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堃
上初中二年級的曉蕊本來和媽媽是親密無間、無話不談的貼心母女。
自從上了中學以后,曉蕊就總是因為寫作業(yè)的問題跟媽媽發(fā)生口角。在媽媽眼中,曉蕊在小學時是個愛學習的孩子??刹恢罏槭裁?,近來寫作業(yè)總是磨蹭拖拉。曉蕊自己也明白,拖延不是一個好習慣,主觀上也特別希望能夠高效地完成作業(yè),給自己更多的時間放松、休息。但是,只要一坐到書桌前,就總無法靜下心來寫作業(yè)。
而細心的媽媽發(fā)現(xiàn),曉蕊完全有能力提高寫作業(yè)的效率,只要她專注起來,效率甚至可以達到拖延狀態(tài)時的數(shù)倍。所以,媽媽認定曉蕊有的時候是故意開小差,不想好好完成作業(yè)。
就這樣,曉蕊理解媽媽的一片苦心,卻又倍感委屈;媽媽相信曉蕊的學習主動性,卻又迷惑不解。事情好像陷入了一個死循環(huán)……
像曉蕊這樣明知道事情的不良后果,卻還是會不自覺地一拖再拖的表現(xiàn),就是我們常說的“拖延癥”。除了老師和家長對學生的拖延行為感到擔憂、生氣外,許多自我要求較高的學生也對自己拖拉的毛病充滿了憂慮,苦不堪言。
嚴重的拖延癥不僅會給我們的學習生活帶來消極的影響,而且還會使人產(chǎn)生強烈的焦慮感與自責感,從而影響到身心健康的正常發(fā)展。所以,拖延問題不容小覷。不過大家也不必過于緊張,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xiàn)象,只要我們能科學地理解、從容應對,就能夠有效地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回歸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中。
拖延身不由己
人的本能總是趨利避害的,如果完成一件任務所帶來的益處非常顯著,我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完成它。但是,當有些不得不做的事情需要耗費很大的精力,卻難以獲得足夠的物質(zhì)、精神回報時,拖延就成了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曉蕊寫作業(yè)的效率時高時低,原因就在于興趣。效率高的時候,往往是她對作業(yè)本身充滿興趣,或是對自己接下來的時間有更為精彩的安排。
缺乏時間觀念
人在進行不同活動的時候,對時間的感知能力有所差異。娛樂的時候,總會覺得時間過得非???,而做自己缺乏興致的事情時,總會感到時間漫長。這樣就容易對完成某些相對枯燥的任務所需時間的估算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偏差,進而影響其完成進度。
缺乏自主性和獨立性
有的同學對于眼前需要著手完成的事情,缺少自己的獨立思考,難以有效分出輕重緩急。此時,他們往往會過度著眼于當前,而忽略了更為長遠的考慮。或者,容易受到其他同學的影響,盲目效仿他人的行為,卻又很少想到自己與他人在現(xiàn)實層面的種種差異。
想要徹底擺脫拖延癥的干擾,方法很重要。按照以下四個步驟走,就能幫你和拖延癥說再見。
第一步 明確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務數(shù)量與任務目標,精準評估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周期。這時可以想象完成任務之后,自己的收獲、放松的狀態(tài)與美好的心情,充分體驗這種棒極了的感受。給自己的目標制定一個時間表。比如:想要讀完一本100頁的書,把這100頁分成20天讀完,每天讀5頁,每天完成以后打一個對勾,當你20天后讀完這本書,看著滿滿的對勾,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呢?
第二步 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需要,將各類活動按照輕重緩急進行排序劃分,可以試著使用圖表進行展示,并將每一項任務目標分解成為一個個較為容易實現(xiàn)的小任務。比如,周二要參加課間操選拔;周三要為手工課準備材料;周五要進行語文測驗。很顯然,語文測驗就要擺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其次是課間操選拔,最后是為手工課準備材料。當把每件事情進行有效劃分后,學習效率也會不斷提高,不再想拖拖拖了。
第三步 記得給自己的任務設(shè)置一個有彈性的合理區(qū)間,例如,假期每周完成10~20頁作業(yè)題。當完成的數(shù)量低于區(qū)間的下限,就為自己設(shè)置一個小懲戒,例如掃地、做飯;當完成的數(shù)量高于區(qū)間的上限,就為自己設(shè)置一個小獎勵,例如來杯可樂、看場電影。
參考下表,看看自己能不能堅持下去?
好了,還有最重要的第四步,就現(xiàn)在,拿起紙筆趕緊行動起來吧!
最后,祝福每一位同學都能夠在克服拖延的過程中,成為更優(yōu)秀的自己!加油吧!
(責任編輯/祁維雅 美術(shù)編輯/胡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