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在教育改革與發(fā)展中占據著首要地位,不論是從理論上還是行動上我們也都給予德育較高的地位。然而,德育在現實的學校教育實踐中頻頻面臨各種困境,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诖吮疚氖紫葘W校德育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困境進行了歸納;其次,對其原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我們將目標定位到小學德育實踐中的困境,并就這些困境給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小學德育;實踐困境;三方合力
一、小學德育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困境
(一)處境上的困境
(1)德育面臨“無位”?!爸v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是目前德育的真實寫照。這種現象在快速發(fā)展的當今社會表現的尤為突出,考試成績“論英雄”,升學率、重本率作標尺來給學校劃等級,德育成為人才競爭大戰(zhàn)中的犧牲品,可想而知德育的地位由理論上的重要滑坡到現實實踐中的不重要。
(2)與各學科的分離。德育的滲透性強,如果單純的一味的進行德育,會造成“用力過猛”的局面,它應該借助于各學科,并滲透在其他課程教學中,這樣容易啟發(fā)引導學生的自覺思考。但就以目前“分數”居高不下的地位來看,德育只能作為次要地位而且滲透作用在各科教學中表現的不盡人意。
(二)實施中的困境
工作對象的復雜是德育實施過程中最為棘手的,這表現在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個性,對德育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斷,因而具有不同程度的道德水平。這就造成了教師亦或是教育管理者難以把握德育的標準和尺度,表現的力不從心。
(三)評價困境
道德兼具認知和實踐智慧,它的活力來源于社會道德實踐活動,而判斷和評價個體是否真正擁有我們所期望的道德,也要回歸到現實生活中去。反觀當前,對德育的評價主要表現在口頭的表揚和物質的獎勵,這樣在使學生在潛意識里將道德的好壞和獎勵聯系在一起。
二、對實踐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重智輕德現象
德育為主學科讓路的現象普遍存在,語文、數學和英語已經是我們公認的主學科,在考試中它的占比高也就不難理解。自然學校將智育放在首位也無可厚非,但這必然會造成德育為學生的成績和升學讓路的惡性循環(huán)。加之,部分孩子家長對德育的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也不高,他們本著為了孩子未來的發(fā)展,也會選擇在各個主科上下功夫,對孩子日常表現的有違道德的行為制止力度完全不達標。
(二)內容與生活脫節(jié)
(1)德育教材內容與生活脫節(jié)?,F行的德育教材與改革開放時期的相比,越來越注重德育生活化,這是教材發(fā)展趨勢的。但是,現行德育教材的內容在現實生活中執(zhí)行起來很難,尤其像父母離異的小學生,他們本身心里就缺乏安全感,再多的生活體驗也難以彌補他們內心的創(chuàng)傷。
(2)內容單一,難以迎合需求。內容單一這一現象在農村地區(qū)表現的最為突出,農村地區(qū)的生活相對來說較為單一,教師在德育實施過程中借鑒的生活實例也會隨之減少,作為身心發(fā)育不完善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對老師的德育內容一知半解,那么德育效果可想而知,這種情況嚴重時將導致德育課程形同虛設。
(三)方法單一
說服式是教育領域最為主要的方法,自然成為德育的主要載體。此外,在極個別情況下有的教師可能直接采取懲罰措施,不僅影響德育效果而且不利于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最需要關注的是經濟條件落后的地區(qū),教學設施落后,現代化的教學工具短缺,難以開展多媒體化的教學,從而使教師只能以陳舊的方式進行德育。此外,對網絡信息采用不合理的引導方式。網絡早已悄然走進小學的大門,很多小學校長、教師對小學生使用網絡缺乏合理的引導,或是對網絡信息采取圍堵的辦法、或是對千奇百態(tài)的網絡信息簡單帶過??傊?,采取的措施很難起到疏導的作用。
(四)難以應對影響德育效果的外在環(huán)境
(1)學校周邊的環(huán)境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德育效果。網吧、娛樂廳、游戲廳等這些都是圍繞在學校周圍的“惡勢力”,一旦小學生沉溺網吧、游戲廳、垃圾食品和書刊、影像作品;輕則難以保證德育效果,重則傷害到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2)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許多家長自己道德意識薄弱,自然也就對孩子的德育關注度低。尤其像獨生子女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對小學的德育工作帶來的挑戰(zhàn)更為嚴峻的。 獨生子女是祖父母、父母的掌中寶,自然他們身上或多或少會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和缺乏責任意識等。加之,有些家長平時可能對孩子疏于管教,對孩子的要求盡量滿足,等到學校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向家長反映,不乏有些素質較低的家長,隔天就向學校鬧。這就造成學校和老師不敢管的尷尬局面。
