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jié)職業(yè)技術學院 貴州 畢節(jié) 551700)
隨著教師、教程、教法“三教”改革的步伐,作為公共基礎課的體育教學也面臨著創(chuàng)新。當前,翻轉課堂在教育改革之中深入人心,在高職理論課程教學之中已然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卓有成效。體育課堂擁有著獨特的身體實踐性與場域性,所以,在體育課堂上運用翻轉課堂理念進行教學設計,優(yōu)化教學效果,值得研究。
2019年初,國務院正式印發(fā)《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方案提出推進教師、教程、教法“三教”改革,旨在提升辦學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作為公共基礎課必修課的體育課程,教師、教程、教法都理應融入改革的潮流,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
翻轉課堂來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園”高中,是舶來品。翻轉課堂是將課堂上下的時間進行重新調配,讓學生利用微課慕課等手段,將對于知識點的學習放在課下自學,在課堂上與教師一同解決在自學過程之中存在的問題,能夠相互交流、相互討論,通過適量作業(yè)體現(xiàn)學習成績,再進行問題答疑從而完成教學任務。翻轉課堂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其主要側重于教師對學生自學的輔助,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本身的個性化需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與師生交流之間的能力。江蘇省昆山市培本實驗小學、朝陽小學,山東省昌樂一中進行了翻轉課堂的“中國化“和”本土化”教學實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在慕課、可汗學院的影響下,微課程教學法應運而生,成為研究熱點。
微課程教學法,就是“云計算”環(huán)境下,以單位課時的教學活動為研究對象,以三大模塊(即自主學習任務單、配套學習資源以及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導學一體”(即教學引導與學生自學融為一體)為基本模式的教學方法??陀^上,微課程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是適應教育現(xiàn)代化的表現(xiàn)。顯然,大數(shù)據(jù)時代,微課程教學法大有作為。
當下,我國體育教學正處于新的改革時期,各種制度、科研、教學實驗等在新時代的呼喚下不斷演進,在一些地區(qū)和學校,體育教學得到了重視,涌現(xiàn)出一些新穎的、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如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混合式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微課教學法等,但是,在我國大多數(shù)地方,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依然存在,尤其是欠發(fā)達地區(qū)。
一是體育教學的課時不足。運動技能尤其需要時間進行練習,舉例來說,當學生新學到一項運動技能時,需要讓學生先泛化動作形態(tài),分化動作構成,鞏固動作順序細節(jié),從而達到掌握運動技能的程度。事實上這就至少需要四個課時,并且非體育專業(yè)的學生無論是接受能力還是積極性上都要弱一些,就顯得課時更為緊湊。國家規(guī)定高職學生在校三年需要完成108個課時的體育課,但是體育課的授課內容指涉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三個核心素養(yǎng),其教育內容遠遠超過了每個學期36個學時能夠承載包含的,也就導致教師只能選擇性的教學,選擇性的考試,達不到教學任務的要求;二是場地與人數(shù)不協(xié)調。雖然根據(jù)國家規(guī)定體育課的上課人數(shù)原則上有人數(shù)限制,但在實踐操作時卻往往會超過這個人數(shù),甚至達到百余人的大班課。特別是在一些群體性的運動項目如健美操、舞蹈、棍操等項目之中更是人數(shù)眾多。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無論是體育場地還是體育教師的人數(shù),都遠遠達不到要求。這種客觀存在的不協(xié)調現(xiàn)象是學校體育教學中的主要矛盾之一,必須予以調和;三是體育課程運動負荷達普遍不到要求。華東師范大學體育健康學院季瀏教授認為,當前我國體育課程普遍存在“三無”體育課,既無戰(zhàn)術、無運動量、無比賽和對抗的體育課。我國“動商”研究第一人,南京理工大學體育學院王宗平研究得得出:一段時間以來“三無七不”體育課“大行其道”,即無強度、無難度、無對抗,不出汗、不臟衣、不喘氣、不摔跤、不擦皮、不扭傷、不長跑的體育課,這嚴重阻礙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高職院校與中小學不同,他們的學生來自于不同地域,生活習慣與教育背景的不同,這使學生擁有著各種各樣的行為習慣和思考模式,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已經普遍的采用了體育必修加選修的體育教學選課模式,學生加入到課程的設計中來,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素質和體育愛好進行選課,如籃球、排球等課程。