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寧
皮影戲是遼寧省凌源市的地方特色戲曲種類,有著300多年的歷史,但年輕人中懂皮影戲的越來越少。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我校機器人社團想在皮影戲中加入人工智能元素,讓非遺傳承更具現代特點,吸引更多的學生了解皮影戲,并喜歡上它。
本次活動共分為兩組,一組用EV3器材組裝,另一組用Makeblock組裝。
一、用EV3器材組裝
首先要模仿人體手臂的結構,做出支架并使其能完成相應的動作,所以選擇的電機要非常精準。
學生的首選是大型電機,但實驗之后發(fā)現,大型電機馬達轉速過快,不夠精準。隨后,學生改用中興電機,并用連接軸進行相應的手臂延伸,達到相對穩(wěn)定的效果。
皮影通常用三根棍子牽引活動,所以制作時要在機器人身上找三個支點,用于操縱機器人,這樣才能達到很好的藝術效果。
二、用Makeblock組裝
由于上一組學生僅僅是構建了一個簡單的機器人,第二組的學生想要在他們的基礎上有所延伸,就得選擇Makeblock的器材,因為它更容易搭建舞臺框架。
在搭建過程中,把所有機械臂安裝在主體框架內,以便讓機械臂在框架中更自由地活動,達到較好的演出效果。同時,學生還設計了很多傳感器,比如紅外傳感器、顏色傳感器等,它們能根據演出的過程及時變更演出程序,讓皮影戲的演繹更加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