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道路,含人行道及市政管線、路燈等設施,具有其特殊性。城市道路的“白改黑”項目,不僅僅是在混凝土路面上加罩一層瀝青混凝土那樣簡單。本文從設計的角度,對城市道路的“白改黑”設計過程中可能遇見的問題及處理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城市道路;白改黑;瀝青罩面;管道布置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fā)展突飛猛進。伴隨著經濟條件的提升,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數量如雨后春筍般大量增多,其中,道路工程尤為突出。上世紀80、90年代,眾多的城市道路、各種等級的公路大面積鋪開建設,但受制于技術不夠成熟,彼時大部分新建道路均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
時至今日,眾多當時建設的水泥混凝土道路進入了壽命的尾聲,大部分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損壞,加之混凝土道路存在揚塵多、噪音大、舒適性較差、表觀效果不佳等缺點,混凝土路面已不適用于現代化城市。
目前我國新建的城市道路絕大部分均為瀝青混凝土路面,而部分情況較好的道路,采用了“白改黑”的做法來翻新。所謂“白改黑”,是指對原有的舊水泥混凝土路面保留,采用技術手段對舊路面進行修繕補強后,加鋪新的瀝青混凝土面層,使道路外觀看起來如同新建的瀝青道路一樣。
城市道路具有其特殊性,例如需設置人行道;道路下需要埋置雨、污水管、自來水管、燃氣管、強、弱電管線等眾多管線設施;道路需要密切對接城市規(guī)劃及現狀,如周邊地塊的平面位置、豎向標高、大門開口、管線接口等。因而在城市道路的“白改黑”設計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問題。本文列舉以下幾個常見問題,及對應處理方法的建議。
1、瀝青混凝土罩面厚度的確定,要滿足使用需求
“白改黑”的道路可能存在翻新改造后,提升道路等級的情況,因此,加鋪瀝青混凝土面層的厚度是否適用于道路的使用,需要結合其道路的功能定位來確定。
根據CJJ169-2012《城鎮(zhèn)道路路面設計規(guī)范》,瀝青加鋪層可設單層或雙層瀝青面層,視具體情況增加調平層或補強層等。在穩(wěn)定的舊水泥混凝土板(經處治后路段代表彎沉值低于20(0.01mm))上加鋪瀝青層時,對快速路、主干路(或中及中以上交通)厚度不宜小于100mm,其他道路不宜小于70mm。實際設計過程中,可結合道路的實際情況,在規(guī)范建議值的基礎上,適當增加10~20mm厚度,該厚度應不包括調平層及應力吸收層。
2、道路兩廂標高需順接,核準對接問題
由于大部分需要進行“白改黑”的道路兩廂已開發(fā),或存在較多的民居,而增加罩面勢必會抬升標高,如何確保兩廂的順接是設計中必須考慮的問題。
絕大部分“白改黑”道路在設計過程中,縱斷面依托于現狀地面標高設計,因此設計時需首先確保基礎資料標高的準確性,避免設計與實際情況差別過大。
現狀道路外側有人行道或者綠化帶時,加鋪瀝青面層后,應盡量確保路側立石外露高度在10cm以上。罩面后路側立石外露高度不足8cm的,雨季降雨量較大的區(qū)域,建議立石可隨人行道改造一并進行適當抬高,也可采用路緣內側設置較薄的平石,設置在混凝土板頂,并設置10%的平石橫坡以增大側立石外露高度,避免積水至道路外側。
對于國、省道等公路外側直接對接路外的居民住戶地坪,而外側地坪標高基本平齊道路或略高于道路標高的,在罩面以后,出現路面高于外側地坪,可能使雨水倒灌影響外側地塊使用。這種情況可在局部采用調平層增大橫坡,在道路與外側地坪銜接處設置雨水口排水口來緩解。在增大橫坡也無法解決時,則可增加外側立石,設置適當高度的過渡平臺,對接外側地坪來避免雨水倒灌。
局部外側標高實在過低的情況,建議調整縱斷面,部分路段重建,實現一勞永逸。
3、排水管道及市政管線布置與現狀對接的問題
部分公路改市政道路的“白改黑”項目中,原有公路是沒有市政給、排水管道及其他市政管線的,如何合理的運用空間埋設市政管線,盡可能少的破壞現狀混凝土路面,也是設計者需重點考慮的關鍵問題之一。
道路在需要增設市政管道時,對需要進行拓寬的道路,應盡量在外側拓寬的路幅范圍布置市政管線,包括需要增加的雨水口、消防栓、路燈等設施也應盡量布置在現狀道路以外。需要設置橫管的,排水、給水、強、弱電等管道的橫管應盡量集中布置,做到一處橫管橫向只破除一排混凝土面板。
當需要布置的管線較多時,難以避免會出現空間不夠的情況,管道的間距可能無法滿足管線布置的規(guī)范要求,此時,條件允許的可集約采用小型的管線綜合管溝,集約布置管線,采用蓋板式檢修通道布置。不宜采用小型綜合管溝的,在經過論證,管線部門單位允許的情況下,也可采用豎向錯位布局的方式,減小橫向間距,通過增加豎向管道高差來增加各管道間距,檢修井減小尺寸,滿足基本檢修要求即可。
4、如何減少加鋪面層的裂縫的問題
在路面“白改黑”的城市道路項目中,加罩的瀝青混凝土面層常常會產生各種裂縫。因此設計過程中,應考慮到如何減少裂縫數量,確保道路的整體美觀。
“白改黑”的道路路面裂縫成因主要是下層水泥混凝土板原始存在的縮縫、脹縫等接縫處受溫度、荷載等影響,因集中應力出現變形從而反射到加鋪的瀝青混凝土面層,形成裂縫。常用的緩解反射裂縫的措施,包括采用抗裂貼鋪貼接縫、鋪設玻纖土工格柵、防裂土工布等材料、采用高粘瀝青鋪設加筋布、設置聚合物改性瀝青應力吸收層或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等。
另外,在需要對既有道路進行拓寬時,新建道路應采用不低于現狀混凝土路面標號的水泥混凝土作為基層,并做好拉桿、接縫等,并與舊路面一起采用同樣的抗裂措施,以減少新舊道路搭接處的裂縫。
5、設計過程中其他可能遇到的問題
投資受限的道路,應盡可能的利用現狀路面,避免大面積的破除重建,可能用到底板下基層、路基注漿補強,混凝土面板共振碎石化作為基層等措施,來避免資源浪費,經濟節(jié)約;排水管道難以布置的道路,可以設置單面橫坡、設置排水一體化路緣石等措施來排水;瀝青面層因周邊房屋密集,距離過近,無法采用大型壓路機壓實的,可考慮采用澆筑式瀝青混凝土等等。
總結:
“白改黑”的道路項目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這類項目常常是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質的建設項目,這類項目的設計過程中也經常會出現一些新建項目所不存在的問題。設計人作為工程項目的重要參與者,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責無旁貸。在設計前期,進行詳細的基礎資料收集、現狀情況調查;設計過程中從方方面面進行細致的考慮;實施過程中跟蹤服務,都是確保工程順利推進,保障實施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城鎮(zhèn)道路路面設計規(guī)范》CJJ169-2012.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2.
[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40-2011.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3]朱萬君.淺談城市道路“ 白改黑”設計,福建建材2018第3期(總第203 期)70-72.
作者簡介:
任威,男,(1987.5-),本科,主要從事市政道路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