤奮學習”主題所開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用一首《勤奮》的詩歌開題,意蘊婉約、回味無窮地展開主班會課教學活動過程。如教師為學生設計了“珍惜今天、勤奮學習”主題,并利用中國古代到近代的五千年文明歷史來引導學生學習“鑿壁借光”“頭懸梁、錐刺股”,希望學生們在主題班會課上學習中華文化,教會學生“不吃苦中苦、難為人上人”的做人為學道理。如此內容創(chuàng)新的班會能夠教會學生快樂學習、快樂成長的正確方法,引導他們全身心投入到主題班會課堂中,真正領會善學樂學的深刻內涵。
二、想——引發(fā)聯想、共同進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聯想并學習各種主題,如英雄主題,培養(yǎng)普通人都擁有一顆偉大的、英雄般的心,構建中華民族脊梁。圍繞該“英雄”主題再制定一套“崇尚英雄、精忠報國”的主題班會課活動方案,它其中就應該包括了“讀一封報國家書、講一個革命故事”等分支主題。這些分支主題是能夠引發(fā)小學生聯想、開展精彩活動內容的。在主題班會課上,教師要求學生能夠結合主題表演詩朗誦、情景劇等內容,并在表演結束后要求全體同學都能寫下自身感想,表達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珍惜眼前的生活,為國家作出更大貢獻。借由此寓教于樂的主題班會課表現形式,希望進一步深入幫助學生們了解革命英雄的豐功偉績與感人至深故事,讓他們在班會課上深受啟迪和激勵,共同進步、健康成長。
三、奇——突發(fā)奇想、出奇制勝
奇思妙想可以讓世界變得與眾不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發(fā)揮這一優(yōu)勢,引導學生滲透到主題班會課氛圍中,通過突發(fā)奇想、出奇制勝展開教學過程。
在主題班會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一些特殊的科學知識內容,如讓雨水不再打濕褲腳的充氣雨衣,可制作各種模型的3D打印機,能夠幫助家人分擔家務勞動的掃地機器人等。在為學生展示了擁有突發(fā)奇想創(chuàng)意的科學產物后,教師進一步活躍小學班會課活動過程,特別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建立“我們的奇思妙想”小版塊,讓學生聊一聊自己有哪些小發(fā)明、小想法。比如說能夠讓自己跑跳更快的機械汽車鞋,它的設計就像小跑車一樣,流線感十足且穿起來非常舒適。另外,學生們還設計了茶壺形狀的小房子、恐龍牙刷、造型奇特的動物、植物等。
當然,教師也可以將主題班會課延伸到課外環(huán)境中,如帶領學生一起參觀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等,欣賞各種他們所從未見過的造型獨特展品,了解這些展品的基本功能與發(fā)展方向,進而展開有效教學活動過程,在突發(fā)奇想的大環(huán)境下展開教學活動過程,以求達到小學班會課出奇制勝的效果。
四、成——責任擔當、成就夢想
在班會上,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探究精神與合作精神,讓學生明確對自己、他人、集體、家庭以及社會的責任擔當,并懂得在細節(jié)中努力把握實踐,真正履行責任。如在合作探究教學過程中,學生就將平時看到的一些行為與帶來的后果在小組內展開交流,同時結合典型事例探討什么是所謂的責任擔當,希望基于此實現怎樣的夢想等。又如教師就在課上提出問題“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任,會帶來怎樣的結果呢?”此時教師再次展示圖片,希望學生能夠就這一問題展開討論,思考自己在學習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所需要擔當的責任有哪些?比如說當你是一名學生時,你的責任是什么?當你是值日生、子女時呢?即通過角色扮演方式引導學生了解自身在不同角色背景下所必須擔當的責任,拓展班會課教學內容,體現班會課教學價值。
(責任編輯:文 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