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閔行區(qū)實驗小學 陳 濤
讀整本書,在語文教育史上并不屬新鮮事物。古人均以整本書作為語文學習教本。20世紀三四十年代,葉圣陶先生等語文教育家們對整本書閱讀已有很好的實踐與研究。葉先生明確提出,學習語文“單憑一本國文教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國文教材以外,多看一些書,越多越好”。
然而現(xiàn)實情況是,多數語文教師因時間、工作量、相關理論欠缺等因素,唯教材是教,并未在教學中落實整本書閱讀指導。家庭中,親子閱讀等做得也不夠均衡。學生僅精讀教材中的單篇短章或日常隨意閱讀,難以達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里提出的“9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的要求,更缺乏應用經驗去讀整本書的經歷,長此以往,容易失去讀整本書的意志和能力。
為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擴大學生閱讀量,改善課外閱讀現(xiàn)狀,繼課標明確提出“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建議之后,2017年9月開始統(tǒng)一使用的教育部統(tǒng)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設置了“和大人一起讀”和“快樂讀書吧”欄目。自此,整本書閱讀正式引入語文課堂教學。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推進整本書閱讀?以下筆者結合自身的研究與實踐談一些思考與做法。
溫儒敏教授說過,語文老師自己先要喜歡讀書,把讀書當作良性的生活方式,成為“讀書種子”。教師先做讀書人,才能游刃有余地圍繞整本書建構相應的閱讀課程,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多讀書、會讀書。
教師如何讀書?首先,要避免一味地“職業(yè)性閱讀”和“碎片化閱讀”,結合自身實際追求基于通識、專業(yè)、研究方向、經典文學等多角度閱讀,思考幾年內準備讀的書,形成書單并按計劃閱讀,確保讀書的系統(tǒng)性、持續(xù)性和有效性。其次要養(yǎng)成讀書和思考的習慣,如要推薦給學生讀的書,自己先要反復閱讀,追問這本書寫了什么,為什么寫,怎么寫的,進而揣摩作者的謀篇布局、遣詞造句、文體特點和寫作風格。最后檢索相關評論資料,整合自己的理解,設計閱讀指導方案。
閱讀教學除了學習知識、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高尚的讀書習慣。要培養(yǎng)“讀書種子”,改善學生或隨意或極少或不閱讀整本書的狀況,需把“整本書閱讀”納入課內,進行課程化推進。
1.培養(yǎng)讀書興趣
溫儒敏教授提出,“快樂讀書吧”不要處理成一般的課文學習,教師可以舉一反三,講一點相關的讀書常識,包括書的類型和閱讀方法,但主要是引發(fā)興趣,讓學生自己找書來讀??梢姡緯喿x的“課程化”不能太明顯,要求不能過高過急,以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習慣為主,以興趣和習慣帶動語言文字的運用,帶動素質教育和人文教育。
2.拓寬閱讀視野
課標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同時要求小學階段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然而很多學生在快節(jié)奏的學習生活中,除了教材和教輔,幾乎不怎么讀書,連最低閱讀量的標準都沒有達到。因此,引導學生大量地讀整本書是當下首要任務。
3.培養(yǎng)閱讀能力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蓖七M整本書閱讀,就是引導學生把精讀課學到的方法運用到閱讀實踐中,在大量閱讀中熟練運用略讀、瀏覽等方法,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
4.提升語文素養(yǎng)
“讀書養(yǎng)性”,也是接觸人類智慧、提高自身素養(yǎng)的一種生活方式。提倡“讀書為要”,就是引導學生多接觸優(yōu)秀的、高尚的文化,逐步具有理解、欣賞、感悟和評價的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方式。
1.確定閱讀書單
整本書閱讀需要選擇課程內容,即確定一份一至六年級各學期的閱讀書目,這是整本書閱讀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教師在制訂書單時,緊扣課標和教材,凸顯語文學科意識,排除個人喜好,調研學生閱讀需求,交叉對比,多向入手。
(1)完成“規(guī)定動作”
一是落實教材要求?!翱鞓纷x書吧”按文體類型整體設計安排,其中推薦書目可作為學生必讀書目,切實做好整本書閱讀的托底工作。
二是參照課程標準。課標“學段目標與內容”提出了各學段的閱讀內容,如第一學段(1~2年級),“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 “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 “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3~4年級),“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5~6年級),“閱讀敘事性作品”“閱讀詩歌”“閱讀說明性文章” “擴展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同時,在課標附錄2有關課外讀物的建議中,列舉了許多的中外優(yōu)秀文學作品。教師可根據需要從中選擇,向學生補充推薦,作為選讀。