但這些選課的動機和條件各不相同,教師大多是以教師講解和學生模仿練習為主,單一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已經漸漸與時代相脫節(jié)。顯然,這種授課方式缺乏創(chuàng)新,不能時代需求。趙進研究發(fā)現(xiàn),在新課程改革中部分體育教師尤其是老教師存在阻抗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對課程改革的不認同、被動跟隨或者消極懈怠。事實上,體育教學的身體實踐性和場域性決定了體育課程是最先接受先進教學方法科目,如任務教學法、快樂體育等教學理念與方法,也都卓有成效,但是對于授課方式的改革仍然迫在眉睫,微課與翻轉課堂的改革雖然未必能夠一舉扭轉體育課堂上的現(xiàn)狀,但是也不失為一種有價值的嘗試。
學生在授課方式上的接受能力與教學習慣也有關系,學生對于體育理論的接收程度與學生文化課的學習成績呈現(xiàn)正相關,越是優(yōu)秀的學生就越能夠靜下心來聽教師傳授體育理論與專業(yè)動作。但是,信息時代導致的專注力不持久問題,致使理論講解和分解動作的練習很難讓學生保持專注,教學效果自然就會呈現(xiàn)下降趨勢。因此,教師不進行創(chuàng)新,就難以提高教學效果。
學生在體育課堂上主體地位的缺失一直影響著教學效果,據(jù)相關資料顯示,一些高職學校還保持以前的按行政班級排課,授課內容不征求學生意見,沒有完善的課程大綱等,沒有實行選課制度,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從教師角度來看,整個現(xiàn)場教學之中還是特別的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從而讓學生沒能在課堂上自由發(fā)揮的余地,教學過程成為了一個標準的教學案例,井然有序,缺乏活力。這種傳統(tǒng)教學方法讓理應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成為了被動接受的目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競技精神作用有限?!镀胀ǜ咧畜w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版)》明確提出,運動參與的內部學習動機主要源于個體對活動本身的興趣以及完成活動或挑戰(zhàn)性任務時的樂趣等。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給予學生適當?shù)淖灾餍???梢?,這是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從學生角度來說,當前,學生學習方法在發(fā)生變化。自適應學習、個性化學習、分布式學習、泛在學習等深度學習的方法廣泛盛行,慕課教育環(huán)境下,學生學習方式更加便捷化,這些學習方式方法對于體育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時代的要求。顯然,體育教師教法改革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
一是翻轉課堂對課堂的設計較為靈活多樣,可以根據(jù)學生喜好設計,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翻轉課堂對課堂時間的利用達到了極致,教師設計好微課,學生自習,課堂上只需要簡單回顧與講解就可以直接進行身體實踐,把大部分時間集約給學生練習和運動,從而提高了效率和質量;三是翻轉課堂授課時間可以實現(xiàn)微課化,20-30分鐘左右為一節(jié)課程,充分集中學生注意力,保證教學效果。傳統(tǒng)體育課程與翻轉課堂體育教學對比如表1所示:
表1 傳統(tǒng)體育課堂與翻轉課堂體育教學中各要素的對比表
(1)基于翻轉課堂的體育教學微課理念。
基于翻轉課堂的體育課程設計采用專業(yè)班級授課制,以課前學習,課中答疑,課后復習和回顧的方式規(guī)劃課堂知識的傳播模式,讓學校能夠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將學生認作體育教學過程之中的主體,從而實現(xiàn)體育知識的傳授與運動技能的學習結合過程,其具體流程如下:教師從課前進行學習目標的制定,從而制作微課視頻,收集學生反饋的主要問題。課堂上將問題進行統(tǒng)一答疑,指導學生進行動作學習和訓練。課后對教學效果進行反思和答疑,從而優(yōu)化課程設計,調整知識點和練習之間的平衡性。
學生在課前主動觀看學習視頻,線上線下進行討論交流,向教師反饋問題。課堂上解決問題,展開分組練習,相互交流答疑。下課后對呈現(xiàn)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總結與反思,對不明白的動作通過觀看分解動作視頻進行再度學習,不明白的下次課對教師進行反饋交流,糾正動作,如此循序漸進。相關設計要點如表2所示:
表2 基于翻轉課堂的體育教學微課設計要點
(2)體育教學微課的課前設計。
課前準備之中應當讓學生首先發(fā)現(xiàn)問題,最有用的方式就是讓教師通過對學生的觀察提煉教學綱要之中的知識點,制作出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這也是鍛煉學生探索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設計需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方面為學生通過自學能夠掌握的知識技能,另一方面就是學生需要課堂現(xiàn)場教學的技能。自學能夠掌握的技能通過微課的形式進行詳細講解,從而節(jié)約課堂上的寶貴課時。而需要通過現(xiàn)場教學的知識技能,就需要學生跟隨教師進行練習,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能力,在制作視頻時應當讓學生對其產生大概的認識就行了。