三、針對小學德育實踐困境的可行性建議
(一)從行動上真正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1)保障小學德育教師隊伍。走出小學德育實踐的困境,組建小學專職德育教師隊伍是重中之重:第一、重點引進經過嚴格培訓的專業(yè)的思政教師;第二、在有限的條件內也可以選擇從本校的優(yōu)秀教師中選出從事德育工作的教師。
(2)確保小學德育工作的必要經費。充足的教育經費是擺脫小學德育實踐困境的基本保障。首先要加大專項資金的投入;其次劃撥經費獎勵優(yōu)秀的教師,徹底打消教師心中的顧慮。
(二)優(yōu)化內容,使其緊貼現實
德育內容既要有城鎮(zhèn)生活的例子,也要有急需改進的貧困農村的例子,讓小學生從小就慢慢接觸到現實的生活。此外,也更加關注父母離異、獨生子女以及留守兒童的學生,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
(三)改革德育方法,發(fā)揮網絡作用
(1)推行立體化、開放式的方法。德育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大膽創(chuàng)新德育形式和方法,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盡量減少灌輸、說服教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師可以輔助、啟發(fā)和指導,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達到快樂教學和快樂學習的效果。
(2)為德育注入生活的源泉。德育教師應使德育課堂走進生活,尤其是德育課堂不應僅限于固定的教室,教師可以做好提前的規(guī)劃和安排,走進真實的生活,例如:公交車上禮讓老人、紅綠燈前排隊等候等優(yōu)秀的美德。
(3)提倡多向對話交流。建議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這種方法除了要開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教材、學生與生活的多向交流互動之外,還應包括師生的自我反思和師生與課程本文對話等多種形式。
(4)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教學。教師首先要詳細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性格特點和特長愛好,在此基礎上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和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多采用鼓勵和表揚的方法,引導他們樂觀向上、積極進取。
(5)以互聯網為陣地,發(fā)揮網絡積極作用。電腦、手機的普及大尺度的影響著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我們不能無視、忽視和漠視這種變化,反之,我們要正視互聯網的影響,以互聯網為德育陣地,采取疏導的方式方法,讓互聯網傳遞更多的正能量。
(四)家、校、社三維合力
(1)積極與家長溝通。小學德育實踐的不僅要靠學校的努力,還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小學生的部分時間還是在家中度過,家長是我們學校德育工作的見證者和維護者,更是合作者。只有通過家校聯合,才能推進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促使他們健康成長。
(2)取得村委、居委會和其他社會組織的支持。德育工作需要村委、居委會和其他社會組織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此外,一些社會上留存下來的美德,例如,鄉(xiāng)紳威望的秩序、鄉(xiāng)土人性的抱樸守拙等也都可以視作是有利于學生道德成長和人格養(yǎng)成的天然根基。
四、結語
小學生處于身心發(fā)展的初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最適合、最容易接受德育的滋潤。在此,我們肯定已有的德育改革,但在德育實踐中,卻面臨著重智輕德現象,德育內容與生活脫節(jié),方法單一,難以滿足小學生德育發(fā)展要求等的困境。要走出德育實踐的困境,必須從理論和行動上真正把德育置于首位;使內容生活化;使方法多維化;使互聯網真正在德育實踐中發(fā)揮積極作用;最終,通力實現家、校、社三維合力。
參考文獻
[1] 檀傳寶著.信仰教育與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 魯潔.邊緣化、外在化、知識化——道德教育的現代綜合癥[J].教育研究,2005(12):11-14,42.
[3] 郭鳳志.德育的現代困境、歸因分析及其超越[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04):77-84.
[4] 高德勝.現代德育困境研究述評[J].現代教育論叢,2000(03):12-15,11.
[5] 張建軍,李立.關于“德育困境”的思考[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01):25-31,60.
作者簡介:席夢珂(1994- ),女,漢族,山西運城人,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