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成年人由于年齡的限制,對自身的犯罪行為認知不到位,因此,需要經過后天的強制矯正,方可改造未成年人的行為。未成年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處在發(fā)展階段,如果對其進行及時地改造,可以提高其改正錯誤、回報社會的概率。社會工作者是青年社會改造過程中的關鍵人物,能夠幫助未成年人早日回復社會功能。本文將簡要分析社工在未成年人社區(qū)矯正中的角色內容定位、角色身份定位,希望給工作在未成年矯正一線的工作者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社工;未成年人;社區(qū)矯正;角色定位
引言:現(xiàn)如今,國際針對未成年人犯罪的處罰方式產生了巨大的變革,將未成年犯罪移交給社區(qū)進行矯正或處分成為了處罰未成年矯正對象的主要方式。未成年矯正對象的心智尚未成熟,需要經過社會的再教育,才能適應今后的社會生活。社工在對未成年矯正對象進行改造時,應該加強對其人格的改造以及潛能的開發(fā),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幫助未成年矯正對象回歸到正常生活中,不與社會脫節(jié)。
一、社工在未成年社區(qū)矯正中的角色內容定位
調查發(fā)現(xiàn),社區(qū)矯正已經成為了一種針對未成年矯正對象的新型改造方式。社工作為社區(qū)矯正過程中的主要工作人員,應該明確自身的定位。社工應該以未成年人的未來發(fā)展作為工作的前提,幫助未成年人進行一定的認知訓練以及行為治療,幫助未成年矯正對象進行改造,引導未成年矯正對象早日回歸社會。
(一)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矯正方案
未成年人的心理具有豐富多變的特點,不同的未成年人通常具有不同的行為特征、心理特征,他們的需求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社工需要針對不同類型的未成年矯正對象采用個性化的改造方案。在未成年犯罪事件中,沖動型犯罪及情緒型犯罪占有大部分比例,主要表現(xiàn)為聚眾斗毆等暴力案件。盡管未成年人犯罪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共性,但通常是由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成長經歷造成的。我們不僅要看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共性,還應該制定因人而異的矯正方案,實現(xiàn)個性化管理。
(二)承擔未成年矯正對象的認知訓練
未成年矯正對象的犯罪原因不具備較強的惡性,他們往往感情用事,在缺乏法律常識的背景下開展犯罪活動。調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未成年矯正對象對自身的犯罪行為沒有實質性的了解,他們無法深刻地體會到犯罪事件帶來的危害及后果。因此,社工應該幫助未成年矯正對象樹立法律意識,對未成年矯正對象開展法律教育,引導未成年矯正對象深刻反省過去犯下的錯誤,并在未來的生活中積極改正。
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成熟,三觀仍處在發(fā)展階段。社工可以通過模擬訓練場景等方式改變未成年矯正對象的不良生活習慣以及社交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規(guī)范未成人的行為,幫助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
(三)組織未成年矯正對象進行小組活動
社區(qū)矯正的目的在于幫助未成年矯正對象重新認識自我,快速回歸到社會中。因此,如何開展針對未成年矯正對象的矯正活動,是社工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小組活動作為一種溝通性較強的集體活動,能夠在小組成員中形成互相學習、借鑒的風氣。因此,社工可以借助小組活動向未成年矯正對象傳達積極的行為觀念,培養(yǎng)未成年矯正對象的良好習慣。
未成年人在未成年群體中具有較強的心里歸屬感和群體認同感。在社區(qū)矯正過程中,未成年矯正對象的行為受到了嚴格的限制,他們不能正常地與同學、朋友溝通、交流。久而久之,未成年矯正對象的心理狀態(tài)就會產生不良的傾向,主要表現(xiàn)為與人溝通出現(xiàn)障礙。在小組活動的過程中,社工可以引導未成年矯正對象進行一定的人際交往活動,鼓勵未成年矯正對象與他人進行正常的交流。除此以外,社工還可以組織野營等戶外活動,培養(yǎng)未成年矯正對象的合作意識與集體意識,幫助未成年矯正對象構建正常的人際關系。
二、社工在未成年社區(qū)矯正中的角色身份定位
(一)獨立的司法輔助者
未成年矯正對象在進行社區(qū)矯正前,需要經過一系列的風險評估。社工需要對未成年矯正對象的主管惡性、社會危害性、再犯罪性以及人身危險性進行全方位的評估。社工應該對未成年矯正對象的風險分級作出明確的判斷,為今后制定矯正方案提供依據(jù)。
社工在未成年矯正對象的社區(qū)矯正過程中主要負責矯正方案的實施。社工在輔助未成年矯正對象進行改造的過程中,應該客觀地評價社區(qū)矯正的實際效果。社工應該深入地思考未成年矯正對象在矯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地提供解決方案,不斷提升社區(qū)矯正的質量與水平。
(二)專業(yè)服務提供者
在未成年矯正對象進行社區(qū)矯正的過程中,社工提供的中間服務具有一定的重要性。社工作為未成年矯正對象的主要負責人,應該堅持“助人自助”的理念,堅持矯正個性化原則,為不同類型的未成年矯正對象提供具有針對性的矯正方案,開展科學合理的認知訓練活動以及行為治療活動。在矯正的過程中,社工還應該組織一定的集體活動,保證未成年矯正對象的社會性。社工應該強化自身的服務意識,不斷提升對未成年矯正對象的服務水平,明確自身的職責,時刻保持良好的社工形象,提升未成年社區(qū)矯正的工作效率。
結束語:綜上所述,社會工作者是青年社會改造過程中的關鍵人物,能夠幫助未成年人早日回復社會功能。社工應該強化自身的服務意識,不斷提升對未成年矯正對象的服務水平,加強對其人格的改造以及潛能的開發(fā),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幫助未成年矯正對象回歸到正常生活中,不與社會脫節(jié)。明確自身的職責,時刻保持良好的社工形象,提升未成年社區(qū)矯正的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陳慧文. 個案工作介入社區(qū)矯正青少年就業(yè)困境的研究[D].貴州大學,2019.
[2]趙靚.未成年人犯罪社會治理論要——以司法社工介入為視角[J].中國集體經濟,2019(14):112-113.
[3]高佳怡. 結構式家庭療法在未成年人社區(qū)矯正中的個案介入研究[D].甘肅政法學院,2019.
作者簡介:
夏珉(1989—),女,江蘇省揚州市,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學歷:mpa在讀,研究方向 :未成年的社會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