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玲
【摘要】關注問題領域,引領學生價值導向;借用教材“藍本”,提升學生生活經驗;巧用教材“留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活用教材“欄目”,促進學生道德成長,從以上四個方面,闡述“用好道法教材,落實育人任務”。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教材?育人
2016年秋季,由黨中央決策部署、教育部會同中宣部等部門組織編寫的《道德與法治》新教材進入中小學,今年9月,實現(xiàn)了全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的全覆蓋。筆者有幸連續(xù)3年參加了安徽省小學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培訓期間,聽到最多的就是——“這次部編教材是系統(tǒng)謀劃、頂層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的意志,意義重大”“教材審查嚴格,八進中南?!薄且驗榻涍^了一次次的精雕細琢,所以,今天我們拿在手中的教材才如此得生動、鮮活,既有深度又有溫度,讓人愛不釋手。那么,作為教師,如何用好《道德與法治》新教材,落實立德育人的任務呢?筆者以教育部編的三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材為例,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關注問題領域,引領學生價值導向
重慶市教科院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研究員陶元紅老師告訴我們:“在教材的編寫時有一個根本的理念,那就是:教材是兒童的陪伴者,他要跟各個年齡段的兒童相符合。”三年級教材陪伴的是剛剛從低年級升上中年級的孩子。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一、二年級道法教材有繪本,文字較少,主要以朗朗上口的兒歌為主。到了三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開始形成,部編三年級教材關注了學生的思維特點,跟低年級教材比,它有自身的特點。
三年級上冊教材和一、二年級教材一樣,有四個單元。這四個單元不是四個知識點,而是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活動的四個領域。如第一單元的主題是“快樂學習”,它包含著三個問題:學習和自身成長的關系,學習的樂趣何在,我們怎么做學習的主人;第二單元,“我們的學?!保瑢W生要探究的是學校的物理空間、校史、老師及學校未來怎么發(fā)展;第三單元,“安全助我成長”,探究的是:我們要怎么保存我們的生命;第四單元,“家是溫暖的地方”,探究的問題是:要怎么理解父母,用怎樣的行為表現(xiàn)愛父母,家庭的過去怎么樣。
同時,教材每個單元的問題都體現(xiàn)了鮮明的價值導向。例如,三年級上冊教材第一單元,“快樂學習”的價值導向是引導學生熱愛學習、會學習;第二單元,“我們的學?!保膬r值導向是愛學校,愛老師;第三單元,“安全助我成長”的價值導向是引導學生保護生命,熱愛生命;第四單元,“家是溫暖的地方”,價值導向是引導學生將“愛父母,愛家庭”落到實處。這些價值觀不是用概念直接表達,而是蘊含在兒童的真實生活事件當中,引導兒童進行探究以后,體現(xiàn)內心的感悟,入腦入心。
二、借用教材“藍本”,提升學生生活經驗
三年級上冊教材一共有十幾個活動“藍本”。這些“藍本”都是以三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基礎,呈現(xiàn)的世界是學生可感可知的生活世界,用這些源于學生的生活世界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通過感悟,交流,最后得到提升。
例如,第一課《學習伴我成長》中的第二個話題——“處處可學習”,教材選取五張圖片作為活動“藍本”,表明了學習途徑的多樣性。課堂上,教師可以將自己在校外的學習情況,如自己學開車、學做菜、學樂器、游學,等等,做成微課、相冊,向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再組織、鼓勵學生也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來一個才藝展示活動,并說說自己的才藝、本領從哪兒學的,向誰學的,引導學生懂得學習內容和學習途徑的多樣性和廣泛性,明白生活處處皆學問,可以向老師學,可以向同伴學,可以通過書籍、報紙、網絡等向媒體學,可以在戶外活動中學、在大自然中學,還可以在“玩”中學,在“做”中學?!巴嫠!币彩侵匾膶W習,“玩?!敝赶虻氖菚?,而不是貪玩,“會玩”是指在玩中能創(chuàng)造和增長知識。這個板塊的教學要以活動為主,特別是在“做”中學,要讓學生在實踐中思考,不能單純的說教。
如此,巧用教材活動“藍本”,組織課堂活動,能激發(fā)學生生活經驗的提升,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
三、巧用教材“留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
三年級上冊教材幾乎每一課都有留白,這些留白設計,是一種教材觀的轉變。因為過去教科書就是權威,是權威的知識或者是規(guī)范,要老師按照這個來教,要學生按照那個來記;新教材留白的設計體現(xiàn)了將學生的學、教師的教學經驗、編者的教材經驗平等對待,形成互動關系。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用好課文留白,為學生提供思考、活動的空間。
例如,教材第四課《說說我們的學?!分械牡诙€話題——“我們的學校不簡單”,第一個留白(三年級上冊教材第26頁)就是一個調查表,通過這個調查來促進學生來了解學校的歷史。我們再布置學生填寫調查表時,一定要注重對學生調查方法的指導,按照教材中“調查的內容、調查的對象、調查的方法”,給學生留一個空間。另外,這個“小調查”活動,要結合調查表下面的“小貼士”,提前布置學生課前完成。第二個留白(三年級上冊教材第27頁)是第一個留白內容的延續(xù)。在組織學生匯報小組調查結果時,教師要提示學生匯報的內容包括:學校的歷史、發(fā)展、變遷等。交流結束后,教師還可以將學生收集的內容做成學校情況介紹的展板,讓孩子們看見自己調查、收集、整理的學習成果。
本課第四個話題有一個大的留白——“一起畫張平面示意圖”。培養(yǎng)學生認識和使用地圖是道德與法治課重要的一個任務之一。識地圖,畫地圖,畫平面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我們可以先組織學生在校園走一走,分清學校的東西南北,在回到課堂讓學生說一說,畫一畫。學生畫平面圖時,教師要根據(jù)旁邊的“小貼士”,提示學生畫地圖的三要素。
教材中的留白,大多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社會性和研究性學習能力,教師若用好了這些留白,也就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社會性學習能力和研究性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了現(xiàn)代人應具備的基本技能。
四、活用教材“欄目”,促進學生道德成長
三年級教材有8個不同的欄目,這些欄目分散在不同的課文中,指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敖涣鲌@”欄目,是需要學生純語言交流、討論的活動內容;“活動園”欄目,屬于需要學生親身實踐、體驗、動手動腦的內容;“故事屋”“閱讀角”“美文欣賞”三個欄目,屬于需要學生靜心閱讀并思考相關問題的環(huán)節(jié);“知識窗”“小貼士”“相關鏈接”,屬于在具體情境中向學生傳遞某些小知識的環(huán)節(jié)……這些欄目,大多富有童真和童趣,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活用這些欄目,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例如,三年級上冊教材第6課《我們的校園真美好》中的“知識窗”欄目,呈現(xiàn)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四條的內容;第8課《安全教育記心上》中的“知識窗”,呈現(xiàn)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關條款。我們應根據(jù)教材內容及學生認知特點,注意用融合教學法教育學生,要將法治教育與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在尊重法律知識準確性的基礎上,將“法言法語”轉化為“童言童語”。
道德與法治真的是一門很有魅力的課程,部編《道德與法治》新教材體現(xiàn)國家的意志、中國的基因、世界的眼光,教材總編魯潔教授說:“經過這么多年的探索,終于走出了一條中國德育的道路……”我們每一位道德與法治教師,都應該在深入研究和用好教材上下功夫,將課堂教學與社區(qū)服務、社會實踐相結合,用好、用活新教材,落實育人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