教學設計應當有以下重點:首先,需要設置總體的學習目標,這里需要從體育教學的總體目標出發(fā),將其切割成教學功能諸元,循序漸進的結合學生的差異性。其次需要對學生提出正確的知識建議,讓學生通過正確的練習保護自身的健康,同時掌握較為專業(yè)的技術動作。再次是要注重課時之中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體育教學需要訓練時間,是一門身體科學,要長時間的練習才能夠掌握運動技術。單位課時的學習內容應當能夠通過觀看視頻之后建立感性認識,在具體的課時訓練之中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快速進行正確的練習。最后,要能夠依據(jù)學生的反饋進行適當思考與修改,教師要在任務單的修改上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回顧與反思,運用階梯式教學的思想,從基本運動能力入手加強專業(yè)技術動作。
在微課視頻的制作階段,相比于理論教學,對于專業(yè)技能的分解動作的演示更為重要。所以在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內,要讓學生能夠直觀的學習到正確的技術動作。在視頻制作之中,教師除了自己錄制之外,還可以借助網絡資源的幫助,例如體育教學的網絡公開課,體育賽事的標準回放等等,充分利用這些優(yōu)質資源進行視頻制作。如果有能力的話,可以將理論教學與動作分解分為兩個視頻,讓學生能夠有選擇的加強學習認識。在理論教學方面應當著重于對網絡公開課或者其它現(xiàn)實教學資源的講解,讓學生先一步對其中許多的技術動作的作用產生理解,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了解到應當如何避免運動損傷。在進行分解動作的制作教學時,能夠順利的使用視頻制作技術在錄制好的視頻中進行剪輯、回放、慢放、暫停、強調等后期制作方法如運動方向、思維認識、發(fā)力大小、運動軌跡等進行明顯的標注,從而讓學生能夠在課前進行模仿訓練。例如在投籃教學之中可以對雙手的角度,手部的姿勢,發(fā)力的角度以及對于最后籃球軌跡的影響進行解析,從而讓學生能夠產生實踐練習的興趣。制作視頻時最好圍繞一個課題進行講解,例如,投籃就只講投籃,三步上籃就只講三步上籃,讓內容簡單明了的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在課前就要做好教學安排,由淺及深的進行基礎動作的教學,從而讓課程開始之前的學習效果最大化。
(3)體育教學微課的課中設計。
教學內容導入進課堂教學活動是將微課內容與課堂訓練作出連接的關鍵所在。課堂導入能夠充分幫助學生回憶在微課之中學習到的動作要點和基礎知識,進行實際組織訓練的時候,能夠迅速的進入訓練狀態(tài),然后向教師對自己的疑難點進行溝通交流,接收教師的指導。有些體育科目受到設備的限制,課堂教學與視頻教學存在差異,教師就應當身體力行的在課堂上進行演示,帶領學生對微課的知識點進行回顧,從而誘導學生發(fā)現(xiàn)訓練之中的實際問題。體育課堂教學的教學內容受到學生的學習基礎的部分影響,所以應當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之中依照教學設計的反饋進行深入的教學。
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安排可以總結為對單一正確動作的實踐認知,雖然課前的練習能夠幫助學生進入動作的初步練習,但是仍舊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開展進一步的訓練。在課堂教學之中讓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解釋說明,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在小組內根據(jù)各自遇到的不同情況進行合作聯(lián)系,分別討論。在分組練習之中教師要主動的聆聽學生,在學生產生疑問的時候適時地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同時要引導學生在合作之中逐漸發(fā)現(xiàn)解決動作難題的方式,特別是針對協(xié)調能力差的學生,能夠進行一對一的動作指導,讓能力稍差的學生也能夠跟得上教學進度。
(4)體育教學微課的課后設計。
課后的總結與反饋來自于學生通過各種交流渠道如運動APP、即時通訊軟件微信、QQ、校園論壇等平臺與教師進行交流評價,教師從教學之中發(fā)現(xiàn)各種問題和訓練中容易犯的錯誤,從而對教學課程設計進行深層次的修改完善,同時與學生一起對網絡課程資源進行搜集整理,對教學進行評價,讓教學過程處在一個不斷良性循環(huán)的體系中,最終完成體育教學的總體任務目標,讓教學實踐形式上更為受學生歡迎,促進教學效果優(yōu)化,為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面對當前部分高職院校的現(xiàn)實困難和體育教師利益的藩籬,信息化教學改革難免會遇到阻力,導致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不夠,造成惡性循環(huán)。新時期“三教改革”下,以翻轉課堂為基礎的微課教學運用到高職體育教學之中是一種與時俱進的嘗試。在課前、課中、課后嵌入微課,能提高體育教學質量,豐富體育教學形式。當學校、教師、學生都能夠從“三教”改革的角度審視體育課程時,更多新穎有效的教學理念、方法就會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在更深層次的體育教學探索之中。此外,在保障與激勵機制、科研政策經費支持、提高體育教師社會地位、經濟待遇等方面需要配套以便更好促進體育教學改革。