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敏 李文斌* 王國君 王志強 石鳳英 魏曉冉 任海燕
1.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平谷101206;2.國家蛋雞產業(yè)技術體系平谷綜合試驗站,北京平谷101206;3.北京市蛋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平谷101206
“京粉2 號”是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yè)有限責任公司針對我國南方市場培育的高產蛋雞品種,具有產蛋多、死淘低、耐高溫、無啄癖、不抱窩等特點[1],其產蛋尖峰可達98.0%~99.5%,高峰維持時間7 個月以上。李文斌[2]調研重慶、湖南和河北市場的京粉2 號性能表現,發(fā)現不同客戶養(yǎng)殖成績各異,雞群開產體重達標或超出標準50~100 g 能夠取得更佳的生產成績,而在采食量相對較低的情況下,這一目標可以通過日糧營養(yǎng)濃度實現。能量、粗蛋白水平作為家禽飼料中最重要的營養(yǎng)素,其成本投入占據配方成本的80%以上。本試驗以“京粉2 號”推薦的日糧營養(yǎng)需要量為基礎,研究產蛋高峰前期(20~33周齡)日糧不同代謝能、粗蛋白濃度對該品種產蛋全期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的影響,以指導客戶通過科學的日糧調控獲得最佳養(yǎng)殖收益。
選取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yè)有限責任公司西山養(yǎng)殖基地20 周齡健康、體重接近的“京粉2 號”商品蛋雞1 912 只,隨機分為3 個處理,每個處理6個重復,每個重復96 只雞,試驗期20~33 周齡,數據追蹤至72 周齡。
本試驗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礎日糧,3 個處理組營養(yǎng)水平如下:處理Ⅰ組代謝能水平10 868 kJ/kg,粗蛋白15.5%;處理Ⅱ組代謝能水平11 077 kJ/kg,粗蛋白16.0%;處理Ⅲ組代謝能水平11 286 kJ/kg,粗蛋白水平16.6%。飼料由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yè)飼料公司生產,日糧組成和營養(yǎng)水平見表1。
表1 日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風干基礎)
試驗雞群飼養(yǎng)方式為3 層籠養(yǎng),每籠4 只雞,按組飼喂試驗日糧,自由采食和飲水,室內溫濕度適宜,通風良好,各組飼養(yǎng)管理條件一致,按常規(guī)免疫接種。
以重復為單位,每天記錄產蛋數、死淘數,每周收集蛋重、體重數據,以重復為單位結料。計算產蛋率、平均蛋重、產蛋量、日耗料、增重、料蛋比。
產蛋率(%)=日產蛋枚數/日飼養(yǎng)雞只數×100%
日耗料(g/只)=周采食總量/周飼養(yǎng)雞只數
平均蛋重(g)=日產蛋總重/日產蛋個數
料蛋比=階段采食總量/階段產蛋總量
數據用Excel 表格匯總,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一般線性模型(GLM)方差分析,差異顯著時進行Duncan’s 多重比較,設定顯著性水平為0.05;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
結果表明(表2),隨著日糧代謝能水平的提高,各階段采食量逐步降低,20~33 周齡處理Ⅰ組、處理Ⅱ組和處理Ⅲ組平均耗料分別為106.3、104.9、103.5 g,差異不顯著(P>0.05),在該采食量水平下,各組代謝能攝入量依次為1 153.68、1 162.04、1 170.40 kJ/d,粗蛋白攝入量分別為16.5、16.8、17.2 g/d。34~55 周齡處理Ⅲ組采食量顯著低于處理Ⅰ組(P<0.05),處理Ⅲ組產蛋全程(20~72 周齡)耗料呈現低于處理Ⅰ組的趨勢(P=0.078),其他階段差異不顯著(P>0.05)。
各階段不同處理組產蛋率無顯著差異(P>0.05),產蛋全程處理Ⅰ組、處理Ⅱ組和處理Ⅲ組產蛋率分別為84.57%、85.60%和84.08%,代謝能11 077 kJ/kg,粗蛋白16.0%組產蛋率最高。
