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繼萍,蘆建國*,余義亮,卓啟苗
(1.南京林業(yè)大學風景園林學院,南京,210037;2.景德鎮(zhèn)學院,景德鎮(zhèn),333000)
據統(tǒng)計,人為性火源占世界森林火災總數量的90%~97%,我國則在95%左右[1]。隨著生態(tài)旅游的快速發(fā)展,大量游客涌入森林生態(tài)旅游區(qū)使森林防火問題越來越突出[2]。紫金山是南京城市核心區(qū)開放式森林公園,也是南京市城區(qū)內面積最大的森林斑塊,森林覆蓋率高達70.2%,約占南京城市森林面積的15.6%[3]。據2014年紫金山管理所統(tǒng)計,近兩年紫金山日流量達8000人次,節(jié)假日更高達2萬人[4]。風景旅游區(qū)常常具有深厚的文化歷史和豐富的植物資源,一旦發(fā)生火災將使森林資源遭受巨大損失,且短時間內難以修復,而且可能會使歷史人文資源不復存在。生物防火林帶利用不同樹種間抗火性的差異和林分的獨特結構,能將火源阻隔在林緣之外,起到阻火、隔火和斷火的作用,被廣泛應用在森林防火中[5-7]。防火樹種的選擇及應用是影響生物防火林帶阻火效果的關鍵因素。目前,國內外對防火樹種的選擇主要從樹種燃點、燃燒熱等理化性質,形態(tài)、結構、樹皮厚度、自然整枝性能等生物學特性,及耐陰性、適應性等生態(tài)學特性,多個方面分析樹種的抗火性能。在防火樹種的選擇方法方面,主要有火場植被調查法、模擬火場實驗法、直接進行火燒試驗方法、經驗分析方法、實驗方法、綜合評判方法等。AHP層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關聯度分析方法等綜合評判方法,能夠較好地反應出樹種的燃燒性能、生物及生態(tài)學特性、造林學特性、經濟價值等多方面的特性,被廣泛應用于防火樹種的選擇研究。
在風景旅游區(qū)生物防火林帶營建中,一般的規(guī)則式防火林帶樹種單一,結構簡單,很難達到與景區(qū)多類景觀融合的要求,這也是阻礙生物防火林帶在風景旅游區(qū)森林防火中推廣應用的一個重要因素。從風景區(qū)森林主要樹種中篩選出抗火性較強的樹種,一方面可以增加防火樹種選擇種類,避免引種防火植物可能產生的生長不良的問題,提升防火林帶與景區(qū)景觀的融合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森林主要樹種的抗火性狀況,有利森林防火及森林資源管理,是風景區(qū)生物防火林帶營造的重要一步。本研究運用層次分析法和系統(tǒng)聚類分析法對紫金山登山道32種主要樹種進行抗火能力綜合評價和分類,以期為該地區(qū)生物防火林帶的建設提供參考。
根據前人調查研究及實際調查結果,選擇紫金山登山道32種主要樹種為研究對象,包括楓香(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女貞(LigustrumlucidumAit)、樸樹(CeltissinensisPers.)、栓皮櫟(QuercusvariabilisBl.)、紫彈樸(CeltisbiondiiPamp.)、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黃連木(PistaciachinensisBunge)、石楠(PhotiniaserrulataLindl.)、麻櫟(QuercusacutissimaCarruth.)、糙葉樹(Aphanantheaspera(Thunb.) Planch.)、黃檀(DalbergiahupeanaHance)、老鴉柿(DiospyrosrhombifoliaHemsl.)、青岡(Cyclobalanopsisglauca(Thunb.) Oerst.)、青桐(Firmianaplatanifolia(L. f.) Marsili)、冬青(IlexchinensisSims)、構樹(Broussonetiapapyrifera(L.) Vent.)、香樟(Cinnamomumcamphora(L.) Presl.)、石櫟(Lithocarpusglaber(Thunb.) Nakai)、山胡椒(Linderaglauca(Sieb. et Zucc.) Bl)、白檀(Symplocospaniculata(Thunb.)Miq.)、枸骨(IlexcornutaLindl. et Paxt.)、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雞爪槭(AcerpalmatumThunb.)、衛(wèi)矛(Euonymusalatus(Thunb.) Sieb)、瓜木(Alangiumplatanifolium(Sieb. et Zucc.) Harms)、短葉中華石楠(PhotiniabeauverdianaSchneid. var.BrevifoliaCard.)、苦樹(Picrasmaquassioides(D. Don) Benn.)、狹葉山胡椒(LinderaangustifoliaCheng)、柘樹(Cudraniatricuspidata(Carr.) Bur. ex Lavallee)、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L.)、垂珠花(StyraxdasyanthusPerk.)、茶樹(Camelliasinensis(L.) O. Ktze.)。在對樹種抗火性影響因子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借鑒前人相關研究方法[8-11],選擇對樹種抗火性影響較大的燃燒特性、生物學抗火特性、生態(tài)學抗火特性三個方面的11項指標,對紫金山登山道主要樹種的抗火性進行綜合評價和分析。