三是跟進區(qū)域規(guī)定。有的學?;驅W校所在區(qū)域教育管理部門也會有規(guī)定的必讀書目推薦,可一并整合在內。
統(tǒng)編版教材一至六年級“快樂讀書吧”推薦書目匯總表
(2)創(chuàng)新“自選動作”
本著“拓寬閱讀面”的目的,還可以進行整本書閱讀“自選動作”的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讀更多的書。
一是延伸拓展教材。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了不少名家名作,如二年級下冊《小柳樹和小棗樹》的作者孫幼軍、《沙灘上的童年》的作者金波等,適時把作家請出場,以名家為主線,引導學生閱讀同一作家的更多優(yōu)秀作品,有助于學生感受作家多元、豐富的寫作風格。又如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安排的都是童話,本單元中“快樂讀書吧”推薦的即為各類童話集,如此以文體為線,實現(xiàn)了從“單篇”到“類篇”的閱讀遷移。也可以根據單元人文主題,推薦相同主題書目,讓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經歷一個又一個閱讀循環(huán)。
二是關注文學獎項。為讓更多的人愛上讀書,也為獎勵世界或本國兒童文學的創(chuàng)作者,很多國家和國際機構設立了兒童文學獎項。如 “安徒生國際兒童文學獎”“林德格倫兒童文學獎”“紐伯瑞兒童文學獎”和中國“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等。教師可引導學生一并關注并選擇獲獎書籍進行閱讀。
三是借鑒已有成果。目前,一些專家、教師及研究機構結合日常研究實踐,推出了一些較為成熟的推薦書目,學生閱讀可從中甄選。
四是提倡學生自選。給學生一些自由選擇的空間,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書目,有助于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由學生自主推薦,并不意味著完全以學生的興趣為主。教師要注意觀察,了解學生閱讀喜好,及時給予個性引導,把握學生閱讀方向,避免讀書隨意、閱讀“偏食”情況,力求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閱讀品位。
五是比較不同版本。確定書目之后,需比較不同出版社的發(fā)行側重點、印刷設計效果和書本質量等,進行甄選。
綜上,在確定推薦書目時,應秉承“語文觀念”,努力推薦內涵豐富、語言飽滿的經典書籍,為學生畢生發(fā)展打下精神底子。最后形成分段分冊的書單,可采取表格式列出書目、出版社和作者,也可增加一些創(chuàng)意,如在相應的書籍旁加入插畫、簡要書評或書籍獲獎信息等,便于分享。以下是本班級三年級上冊的共讀書單:
序號 切入路徑 推薦書籍1 《第花一的單學元校名》家名作:《戈飛爾鳥)集》《新月集》(泰第二單元名家名作:2《鋪滿金色巴掌的水《小巴掌童話》(張秋生)泥道》3 “第快三樂單讀元書文吧體”類型:《《林安稻童徒草話生人》(竜》(格話葉林》(兄圣安弟陶徒))、《生)格、4 “第預四測單”元 閱讀策略:《鼴鼠的月亮河》 (王一梅)5 第留心五觀單察元習作能力:《(梅戴子小涵橋)和他的哥們兒》6 第六單元 學生自選7 第人與七自單然元人文主題:《格柳雷林厄風姆聲)》([英]肯尼思·8 第美好八品單質元 人文主題:《夏洛的網》(E·B·懷特)
2.設計“閱讀單”
根據所讀書目設計相應的“閱讀單”,可更好地引導學生自主閱讀。
(1)多種維度設計。不同類型的書目,有不同的閱讀目標,也有不同的設計方法。教師可結合書本,從提取信息、推斷解釋、整體感知、評價鑒賞和聯(lián)結運用等幾個維度去設計。如讀小說時抓住情節(jié)的轉折、人物的變化、故事的矛盾等設計;讀人物眾多、關系復雜的書梳理人物關系圖譜等;也可圍繞閱讀策略設計,如作預測、作批注等。
(2)簡化呈現(xiàn)方式。盡量以簡潔明了的思維導圖呈現(xiàn),如時間軸、情節(jié)梯、表格等。可按章或針對整本書設計一張或一組閱讀單,推進整本書閱讀走向縱深。
3.擬定討論話題
和學生聊書,需要找到適合學生討論的話題,關注學生的文學反應與文學分析,不斷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欣賞水平。擬定話題可從三方面入手:一是詮釋類話題,引導學生統(tǒng)整、分析、梳理書中的內容,然后依托文本得出自己的答案;二是開放類問題,如對于這本書的結局,你滿意嗎?三是延伸性問題,如你有沒有遭遇過和書里相同的情節(jié)等。
4.聚焦讀寫互動
很多作家的作品具有顯著的個人特色,對于學生寫作具有一定的指導性。可尋找作品中的“觸發(fā)點”,如一個細節(jié)、一個局部等,引導學生進行續(xù)寫、仿寫、創(chuàng)編等創(chuàng)作活動。如讀了曹文軒的《草房子》后,筆者引導學生精讀書中描寫草房子的片段,再讓學生仿照曹文軒的風格寫一段話介紹自己理想的校園,學生習作自然靈動。需要強調的是,整本書閱讀不能處處指向寫作,易敗壞學生的閱讀興趣。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提出“教讀—自讀—課外閱讀”組成的三位一體教學結構。其中,教讀主要靠教師教,教會學生怎么閱讀,讀得細,讀得精;自讀,就是讓學生自己讀,把精讀課學到的讀書方法運用到閱讀實踐中,自主讀,泛讀;課外閱讀即是由教材往課外延伸,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從而找書讀,逐步熟練運用默讀和瀏覽的方法。溫儒敏教授建議:“快樂讀書吧”課程每學期一至兩次,每次安排某一種閱讀類型。比如,童話、寓言、民間傳說、科普讀物,等等,讓學生接觸各種文體類型,有基本的文體知識,激發(fā)學生閱讀各種類型讀物的興趣,有意識地讓學生去掌握一些讀書方法。