結果表明,20~33 周齡和34~55 周齡2 個階段,處理Ⅲ組蛋重顯著高于處理Ⅰ組(P<0.05),56~72周齡各處理組之間差異極顯著(P<0.01),處理Ⅲ組全程(20~72 周齡)蛋重極顯著高于處理Ⅰ組(P<0.01)。產蛋量,處理Ⅲ和處理Ⅱ組產蛋中期(34~55 周齡)有高于處理Ⅰ組的趨勢(P=0.087),其余階段3 個處理組無顯著差異。
20~33 周齡處理Ⅰ組體重和體增重顯著低于處理Ⅱ組和處理Ⅲ組(P<0.05),其他各階段體重差異性與前期相同,體增重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產蛋全程處理Ⅰ組體增重有低于處理Ⅱ組和處理Ⅲ組的趨勢(P=0.074)。
20~33 周齡料蛋比,處理Ⅰ組顯著高于處理Ⅱ組和處理Ⅲ組(P>0.05),34~55 周齡處理Ⅲ組的料蛋比顯著低于處理Ⅰ組(P<0.05)。3 個處理組全程料蛋比分別為2.18、2.12 和2.11,差異不顯著(P>0.05)。
表2 各試驗期生產性能
由表3可知,在該試驗采食量105 g 的基礎上,代謝能為11 077 kJ/kg、粗蛋白水平為16.0%的日糧營養(yǎng)水平經濟效益最好,雞只可創(chuàng)造收益79.20 元,比代謝能為10 868 kJ/kg、粗蛋白水平為15.5%的處理組多盈利3.09 元,處理Ⅲ組居中。
當提供不同代謝能水平飼糧時,家禽根據代謝能濃度調節(jié)采食量,從而影響代謝能攝入量的穩(wěn)定[3]。但當代謝能濃度超出一定水平(代謝能在11 704~12 958 kJ/kg)時,雞群對采食量的調控能力就會下降,原因可能是當代謝能濃度高時,蛋雞采食較少飼料不能滿足消化道飽感的需求[4]。在本試驗設置的日糧代謝能需求下,隨著日糧代謝能水平的提高,雞只采食量降低,但采食量變化與能量濃度變化不呈正比,最終20~33 周齡代謝能攝入量分別為1 153.68、1 162.04、1 170.40 kJ/d,對應粗蛋白攝入量為16.5、16.8、17.1 g/d。
表3 每只雞的收入核算
在國內外的文獻報道中,能量對體重影響的報道不完全一致。有研究表明[5-8],能量水平高會導致體重增多,降低能量水平可降低雞的腹脂沉積,控制雞的體重,適當控制產蛋期蛋雞飼料的能量有利于蛋雞體重的控制。本試驗中,隨著日糧代謝能攝入量的增加,雞群體增重增加,但與“京粉2 號”20~33 周齡標準體重(1 781 g)比,只有處理I 組低40 g,雖然高營養(yǎng)水平組試驗前期體重略高于標準,但33~55 周齡快速增長導致中期體重顯著高于其他2個處理組。
產蛋率與平均蛋重作為衡量蛋雞生產性能的重要指標,最終的產蛋量將直接影響?zhàn)B殖戶收益。本試驗中,隨著日糧營養(yǎng)水平的提高,蛋重增加,高營養(yǎng)水平處理組蛋重顯著高于處理I 組,而對產蛋率和產蛋量無顯著影響,這與秦鵬等[7]研究不同日糧對23 周齡伊莎褐蛋雞產蛋率的影響結果一致。Silva 等[9]研究了48 周齡海塞克斯白蛋雞在飼糧不同粗蛋白水平下生產性能的變化,結果表明,平均蛋重隨飼糧粗蛋白水平升高而呈線性增加,這與本試驗結果一致。關于日糧營養(yǎng)水平對產蛋性能的影響,張利敏等[4]收集了92 組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得出,代謝能攝入量(MEI)顯著影響產蛋率、產蛋量和蛋重,表明蛋重和產蛋量隨MEI 的增加而增加,而產蛋率并非MEI 越高越好,其中,產蛋量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蛋重的增加,而并非產蛋率的增加,而粗蛋白攝入量(CPI)顯著影響產蛋量和蛋重,產蛋率不受影響。本試驗結果顯示,MEI 和CPI 對各組產蛋率和產蛋量無顯著影響,高MEI 和CPI 組34~55周齡產蛋量高于處理I 組的趨勢也主要是由于蛋重的增加,符合上述闡述理論。
有研究報道,處于高峰期的蛋雞代謝強度大,若提供的營養(yǎng)不足會極大消耗蛋雞體能,進而縮短產蛋高峰期[10]。反之,若高峰期提供營養(yǎng)過剩,又會增加蛋雞的腹脂沉積,導致其性機能變差,產蛋量變低[11]。本試驗中,綜合不同營養(yǎng)水平對體重和產蛋性能的影響,二者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前期20~33周齡平均體重與標準最接近的處理Ⅱ組高峰產蛋率最高,中后期穩(wěn)定性最好。因此,產蛋高峰期蛋雞體重維持緩慢增長對于保證蛋雞高峰期的持續(xù)時間具有重要意義。
綜合本試驗所測定的生產性能等指標,確定在平均采食量為105 g 的前提下,“京粉2 號”商品蛋雞20~33 周齡代謝能水平為11 077 kJ/kg、粗蛋白水平為16.0%時,生產性能最佳,可獲得最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