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桃源街道山水小學 林慧琴
2019 年9 月,我到新的學校(桃源街道山水小學)任職,班上38 名學生有35 名學生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我做了一張“班級學生名冊”,內(nèi)容包括學生身份證號、姓名、性別、年齡、出生日期、戶籍地、現(xiàn)居住地、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電話、家長職業(yè)。從表格中可以了解到,班上學生來自全國11 個省份。課余時間和孩子們聊天得知,他們當中有的從幼兒園開始就隨父母轉學過來,有的就出生在這里,還有的包括爺爺奶奶一起三代都在這里,十幾年生活下來,他們已經(jīng)成了新的寧海人。
2020 年的寒假,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fā)讓人措手不及,湖北瞬間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班上4 名湖北的學生2 名在寧海過年,另外2 名學生的居住地都距離武漢很遠。通過釘釘群、微信群,我了解到班上的其他學生也都相對安全。
紀錄片《他鄉(xiāng)的童年》中,在卡拉蘇拉學校,孩子們有專門的森林課堂,老師帶著孩子去森林里上課,讓他們找尋和卡片顏色相同的植物,最終孩子們發(fā)現(xiàn)森林不只是綠色和土色,而是五顏六色的。老師還讓他們?nèi)ふ也煌臍馕?。這些真實的發(fā)現(xiàn)引導孩子們深入探索自然,建立起自己與周遭環(huán)境的關系,讓孩子保持對世界的好奇。這應該是我們努力去思考的,因為它才是孩子學習內(nèi)在積極性的源頭活水。
教育要建立自然與生活的聯(lián)系,找尋連接點,讓教育回到生活本身,讓孩子見證這多元的世界,留一雙發(fā)現(xiàn)自然的眼睛,因為世界不止有一個樣子。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地域特色的不同在孩子的心里可能并沒有太大的印記,如果在這段時間里布置一些和家人共同完成,又能增進對家鄉(xiāng)自豪感的作業(yè),對孩子是一種鄉(xiāng)情的回歸,對整個班級而言,這又何嘗不是一次互相學習、增長見識的好機會呢?做菜看似一個普通的活動,但通過堅持可以督促學生回到生活實踐中去,熱愛生活,懂得生活,通過生活小事的鍛煉,學會自食其力,用行動來服務家人,共同熱愛生活,享受生活?;谶@樣的認識,我通過釘釘群在班上布置了“跟著爸爸媽媽學做家鄉(xiāng)菜”并寫一寫的作業(yè)。
以“學做家鄉(xiāng)菜”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得到了家長的大力協(xié)助。為了讓孩子們掌握做家常菜的各種技能,家長們每次抽出一定的時間指導孩子做菜,直到孩子能獨立操作為止。在孩子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家長有很多驚喜的發(fā)現(xiàn)和深刻的體會。學生學會做菜的同時也學到了很多生活經(jīng)驗。孩子們一點一滴的進步都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家長們?yōu)楹⒆拥淖兓械接芍缘母吲d。
湘西特色——爸爸教我做“酸辣塊”
我的家鄉(xiāng)在湖南,爸爸說“酸辣塊”是湘西最常見的家常菜,經(jīng)常用來待客。今天,爸爸教我做“酸辣塊”(見圖1)。我們先把高粱粉跟辣椒面、花椒等作料攪拌,加入少量的水,等鍋加熱幾分鐘倒入,不停地翻炒,像是小時候在沙地上玩過家家,我們用樹杈將沙土翻過來翻過去,時間過得慢慢悠悠,“別糊了——”爸爸的提醒將我拉回到現(xiàn)實。漸漸地,它們結成了塊,用鍋鏟壓一壓,壓均勻,最后放在砧板上切成大小差不多的塊狀就行了?!八崂眽K”吃法多樣,主要的吃法是油煎炒吃,也可以水泡煮吃。當然以煎吃為最佳,口感外焦內(nèi)嫩,辣辣的,很爽口,還帶有嚼勁,真不愧是家鄉(xiāng)的味道!等回到了寧海,我還要繼續(xù)做,做給我的好朋友吃!
