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嶸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城西中學,江蘇 蘇州 215128)
復習階段的有效教學是指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復習情境,指導學生對已學知識再次學習,把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結構化,并在組織整合知識中加深理解、提高應用能力.利用中考中的錯題資源指導學生開展主動反思,幫助學生獲得相對正確的學習經(jīng)驗,建構科學的思維;同時教師結合自身開展教學反思,把脈原因實施有效教學策略,是有效復習的重要途徑.
1. 1 綜合知識運用型
圖1
例1.將皮球從離地某一高度O點處水平拋出,球落地后又彈起.它的部分運動軌跡如圖1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皮球經(jīng)過同一高度的A、B兩點時動能相等.
(B) 皮球第一次反彈后到達最高點P點時速度為0.
(C) 皮球在D點時的機械能小于在C點時的機械能.
(D) 若將皮球表面涂黑,則會在地面M、N兩點留下兩個大小相等的黑色圓斑.
點評:《課標》有關機械能要求如下:“知道動能、勢能和機械能.通過實驗,了解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舉例說明機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轉化.”本題考查機械能之間的轉化關系,要求學生通過球的運動軌跡發(fā)現(xiàn)球在向右運動并且機械能總量減少,即機械能不守恒,同時考查影響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是一道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試題.
錯解分析:選擇(A)、(B)、(D)3個錯解的都是對影響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因素及轉化關系的知識理解不夠,特別是觀察圖像可以發(fā)現(xiàn)皮球彈跳過程中機械能總量在減小的信息應用.
圖2
例2.如圖2甲所示,一個裝有適量水的燒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將一裝滿水的小試管(管壁厚度不計)倒扣在水中.對小試管施加一個豎直向上的拉力F,使其緩慢上升到如圖2乙所示位置.在此過程中,小試管中一直充滿水,這是由于________的作用,試管口中心的壓強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點評:本題考查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的知識,本題的實驗情景對于學生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第一個空關于大氣壓的作用,一般學生是知道的,緊接著第二個空試管口中心的壓強就需要學生理解和想象了,需要在較陌生的情境中建構恰當?shù)奈锢砟P?明確自由液面的位置,找到這個點在大燒杯里深度減小的事實并聯(lián)系液體壓強的相關概念,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思維障礙.
圖3
錯解分析:第一空“大氣壓強”很少有學生錯,第二空選擇“變大”或“不變”錯解的都是不理解“試管中心”的位置發(fā)生了上移,不會聯(lián)系液體壓強的知識解決問題.
例3.如圖3所示,一氫氣球用細繩系在玩具車上,靜置于廣場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當有勻速的風沿水平方向向右吹來,氣球和玩具車在風力作用下向前運動,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________;玩具車在向右運動的過程中________(選填“可能”或“不可能”)被風吹離地面;一段時間后玩具車勻速前進,此時細繩__________(選填“向左傾斜”、“向右傾斜”或“保持豎直”).
點評:《課標》第3部分科學內(nèi)容:“物質(zhì)處于永恒的運動和相互作用中,物質(zhì)運動和相互作用的規(guī)律是物理學的核心內(nèi)容,也是學習物理學的基礎”.力和運動的關系一直是中考的重點和難點.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情景的閱讀理解,對非平衡力、平衡力、慣性等力和運動關系的綜合分析判斷.對于初中生來說,第二個填空中不在同一直線上多個力和運動的關系是理解的難點,第三個填空中玩具車依靠自身慣性繼續(xù)勻速前行,重新對應二力平衡的物理模型是認識上的難點.
錯解分析:本題錯解主要是第二、第三空,第二空選擇“可能”的錯解是由于不理解風帶來的水平力無法給予物體向上的作用效果,第三空選擇“向左傾斜”、“向右傾斜”的錯解是由于對于玩具車勻速前進是慣性運動不理解,因而無法建構一對豎直方向的平衡力模型.
例4.利用杠桿開展相關實驗探究:
圖4
(3) 始終豎直向下拉彈簧測力計,使杠桿從水平位置緩慢轉過一定角度,如圖4所示.此過程中,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力臂(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下同),拉力的大小________.