1.銜接閱讀書目
每學期初,筆者都會將擬好的本學期書單發(fā)放至學生手中,由學生家庭自行提前準備,保障整本書閱讀有效推進。教學時,把握教材單元主題、作者、文體等,通過“1+X”的方式,相機銜接同類或相關書籍,引導學生閱讀。如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課文《蟋蟀的住宅》是法布爾的作品,教學時筆者向學生推薦閱讀《昆蟲記》;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圍繞“家國情懷”這一主題,安排了兩篇精讀課文《古詩三首》《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和兩篇略讀課文《梅蘭芳蓄須》《延安,我把你追尋》,本單元教學結束即向學生推薦了收錄不同時代的人熱愛祖國的書目。
2.營造讀書環(huán)境
(1)讀書需要時間。決定共讀一本書之后,教師需要給學生持續(xù)默讀的時間,可以是早讀時間,或是放學后,具體時段視區(qū)域作息時間而定。讀書時間最好相對固定,讓學生感受讀書的儀式感,也有助于讀書習慣的養(yǎng)成。
(2)讀書需要場所。在學校,可以固定在班級或圖書館進行閱讀,統(tǒng)一開始讀書的口令,通過課件出示讀書背景圖,營造讀書氛圍。在家里,可以通過家校溝通的方式,讓學生擁有一個讀書空間,如書房、讀書角等,心無旁騖地閱讀。
(3)讀書需要氛圍。讀書的氛圍營造還包括所讀的書、讀書時的心情、自讀或共讀等。教師要注重閱讀環(huán)境的營造,在課堂中讓出一部分學生自由閱讀的空間,培養(yǎng)其閱讀興趣與習慣。
3.建構讀書課型
整本書閱讀形式主要為自由閱讀。一些經典的文字書內涵豐富,需教師加以點撥,讓學生品嘗更多的讀書樂趣。筆者在班級推進整本書閱讀指導常用的方法有略讀、瀏覽、持續(xù)默讀等,閱讀指導基本流程如下:
(1)導讀。可結合課堂閱讀教學或利用專門時間進行,主要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自主閱讀興趣、點撥閱讀方法運用等。導讀課可從封面、作者、內容簡介等入手,也可有所創(chuàng)新,如截取特別精彩的片段,講述自己和書的關聯(lián)等,還可讓學生自主“導讀”,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捕捉一本書的“優(yōu)點”的能力。角度不同,導讀課的方式也不同。導讀《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時,可從封面切入,解題激趣,引發(fā)質疑:這是怎樣的一對父子?導讀《木偶奇遇記》時,可從主人公匹諾曹開始,介紹匹諾曹及出生過程,進而引出奇遇。導讀課設計要避免一些誤區(qū),如過早出示書評、導讀過于充分等。導讀結束,即指導學生從時間、頁數等方面制定讀書進度表。
(2)自讀。主要由學生按讀書進度表自主完成,閱讀方式主要為持續(xù)默讀。過程中無須提交任何閱讀報告,簡單純粹。
(3)交流。分口頭交流和書面交流等,旨在回應教材中多次提出的“分享”要求,讓學生結合所讀和閱讀單交流,感受作為閱讀者的喜悅及與同伴分享閱讀收獲的快樂。如有必要,可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再上一節(jié)推進課,引導學生由淺層次閱讀到深度閱讀。
(4)延伸。開展豐富多樣的讀書活動。如以排演課本劇、繪畫、設計人物造型為主的藝術延伸;引向生活觀察、聯(lián)系實際思考的生活延伸;走進大自然,驗證書中所述自然現(xiàn)象的自然延伸等。
溫儒敏教授指出,“提倡多讀書,不能停留于一般提倡。光有閱讀量的要求也不行,還要有相應的評價?!闭n標中提出了閱讀教學評價的建議,如“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注意收集、積累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發(fā)展的資料,可采用成長記錄袋等各種方式,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對學生語文學習的日常表現(xiàn),應以表揚、鼓勵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從正面加以引導?!?這一建議同樣適合整本書閱讀課程。
整本書閱讀課程評價,要基于日常閱讀實施過程。首先要明確評價目標體系:一是總體分層,關注學生的閱讀時間、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能力、閱讀量等方面;二是時間分段,以學期為單位,每學期一總評;三是主客結合,注重學生自評、互評等;四是冊為主體,關注閱讀存折、閱讀單、讀書筆記等完成情況。其次要豐富評價形式,如口頭評價、書面評估、積分評估和活動評估等。
整本書閱讀課程任重道遠,需要教師抱有理想,付諸實踐,從根本上提升語文教學水準,培養(yǎng)具有良好閱讀習慣的新一代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