在登山道兩側5 m范圍內林區(qū),每個樹種分別選取3株生長良好的樹木作為樣株,采集樹冠陽面中部成熟的葉片;在1.3 m樹高處,用刀割下7 cm×7 cm的樹皮,采下后用塑料袋密封。采集時間集中在5月,晴天10時~15時同一時間,并結合調查樹冠結構、樹皮特征等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特征。
1.2.1 理化指標測定方法
葉片含水率(%)采用105 ℃烘干恒重法,樣品含水率(%)=(試樣鮮質量-試樣干質量)/試樣鮮質量×100%;燃點(℃)利用DW-2型點著測定儀測定;熱值(kJ/kg)用GR-3500型絕熱氧彈式量熱計測定,熱值以干質量熱值(gross caloric value,GCV)來表示[12]。葉片厚度和樹皮厚度使用游標卡尺測量,葉片測量中5層葉片為一組,樹皮單層為一組,各測量8組,取平均值[13]。
1.2.2 生物生態(tài)特征指標評定方法
樹種的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下屬的單項指標,采用專家咨詢和現場調查相結合的方式,以成熟樹種為對象,根據不同樹種的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特性,采用打分法(3分或4分)對調查結果量化[14],各單項指標評分標準見表1。
表1 樹種生物學、生態(tài)學特征評分標準Table 1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ree species
層次分析法是一種定性與定量分析方法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15]。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影響樹種抗火性的各評價指標的權重,各評價指標的測定或判定值的標準化值乘以各指標的權重之和,即為樹種抗火性的總評價值。用系統(tǒng)聚類方法對樹種的抗火能力總得分進行聚類。
1.3.1 層次分析結構模型
應用層次分析法對評價指標建立層次分析系統(tǒng)結構模型,本研究評價指標分為3個層次:第一層為目標層(O),即樹種抗火性綜合評價總目標;第二層為準則層,包括燃燒性(U1)、生物學抗火特性(U2)和生態(tài)學抗火特性(U3);第三層為11項評價指標層,見圖1。
圖1 層次分析模型Fig.1 Analytic model
1.3.2 構造判斷矩陣及一致性檢驗
應用專家調查法和1~9比率標度法構造判斷矩陣[16],判斷矩陣建立后,運用方根法計算各指標的權重(Wi),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層次單排序一致性檢驗方法為計算矩陣一致性指標CI,CI=(λmax-n)/(n-1),式中λmax為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n為判斷矩陣的階數。求出隨機一致性比率CR,CR=CI/RI,式中CI為矩陣一致性指標,RI為矩陣隨機一致性指標,各階數矩陣的RI值[17]見表2。如果CR<0.1,則判斷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否則需要對判斷矩陣進行重新調整。
表2 各階數矩陣的隨機一致性指標Table 2 Random consistency indicators of each order matrix
層次總排序一致性檢驗公式:
CR=CI/RI
式中:CI為層次總排序一般一致性指標,RI為層次總排序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Uj為準則層Ui指標對應M權值,CIj為層次單排序時Ui所對應的判斷矩陣一般一致性指標,RIj為層次單排序時Ui所對應的判斷矩陣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
當CR<0.10時,層次總排序結果具有滿意的一致性,否則需要對矩陣重新進行調整。
根據專家評分結果構造判斷矩陣,運用方根法計算準則層(U)相對于目標層(O)和指標層與相對應的準則層的權重值(Wi),以及指標層各因子相對于目標層的權重值。
2.1.1 判斷矩陣O-U及其計算結果
根據研究及計算結果,生物學特性U2和燃燒特性U1對樹種抗火性的影響較大,環(huán)境適應性U3對樹種抗火性的影響相對較小。準則層中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為:生物學特性U2>燃燒特性U1>環(huán)境適應性U3,且U1、U2的權重值明顯大于U3。準則層(U)與目標層(O)的判斷矩陣及權重值計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判斷矩陣O-U及計算結果Table 3 Judgment matrix O-U and calculation results
2.1.2 判斷矩陣U1-M及其計算結果
根據準則層U1與所對應的指標層M的計算與分析結果,含水率對樹種燃燒性的影響最大,其次是熱值和燃點,指標層中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為:含水率M1>熱值M3>燃點M2。U1-M判斷矩陣及權重值計算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判斷矩陣U1-M及計算結果Table 4 Judgment matrix U1-M and calculation results
2.1.3 判斷矩陣U2-M及其計算結果