錯解分析:第一空選擇“變大”、 “不變”錯解的原因是沒有掌握分析力臂變化的方法,第二空選擇“變大”、“變小”的原因是缺乏數(shù)理結合的邏輯推理能力.
點評:第一個空需要學生有動態(tài)作圖分析的能力,第二個空需要學生在閱讀中抓住彈簧測力計的施力方向“始終豎直向下”的關鍵信息,同時注意鉤碼產(chǎn)生的拉力方向也始終豎直向下,結合數(shù)學知識發(fā)現(xiàn)動力臂和阻力臂的比值不變,再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推理得到拉力的大小不變,從數(shù)理邏輯推理能力來說是一個難點.
在中考中無論是基礎題、難題還是易失分題,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都可以進行適當?shù)臍w納,并從歸納中收獲信息.考后在對學生的訪談中,我們可以反饋得到如下4個方面的問題.
(1) 由于對物理現(xiàn)象、物理實驗觀察不細致,缺乏必要的觀察記憶能力,反映在解題上就出現(xiàn)思維比較單一,就像例1那樣容易上當,缺乏對物理知識的綜合運用.
(2) 由于對物理規(guī)律的內(nèi)涵、適用范圍和條件理解不深刻,平時缺少琢磨,考時存在著應用僵化的問題,就像例2那樣一遇到陌生的情境就不會判斷,不會聯(lián)系所學知識正確解題.
(3) 由于對物理學習缺乏興趣,對物理概念、物理量的意義理解模糊,答題時就不會抓住原理分析,大都評感覺猜測,就像例3那樣不會正確分析力和運動的關系,更不會通過建構二力平衡的模型解題.
(4) 由于平時缺少科學的思維訓練,沒有及時反思自己出現(xiàn)的錯題,對相應的解題方法歸納和儲備不足,所以在考試中一些常規(guī)性的錯誤會反復出現(xiàn),就像例4那樣對力臂的大小變化總會判斷出錯,同時數(shù)理邏輯推理能力也不足.
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學功利化風氣的盛行,在教學中忽視了對學情的研究,忽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忽視了對知識源頭和過程細節(jié)的回溯,忽視了有效教學路徑和有效學習路徑的整合.特別是在復習階段,不少老師更是熱衷于通過題海戰(zhàn)、刷題戰(zhàn)來提高學生應試能力,事實上,題目不是做“少”了而是做“多”了,課堂不是講“精”了而是講“雜”了,能力不是上“升”了而是下“降”了.
通過對學生錯題點評和歸因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要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首先要提高認識,正確面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通過教學反思來把脈原因,努力改進教學方法和提高教學效率.基于上述剖析,提出復習階段的有效策略如下.
千變?nèi)f變,基礎不變.物理知識教學貫徹了整個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過程,其重點就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過程和方法,它們是學生發(fā)展的基礎目標,也是在教學中發(fā)展學生各種能力的有效載體,中考的70%以上的內(nèi)容來自于這些方面.在復習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好雙基目標的落實,讓學生復習知識的同時獲得相應的應用體驗.
實驗復習要重過程、重思維訓練,尤其要把問題剖析作為主線來凸顯.科學探究起源于問題,又落實在問題的解決上.因而實驗復習需要在呈現(xiàn)實驗過程的同時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在問題解決中展開實驗的回顧,從中認識科學實驗的科學性、有序性、操作性,通過實驗來體驗和提升求真務實的科學素養(yǎng).
如果缺乏必要的歸納總結,不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做再多的習題也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能力.變式訓練可以通過說法改變、條件改變、結論改變、觀察角度改變、由一般到特殊、由正向到逆向等策略,指導學生判斷題目要求和分析關鍵條件,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整合知識、生成理解和掌握方法.
知識的價值在應用,中學物理中有著大量聯(lián)系實際的素材,在課堂上教師要多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去分析一些簡單的原始物理問題,使之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樂趣和問題得到解決的成就感,激發(fā)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在此基礎上重現(xiàn)學習時的體驗,產(chǎn)生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