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 鈴
貴陽市口腔醫(yī)院,貴州 貴陽 550000
傳統(tǒng)根管治療后牙牙體修復通常采用全冠修復,但是全冠修復與鑄瓷高嵌體修復相比牙體預備量過大、生物相容性相對較低等缺點,因此鑄瓷高嵌體修復更廣泛應用于后牙牙體修復[1-3]。后牙牙體在根管治療后由于部分組織缺失,易引起后牙牙體物理特性改變,可能出現牙體脆弱、折裂,而鑄瓷高嵌體修復最大程度的保留后牙牙體組織,是預防牙體脆弱、折裂的有效手段;此外,由于鑄瓷高嵌體修復是一種微創(chuàng)修復方法,具有較好的美觀性,因此鑄瓷高嵌體修復也被作為一種常規(guī)的美學修復手段[3]。本研究針對根管治療后后牙鑄瓷高嵌體修復進行研究,根據相關評價方法評估鑄瓷高嵌體修復在后牙牙體修復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選擇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間在貴陽市口腔醫(yī)院因齲病、牙髓炎、根尖周炎治療的56例患者的60顆后牙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女29例,年齡分布在23~55歲,平均年齡39歲;男27例,年齡分布在21~63歲,平均年齡42歲。其中,磨牙36顆,前磨牙24顆。納入標準:(1)身體健康狀況良好,口腔衛(wèi)生良好者;(2)因齲壞、牙髓炎、根尖周炎已行完善根管治療的后牙,無明顯臨床癥狀者;(3)患牙1個軸壁完全缺損,相鄰軸壁部分缺損,缺損齦壁斷面位于齦下2 mm以內者;(4)后牙咬合關系正常者。(5)X線片檢查無明顯根尖陰影或陰影范圍較前縮小者。(6)無活動性牙周炎者。
1.2.1 牙體預備在自然光下用Vitapan-3D-Master比色板對牙體比色并留存色號交給技師。去除腐質和髓腔暫封材料,用樹脂對根管口進行封閉處理,并填充側壁倒凹。預備咬合面,沿牙合面外形均勻預備,功能尖磨除2.0 mm左右,非功能尖約磨除1.5 mm,邊緣設計為135°斜面邊緣。洞壁外展2~5度,預備線角圓鈍、光滑。去除小于2 mm的薄壁弱尖,盡量保留剩余牙體組織。
1.2.2 取模和修復體制備采用硅橡膠兩步法制取印模,用咬合硅橡膠記錄咬合狀況,用DMG臨時冠材料制作臨時修復體。將咬合記錄硅橡膠、模型和加工設計單送往義齒加工中心進行加工制作,高嵌體所用材料采用IPS e.max Press瓷塊進行制作。
1.2.3 復診試戴、粘接和調牙合試戴修復體,檢查就位、邊緣密合性、鄰接關系、色差、咬合。對修復體進行表面處理,采用Variolink N粘接套裝按說明操作步驟進行修復體粘接,粘接完成后對修復體進行精細化調牙合,調整正中咬牙合、側方咬牙合及前伸咬牙合,最后對牙齒表面進行拋光。
以上所有操作均由1名經驗豐富的口腔醫(yī)生獨立完成。
參考美國公共衛(wèi)生部門(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評價標準對修復結果進行質量評估、分級[4-5]。見表1。
表1 鑄瓷高嵌體修復評價標準
采用鑄瓷高嵌體修復60顆患牙,在修復后第6、12和18個月復診,收集復診結果。術后6個月內修復體邊緣密合程度好,未出現食物嵌塞情況,無繼發(fā)齲,牙齦健康,修復體完整;12個月后修復體出現輕微食物嵌塞情況,其他評價指標正常;18個月后,修復體邊緣密合性占100%,無繼發(fā)齲,無食物嵌塞占95%,牙齦健康占比93.3%,修復體完整占比高達96.7%。見表2。
表2 鑄瓷高嵌體修復效果評價 例(%)
對于根管治療的牙齒傳統(tǒng)口腔修復治療均采用全冠修復,以避免牙冠部位微滲漏導致根管治療失敗。對比全冠修復方案,鑄瓷高嵌體修復具有牙體備量少、便于牙冠再修復、生物相容性好、美學效果好等優(yōu)勢。
在本研究中,出現嵌塞的牙齒均為上頜第二磨牙,分析原因主要由于第二磨牙遠端游離,咬合力導致基牙和修復體向遠中輕度移位,鄰接關系不良,出現食物嵌塞導致牙齦出現輕度炎癥。出現裂紋的修復體有4個,出現原因可能是預備體邊緣不夠圓鈍,咬合較緊、咬合力過大。因此咬合體設計對修復體壽命影響很大,對于咬合過緊、咬合力較大的第二磨牙要謹慎選擇修復方案。
本研究中的60顆患牙均采用鑄瓷高嵌體修復,在修復后6個月內修復體邊緣密合性良好,未出現食物嵌塞情況,無繼發(fā)齲,牙齦健康,修復體完整;12個月后1例修復體出現輕微食物嵌塞情況,其他評價指標正常;18個月后,修復體邊緣密合性為100%,無繼發(fā)齲病例,食物嵌塞3例,占5%,牙齦健康占93.3%,修復體完整占比高達96.7%,經過18個月臨床觀察,鑄瓷高嵌體修復根管治療的后牙臨床效果良好,是臨床上值得推薦的修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