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藹堅,李 娜,余兆聰,邱曉菊
(肇慶市高要區(qū)人民醫(yī)院,廣東 肇慶 526040)
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時期發(fā)生的一種感染性疾病,其特點為彌漫性肺部病變和其它不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該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與病死率,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全世界每年有100~200萬新生兒死于新生兒肺炎,若治療不及時,極易引發(fā)敗血癥、膿胸、心力衰竭等并發(fā)癥,新生兒的生命健康與安全受到嚴重威脅。而及時有效地排除肺部分泌物及代謝廢物,是降低肺部感染的關鍵,也是臨床治療新生兒肺炎的重要方法,陳學高[1]采用改良“三步霧化吸入”技術治療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發(fā)現(xiàn)其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提高霧化藥物吸入效果,因此本研究為進一步論證其對肺部感染的作用,采用改良“三步排痰”輔助治療新生兒肺炎,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對象選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新生兒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3例,男23例,女20例;胎齡36~42周,平均(38.24±0.67)周;出生日齡2~31 d,平均(25.34±3.46) d;其中早產(chǎn)兒15例,足月兒28例。對照組43例,男22例,女21例;胎齡36~42周,平均(38.38±0.57)周;出生日齡3~30 d,平均(24.89±3.52) d;其中早產(chǎn)兒13例,足月兒3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實用新生兒學》中新生兒肺炎的相關診斷標準[2];均伴有咳喘、吐沫、嗆奶、呼吸等臨床表現(xiàn);肺部可聞及干鳴音或濕羅音;胸片示肺紋理增強及點片狀影,伴有肺氣腫;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所有患兒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急性出血,限制性肺疾病,心腦疾病,先天性畸形,需要氣管插管機械通氣者,肝、腎等器官嚴重功能不全或障礙。
1.2方法兩組均予以加強呼吸道管理、監(jiān)測生命體征、保暖、吸氧、體位引流、拍背吸痰等常規(guī)綜合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傳統(tǒng)排痰技術,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改良“三步排痰”技術。
傳統(tǒng)排痰技術:醫(yī)護人員手握中空型,從患兒背側肺下葉開始,自下而上叩擊,使痰液從周邊肺葉流向中心氣道,同時指導患兒輕輕咳嗽,然后用力咳嗽將痰咳出。
改良“三步排痰”技術:患兒在飯后2 h或飯前30 min行高壓泵霧化,采用硫酸沙丁胺醇(澳大利亞 GlaxoSmithKline Australia Pty Ltd,H20110457,5 mg/2.5 mL)霧化5~10 min,然后以珠海黑馬醫(yī)學儀器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Hema G型排痰機進行叩擊排痰,直接將叩擊頭作用于胸廓,從患兒肺下葉處開始,逐漸向上移動,直至整個肺部及肋部,使積蓄的痰液從毛細支氣管振落,流向大的支氣管,最后用一食指輕輕按壓患兒胸骨凹陷刺激咳嗽,然后采用常規(guī)吸痰方式將痰吸盡。
1.3療效標準治療后,對兩組患兒行療效評價:顯效:臨床癥狀及肺部體征基本消失,X線胸片示肺部炎癥基本吸收或明顯吸收;有效:臨床癥狀及肺部體征顯著好轉(zhuǎn),X線胸片示肺部炎癥有所吸收或明顯改善;無效:臨床癥狀及肺部體征無明顯改善或加重,X線胸片示肺部炎癥無任何吸收。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②所有患兒行外周橈動脈采血0.3~0.5 mL,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羅氏公司COBAS B 123血氣分析儀進行血氣分析,檢測氧分壓(PaO2)和二氧化碳分壓(PaCO2);③比較兩組患兒排痰量、肺部濕性啰音消退時間、咳嗽消失時間、住院時間等臨床指標。
1.5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臨床療效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1.40%,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53.4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2.2血氣分析治療前,兩組的PaO2、PaCO2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PaO2均有上升,PaCO2均有下降,且觀察組的PaO2水平高于對照組,PaCO2水平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血氣值比較
2.3臨床指標觀察組的每次排痰量多于對照組,肺部濕性啰音消退時間、咳嗽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住院時間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各項臨床指標比較
新生兒肺炎是臨床常見的兒科疾病之一,由于新生兒呼吸系統(tǒng)的特殊的生理結構,極易發(fā)生粘液阻塞、肺泡萎陷或肺不張、呼吸衰竭等,進而導致嚴重后果。因此對于新生兒肺炎要及時、早期進行治療,有效抗炎、祛痰、減少分泌物、消除氣道黏膜水腫,從而保持呼吸道通暢,也成為臨床關注的重點。
依據(jù)小兒呼吸系統(tǒng)的解剖生理特點及新生兒肺炎的病理過程可知,新生兒由于粘液分泌不足,呼吸道極易干燥,而當感染時,呼吸道的過濾、凈化功能相應減退,內(nèi)分泌物也隨之增加,而嬰幼兒的氣道相對狹窄,分泌物不易咳出,加重阻塞癥狀,使得病情進一步惡化。改良“三步排痰”可通過霧化吸入治療緩解干燥癥狀,同時使用排痰機叩擊拍背排痰使氣管中的痰液易于脫落,而吸痰也是其中重要措施,可通過清理呼吸道,達到改善肺泡及通氣功能的目的,因此通過三個步驟可有效排除新生兒肺部分泌物及痰液,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從而改善臨床癥狀。洪霞等[3]研究認為,對燒傷合并重度吸入性損傷患者使用三步排痰法,可有效改善其臨床癥狀,減少肺部感染的發(fā)生。
本研究中,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郭君等[4]研究表明,對氣管切開患者合理安排排痰,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6.7%,與本研究結果相仿;觀察組的血氣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趙靜[5]研究結論相一致;觀察組的每次排痰量多于對照組,肺部濕性啰音消退時間、咳嗽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張靖等[6]比較振動排痰與人工排痰的臨床效果,發(fā)現(xiàn)振動排痰組的咳嗽減輕時間、呼吸困難消失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這與本研究結果基本相符。
綜上所述,改良“三步排痰”輔助治療新生兒肺炎療效肯定,與傳統(tǒng)排痰法相比,可顯著改善患兒血氣值,增加排痰量,并縮短咳嗽、濕啰音等臨床癥狀消失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