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仙鳳
摘 要:“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能力,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種科學精神。在教學中如何落實學生的質疑精神?我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挑戰(zhàn)權威,敢于質疑;二是民主氛圍,愿意質疑;三是創(chuàng)設情境,善于質疑。讓質疑成為一種常態(tài),伴隨學生終身。
關鍵詞:質疑;小學科學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14-0148-01
社會在發(fā)展,教育也在不斷發(fā)展,為了適應社會發(fā)展潮流,也為了我國教育具有國際競爭力,我國提出了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此素養(yǎng)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其中,提到了批判質疑的科學精神。作為一名科學教師,如何在平時的教學中落實這一科學精神,值得我們探索?!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見質疑對于學生而言,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能力之一,同時也是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的必要前提。
現(xiàn)行科學教學期間,學生質疑精神的形成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不善于質疑。學生較少或者沒有質疑意識,不善于思考,不肯思考,總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其二是不敢于質疑,學生對某個知識產(chǎn)生質疑,但藏在心里,沒有表現(xiàn)出來,呈潛在狀態(tài)。造成學生質疑精神不強的原因,一是課堂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的質疑。教師根據(jù)教案要求展開科學教學,期間并沒有讓學生主動質疑,導致教學氛圍過于死板。二是受學生前概念的影響,由于學生閱讀科學方面的書籍有限,導致已有的知識水平不夠,難以質疑。三是學生上課缺乏積極性,他們的學習意愿不強烈。
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學生的質疑精神,我認為可以從鼓勵、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入手。突出課堂上學生的好奇心理,將內心對課堂與教師的畏懼感消除,敢于提出內心的疑問,在教師的幫助下敢于并且學會質疑。
1.挑戰(zhàn)權威,敢于質疑
科學知識在不斷地發(fā)展更新,曾經(jīng)的真理可能以后會被推翻。像科學五下宇宙單元,地心說在當時被人們所認可,但被后來的日心說所推翻。日心說比地心說有一定的進步性,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育學生不要對權威及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形成迷信的心理,這會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造成限制,同時也阻礙了質疑環(huán)境的創(chuàng)建。學生要相信自己,不能因為盲目迷信與教材和教師而抑制質疑的想法,或者因為內心的畏懼心理,擔心自己在課堂上提出質疑會受到教師以及其他學生的嘲笑。
課堂上對于學生的教學指導,要從內心著手,幫助其消除畏懼心理,樹立質疑思維,面對教材中的知識能夠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則要鼓勵學生提出個人見解,即便學生表述存在錯誤,可以為其提供改正的機會,不能急于批評。另外,課堂上要開展適時教育,指導學生不能以教材和教師為主,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提出質疑。作為教師,則要鼓勵并且學生提出的質疑,為學生創(chuàng)建民主的質疑環(huán)境,提高學生自信心的同時,勇于提出內心的想法。在學習三上科學葉的結構時,我說了一句“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片”。部分同學不同意,他們認為可以找到完全相同的兩片葉片。之后,我讓學生到教室外尋找完全相同的葉片,結果沒有找到,最終學生認可教師的想法。針對能夠質疑教師的學生,要認可這種質疑的精神,鼓勵他們尋找證據(jù)證明自己的觀點。
2.民主氛圍,愿意質疑
科學教學期間,教師要遵循民主原則,創(chuàng)建寬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師生之間要民主、平等。這樣,學生才會勇于提出問題,敢于發(fā)表意見。教師要讓學生主動地學習知識,對書本知識多質疑,當班里有同學積極地發(fā)表個人想法,要給予認可和表揚;當學生勇于表達自己對理論的不同意見時,需要給予激烈的掌聲;當學生在課堂上提出有建設性的問題,教師除了要及時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外,還要對該名學生予以表揚。總而言之,教師對學生寄予更高的期望,學生會更加認可自己,將教師的信任轉化成前進的動力。反之,學生提出質疑與見解之后,換來的是教師與其他同學的嘲笑,會因為這些不恰當?shù)呐e措抹殺學生自信心。所以,即便學生所表達的觀點與問題不具備借鑒價值,教師也不能予以指責,而是要秉持寬容的態(tài)度肯定學生,并且為其提供改正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質疑意識,敢于在課堂上提出質疑。
3.創(chuàng)設情境,善于質疑
課堂中教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引發(fā)學生質疑,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使學生在課堂上養(yǎng)成了質疑、敢問的習慣。在平時教學中,個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積極性,也沒有集中精神思考,無法發(fā)現(xiàn)知識點中存在的問題。這時我在課堂上引入趣味實驗,同時以視頻和投影等設備作為輔助,以此來調動學生求知欲。如:三上科學第三單元第四課《它們吸水嗎》教師出示幾種不同材料,制造一點麻煩,比如,一杯水不小心灑在桌子上了,問同學們你們用哪種材料把桌上的水擦掉?為什么選用這種材料呢?學生紛紛開動腦筋,爭先恐后回答,對其他同學的回答或贊同或質疑。學生積極性有顯著增加,積極投入到課堂上分析、解決問題,從而產(chǎn)生質疑。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科學教學中,適時引導、培養(yǎng)學生質疑是科學教師的責任。如何在有限的課堂上,提高學生的質疑有效性,值得我們去繼續(xù)探索。教師要精心設計教案,引導學生愿意質疑,敢于質疑,善于質疑,學會質疑。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課上課外的時間,時時會質疑,處處有質疑。為培養(yǎng)學生有質疑的科學精神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喻伯軍 .“浙江省中小學學科教學建議”案例解讀[J].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2]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J].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