圖1
合肥特產(chǎn)——蘆蒿餅的“誕生”
今天,老師布置了學做家鄉(xiāng)菜的任務。我跟媽媽商量了下,媽媽說,這個時節(jié)正是蘆蒿長得嫩綠的時候,我們就做“蘆蒿餅”吧(見圖2)。陽光正好,我和媽媽提著籃子來到田埂邊、山腳下仔細地找尋,每找到一處就興奮地歡呼鼓舞,提著小小的一撮回家,綠綠的,嫩嫩的,看著就讓人喜歡。帶回家的蘆蒿要經(jīng)過挑揀才好,媽媽說只用最頂端的尖尖的葉子,較嫩,比較香。選好葉子,清洗干凈,然后放入開水中加入少許鹽焯一下。這樣會比較嫩。撈出,過冷水,擠干水分,切得細細的,加入面粉、鹽、雞蛋攪拌均勻。接下來就是揉面了。媽媽說揉的時間越久越有勁道。之前跟媽媽學過揉面,這個我會,翻過來,推過去,不斷地按下去,手酸了,腰也酸了,好想躺下睡一會兒啊。堅持,堅持,再堅持!終于等到媽媽的一聲“好了”。于是,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搓成圓圓的團,放鍋里蒸就可以了。它們一個個胖乎乎的像是吃飽了肚子,圓滾滾的樣子著實可愛!等蒸汽直往上冒的時候,掀開鍋蓋,一陣清香迎面撲來,這就是熟悉的家鄉(xiāng)味道。
圖2
真實的生活必然會給學生帶來積極的改變。鼓勵學生下廚做菜,就是為家長和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自然而然的交流互動場景,這整個過程內(nèi)嵌于日常的生活本身,家長參與其中,孩子回歸生活,感受生活,從而更加熱愛生活。
學生反饋:
爸爸每天給我燒飯做菜真不容易,以后我要多幫忙,吃自己做的菜,心里特別美。 ——覃江程
做家常菜很簡單,但每一道菜都充滿了媽媽的愛。 ——江新雨
做飯時,一定要細心,慢慢來。生活中也是這樣! ——曹淑悅
家長反饋:
家長們對這次實踐活動非常滿意,通過本次活動,學生學會了做家鄉(xiāng)菜,提高了自己的動手能力,體會到了父母的辛勞,增加了對父母的感激之情?;顒又校议L與孩子共同合作,促進了彼此的溝通和理解。家長們一致認為,通過這樣的活動,孩子們長大了,懂事了,學會體貼父母了。
盧子辰家長:通過指導孩子做菜,深刻體會到家長應多與孩子交流,讓孩子在生活中多實踐,親自動手,鍛煉孩子的社會實踐能力。我覺得我的兒子長大了,做媽媽的很自豪。我個人比較支持“學做家鄉(xiāng)菜”這項活動,希望下學期還能繼續(xù)下去。
孫彤彤家長:我們常年在外,家鄉(xiāng)的很多特色菜孩子都不太知道,通過老師的引導,孩子們一點點去熟悉去實踐,從而了解家鄉(xiāng),了解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挺讓人高興的??吹胶⒆右材転楦改缸霾藷埩?,感覺很幸福。吃著孩子親手做的菜,感覺心里甜甜的。
在疫情防控期間,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專注力以及促進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除了家長的配合之外,作為班主任,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應該從細微之處著手逐漸促進學生轉變學習心態(tài),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圖3
摘錄既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它不但能豐富我們的知識,而且還能深化我們的思維,提高學習能力。摘錄不是簡單的抄書,它是有選擇、有判斷的吸取。讀一篇好文章,首先是篩選出文中最具價值的部分,或是新穎獨到的觀點,或是精致巧妙的構思,或是流光溢彩的語言,然后將這些內(nèi)容抄寫到自己的摘錄本上,并反復品讀,領會其中的奧妙,化為己有。長期如此,自己思考問題的角度、思維的深度廣度、語言表達的能力、知識的豐富程度等定會有長足的進步?!白蠲拦P記”評選活動,對學生進行規(guī)則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在“停課不停學”的背景下定格一頁整齊端正的書寫,為的是塑成學生追求美好的生活方式,養(yǎng)成美好的行為習慣,提升整體素質(zhì)(見圖3)。
圖4
疫情期間組織學生開展征文、繪畫、創(chuàng)意作品制作等形式的學生實踐活動,有利于全面反映學生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和所感所悟。引導孩子至少完成一件疫情主題作品,身臨其境地感受抗疫阻擊戰(zhàn)中各行各業(yè)的“逆行者”們英勇無畏、共克時艱的責任擔當和家國情懷(見圖4)。
責任、擔當是有分量、有能量的,這種能量就是疫情發(fā)生時鐘南山院士、奮戰(zhàn)在一線的醫(yī)護人員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的,何為家國情懷,何為英雄本色,何為國家脊梁。疫情考驗本色,在疫情面前,他們勇往直前,他們就是真正偉大的英雄,他們在平凡工作崗位上的堅守,成了國家的中流砥柱。今天,各行各業(yè)要有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拓荒精神”,在自身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他們肩上的責任與擔當,他們的團結一心,他們的不懼犧牲是最好的生命課程。
非常時期的在線德育工作承載著特殊而重要的使命,我所在的班級延續(xù)了以往的德育經(jīng)驗,進一步豐富了實施方法與路徑,也為今后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