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來
說明文,主要以介紹說明為主,介紹事物,說明事理。這類文體,一般寫得平實簡明,可弄不好,就會枯燥無味,甚至難以達到說明的目的。這就需要進行創(chuàng)新,說明文的創(chuàng)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故事激趣
就是通過相關的故事、傳說、寓言、童話、小說等進行敘述說明,以增強趣味性和可讀性。這是文學手段在說明中的巧妙運用,是一種常見的說明文創(chuàng)新方法。這種說明,可以使介紹的內容淺顯易懂,趣味橫生。故事激趣,就文章篇幅來說,大致有兩種情況:一是簡明扼要,所述的故事僅占文章的一部分;二是通篇運用,即全文都是由這個故事構成的,情節(jié)性很強。這兩種情況,更受歡迎的是后者。當然,敘述故事的目的是為了說明,故事的本身帶有客觀性和科學性,與通常的講故事明顯不同。
二、問答推進
就是通過雙方問答或自問自答的形式,來說明事物或事理,以此構成文脈,推進內容向縱深發(fā)展,圓滿地完成任務。這是一種澄清知識、明辨是非的創(chuàng)新方法。問的問題可以是連續(xù)性的,也可以是間歇性的,答的內容可以是由淺入深的某一個問題,也可以是從不同角度解釋的多個問題。這種創(chuàng)新,以問為起點,領起下文;以答為終點,回應疑問。進行解疑答難時,注意分層推進,以造成一種緊張激烈的氣氛和語境,促使讀者追根溯源,讀者探究的興趣也會被激發(fā)出來。
三、繪制形象
就是在說明事物或事理時,適當運用一些描寫方式,來顯其神、傳其情,將抽象復雜的事物表述得鮮明生動、具體形象,使讀者易于理解和掌握。這是一種繪畫手法在說明中的巧妙運用。這種方法比較靈活,可以用于某個段落,也可以用于整篇文章。它的顯著優(yōu)勢,是通過描寫來達到說明的目的,形象感極強。具體寫作中,往往與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相結合。
四、借謎傳理
就是借助謎語或謎團來傳達某種知識,說明某種事理。這是一種比較巧妙、深受讀者喜愛的說明文創(chuàng)新方法。謎語由謎面和謎底組成,謎面是供人猜測線索的話,是緣起;謎底是謎語的答案,是說明的過程和主體。謎團,就是在文章的開頭展示出某種現象,讓讀者感到一頭霧水,不明真相,不知就里,陷入疑團,以此形成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然后通過主體部分的說明解釋,交代原委,揭示奧秘。借謎傳理,方式巧妙,富有情趣,極具說明魅力。
五、行文搖曳
就是說明時不呆板,不沉悶,不枯燥,變化多姿,瀟灑自如,使行文推進的形式千變萬化,色彩紛呈,避免陷入套路和程式化的固有格式中。這種創(chuàng)新涉及結構、段落、語言、表達等眾多方面,是一種形式上的綜合創(chuàng)新方法。這種創(chuàng)新就是將平實呆板的說明內容,向散文化靠近,不是一段一個內容、一層一個意思的簡單說明,而是疏疏朗朗,灑脫不羈,給人以搖曳多姿的美感。
學以致用
陶世龍的《時間的腳印》,題目是從高士其《時間伯伯》一詩中引申借用來的。其擬人化手法的運用,形象地說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巖石中都潛藏著時間的蹤影,以引起人們的探究欲望和閱讀興趣。文中,作者也大量運用擬人化手法,使語言生動有趣,既傳播了知識,又給人一種親切感。請你以“故事”的形式,對《時間的腳印》進行改編。(可以改編全文,也可以改編其中一部分,但不要改變文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