根據準則層U2與所對應的指標層M的計算與分析結果,指標層中樹葉特性M4、樹皮特征M8和樹冠結構M5,這3個生物學指標特征對樹種的抗火性影響較大,其他指標對樹種抗火性的影響相對較小。指標層中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為樹葉特性M4>樹皮特征M8>樹冠結構M5>樹葉厚度M6>樹葉質地M7>樹木形狀M9。U2-M判斷矩陣及權重值計算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判斷矩陣U2-M及計算結果Table 5 Judgment matrix U2-M and calculation results
2.1.4 判斷矩陣U3-M及其計算結果
根據準則層U3與所對應的指標層M的計算與分析結果,指標層中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為適應性M11>樹木萌芽能力M10。U3-M判斷矩陣及權重值計算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判斷矩陣U3-M及計算結果Table 6 Judgment matrix U3-M and calculation results
2.1.5 層次總排序及其計算結果
根據準則層與指標層單層權重值計算結果,計算求得指標層各因子相對于目標層的權重值。結果表明,樹葉特性M4、含水率M1、樹皮特征M8、熱值M3、樹冠結構M5等對樹種抗火性的影響較大,樹木性狀M9對樹種抗火性的影響最小。指標層各因子相對于目標層的權重值計算結果如表7所示。
表7 各個指標相對于目標層的權重Table 7 Weights of each indicator relative to the target layer
注:層次總排序一致性CR=[(0.02680×0.3331)+(0.09624×0.5695)+0]÷[(0.58×0.3331)+(1.24×0.5695)+0]=0.07087。CR<0.1,總排序通過一致性檢驗,各評價指標所確定的權重復合要求。
采用極差化方法[18]對原始測定或評定值進行標準化處理,使各指標處于同一水平,各樹種指標實際測定或評定值標準化值見表8。
將表8中各樹種M層11項指標的標準化值分別與表7中該項指標相對于目標層總權值Wi相乘得該項評分,下屬的M層評價值求和即為準則層U評價值,準則層評價值求和即為目標層O的總評價值,即為綜合總評分。根據樹種總評價值分析,樹種抗火性排序:石楠>冬青>油茶>栓皮櫟>青岡>枸骨>麻櫟>紫彈樸>茶樹>香樟>女貞>石櫟>樸樹>楓香>黃檀>黃連木>老鴉柿>柘樹>垂珠花>糙葉樹>短葉中華石楠>紫薇>苦樹>山胡椒>狹葉山胡椒>構樹>瓜木>雞爪槭>白檀>衛(wèi)矛>馬尾松。各樹種抗火性評價結果如表9所示。
表8 各樹種指標實際測定或評定值標準化值Table 8 The actual measurement or standardization value of each tree species index
續(xù)表8
表9 各樹種抗火性總評價值及排序Table 9 Total evaluation and ranking of fire resistance of various tree species
續(xù)表9
運用SPSS數據分析軟件,將表9中的各樹種的總評價值,進行標準化轉化,采用歐式距離、類平均法進行系統(tǒng)聚類,得圖2。結合林業(yè)實際,可以將這些樹種大致分成4大類。
注:編號對應的樹種名稱見表8圖2 各樹種綜合評價系統(tǒng)聚類分析圖Fig. 2 Cluster analy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each tree species
綜合抗火能力較強樹種12種:石楠、油茶、冬青、栓皮櫟、青岡、枸骨、麻櫟、紫彈樸、香樟、茶樹、石櫟、女貞。
綜合抗火能力一般樹種7種:樸樹、楓香、黃檀、黃連木、老鴉柿、柘樹、垂珠花。
綜合抗火能力較弱樹種12種:糙葉樹、短葉中華石楠、苦樹、山胡椒、紫薇、狹葉山胡椒、瓜木、構樹、雞爪槭、白檀、青桐、衛(wèi)矛。
抗火性最弱樹種1種:馬尾松。
由樹種抗火性綜合評價值聚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抗火能力較強的樹種多為常綠闊葉樹種,落葉樹種及針葉樹一般抗火性較差。
本試驗結果符合常綠闊葉樹種難燃和抗火性強的一般規(guī)律,冬青、青岡、女貞、石楠、油茶、枸骨、茶樹等抗火性強,與Catry等[19]、陳存及等[20]、肖金香等[21]、溫開德和歐陽園蘭[22]研究結果一致,但在樹種抗火性排序中略有差異,如溫開德通過對11種常綠闊葉樹種的樹皮抗火性進行研究認為女貞抗火性大于冬青,且兩種樹種的抗火性均大于香樟。樹種的抗火性受樹葉、樹皮、樹冠特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與林分結構、立地條件、氣候特征等密切相關,本文只從樹葉燃燒特性、樹種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特征出發(fā),選擇11個指標來評價樹種的抗火性,將樹種抗火性理論研究與火燒現場調查及森林火燒實驗模擬結合,可以更全面的反映樹種的抗火性。
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選擇樹種燃燒性、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特性三個方面的11項指標,建立層次分析模型,對樹種的防火性能進行了綜合評價和系統(tǒng)聚類分析,將32個樹種分成4大類,其中抗火能力較強樹種12種,抗火能力一般樹種7種,抗火能力較弱樹種12種,抗火能力最弱樹種1種。冬青、青岡、女貞等常綠大喬木,石楠、油茶、枸骨、茶樹等常綠灌木抗火性較強,可以作為防火樹種。糙葉樹、短葉中華石楠、苦樹、山胡椒、紫薇、狹葉山胡椒、瓜木、構樹、雞爪槭、白檀、青桐、衛(wèi)矛、馬尾松等抗火性差,在森林防火中需要重點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